答:合纵并不是很高级的策略,他的基础是六个不同的团体齐心协力。一旦各怀鬼胎合纵的基础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被瓦解。所以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的时期,同心协力本来就是一种奢望。所以合纵失败是必然的,秦灭六国时代的需求。
我们先来看看苏秦合纵政策。苏秦先来到了燕国,说服燕国联合赵国对抗秦国,因为在此之前秦国的政策是远交近攻。秦国攻打赵魏韩,稳住楚国、齐国,联合燕国。
有了燕国的支持之后,苏秦再次来到赵国。赵国当时是抗秦的主力,有实力同时又与秦国比邻所以在得到燕国支持之后接着说服赵国合纵六国。赵国同意之后合纵就有了旗帜。
韩魏齐都在赵国的倡议下加入合纵联盟,苏秦将楚国作为最后一个说服的国家,因为楚国是军队最多的国家,也是秦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楚国同意加入,合纵之势已成。我们可以看出苏秦说服六国并不容易,跑便了六国口水都说干了,还拉了赵国的虎皮才成功的挂了六国相印换一个人很难成功。
合纵成功之后苏秦在赵国任职,使秦国在短期没不敢侵犯赵国。六国联军的合纵长楚怀王又是一个无能的人,错失了打败秦国的唯一机会。后来由于联盟的内部矛盾被放大导致合纵被彻底瓦解。
合纵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内部各国各怀鬼胎是根本。
秦灭六国除了合纵的失败之外也有很多别的原因。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的强大,重农桑奖励军功不仅提高了国内的经济水平还提高了军队的作战积极性。
司马错攻区巴蜀以后稳定了秦国西部。郑国渠与都江堰的成功修建成就了秦国的的粮仓。在秦国逐鹿天下的时候,巴蜀供应的粮食就够支持60万的大军。
乐毅与燕昭王合纵五国伐齐,从侧面帮助秦国消灭一个强敌;齐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第二世界国家再无力与秦国对抗。
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由于赵国用人不当,被白起一次性坑杀了40万赵军;赵国国立损失惨重,从此连自保也很困难。
楚国呢?空有军队百万却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君主,只能等着秦国来灭。
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历史就是这么安排。秦国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成为了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而其他六国要不没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要不就是早已经沦为二等强国。
也就是说慢慢的秦国在国际上没有了对手,六国又各怀鬼胎无法正真联合起来。所以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