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是因病而死,还是被人谋杀?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是因病而死,还是被人谋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2/14 20:27:15

秦始皇既不是因病而死,更不是被人谋杀!

秦始皇究竟是死于什么原因呢?

从秦始皇平成叛乱、剿灭,一直到吕不韦看了秦始皇的信后自杀,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处事风格。秦始皇的处事,既不失果断,又手法老练,无论过程中有多么惊险,期间却处处透露着一股定笃。

秦国灭掉六国之后,面临着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置那些建立新王朝的功臣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皇室成员?

丞相王绾提出在燕、齐、楚等地设立诸侯王,请秦始皇封皇子们为王。什么人能通过分封获益?自然就是皇室宗亲和功臣们。虽然王绾只是提出分封三个诸侯王,但是只要此例一开,秦始皇的儿子们、兄弟们、宗亲们,还有那些功臣们怎么处置?毫无疑问的,自然也要分封。如此一来,就不是单纯的三个诸侯的问题了。全部分封就又回到了周朝的那种体制了!

面对王绾提出的这个提议,“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秦始皇命在场的群臣一起讨论王绾的提议,多数大臣们都认同王绾的提议。只有李斯表示了反对,说了一些采用郡县制的优点。秦始皇等正反双方都陈述完毕,这才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心态是平和的。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寿诞宴会上,淳于越又提出了分封的建议。郡县制施行了多年,《史记》中未见到由于施行郡县制而产生的弊端的记载。淳于越在秦始皇寿诞宴会上再次提出分封,尤其是淳于越最后还有一句诅咒秦朝不能长久的话,显然是非常扫兴的事情!

淳于越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不得而知,显而易见的是淳于越有点自己作死的味道了!

“始皇下其议”,秦始皇还是让众臣们讨论。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和“以吏为师”,没有处罚淳于越。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心态还是平和的。

淳于越在秦始皇寿诞宴会上诅咒新政,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公子扶苏因为进谏秦始皇,却惹得秦始皇大怒,把扶苏赶到上郡给蒙恬当监军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秦始皇的性格已经大变了,变得格外容易发怒!

为什么秦始皇的性格会从平和变成暴躁了呢?

原来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方士卢生进言秦始皇,不要让他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秦始皇在梁山宫中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驾甚众,心中不是很高兴。改日在看到李斯的车驾时,已经减少了很多。“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这时候《史记》中记载始皇怒曰了!秦始皇叫官员审理身边的这帮太监,没有审出是谁向李斯透露的消息。秦始皇一怒之下,把当时在他身边的太监都杀了!从这段事件来看,此时的秦始皇的性格十分的暴躁易怒。

从这件事儿之后,秦始皇的处事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方士卢生侯生等人诋毁秦始皇,最终演变成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人。陨石坠落,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调查,没有调查出结果,把陨石周边的人全都杀了!

秦始皇从平和变成暴躁,中间的转折点就是卢生。因为卢生向秦始皇进献“不死之药”。

为什么秦始皇会相信卢生所说的“不死之药”呢?要知道秦法都是要有验证的,如果进献的“不死之药”没有效果,卢生等人是要被处死的。秦始皇之所以会相信“不死之药”,是因为秦始皇服食丹药之后,得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不死之药”在进献之初,是得到了验证的。

《史记》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秦始皇不管事情大小,都要亲自过问。每天称出一石书来批阅。一石,现在很多人说是120斤,约合现在60斤左右。经常是要熬夜处理政务。

除了处理政务,秦始皇还多次出巡。那可是坐在木头轮子的马车上,对比一下我们今天长途出差,就可以知道秦始皇出巡是个什么滋味了!

这种工作量,很多经常熬夜加班的人都知道,身体自然是越来越差。

卢生等人进献的丹药,就是可以短时间提升体力的药物。秦始皇服用之后,自然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好。也正是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秦始皇才会相信卢生等人的“不死之药”。

这类药物,多数属于燥热之物。经常服用燥热之物,导致秦始皇的性格越来越暴躁。秦始皇每日殚精竭虑,必然会导致大量精气外泄。这时候服用这类药物,实际上是透支了自己的精气。虽然短时间内能够使秦始皇的身体精力充沛起来,但是却越来越快地耗净了秦始皇的精气。

秦始皇是死于精气耗尽!

补充:古时的丹药,含有汞的成份。含有汞的成份,并不会使人中毒。现在很多药物,也含有汞的成份。作为水银的汞才会使人中毒。古代帝王们服食丹药,不是因为汞中毒而死。多数都是因为此类药物加剧了身体精气的消耗。

参考书籍:《史记》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相传秦始皇死了好长时间才下葬,他的陪葬品会如数陪葬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是为了和秦福去蓬来仙岛取、长生不老药、他吓了回来、而.秦福却跑了、要不怎么弄出了、这一帮小日本那都是他的好事、回归途中在次惊吓王宗合症并发死于途中、闪电回宫风声不漏、等安顿好之后、、这才发丧、所有金银库内的全部带走、流落民间的也很多、各大臣手中家家都是时室金银满屯、他带的只是金库的存货、那也足够

  • 秦始皇宠臣,亲自扶胡亥登上皇位的赵高,最后是如何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和李斯做矫诏,赐死长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登基。此后,赵高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杀死李斯,屠戮宗室,最终引兵逼得胡亥自杀。子婴被立为秦王后,怕胡亥对自己动手,因此称病,把赵高骗到自己住所,杀死了赵高,灭赵高三族。拉李斯上船,赐死扶苏、蒙恬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突然去世,但此时未立太子。秦始皇的遗嘱是把玉玺

  • 秦始皇为什么会在东巡中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我想说秦始皇之死不管是偶发因素还是别人设计,如果换做正常人,你设想一下。假设你在天天加班的情况下还要操心家事,在这样的努力下你依然得不到外界甚至身边人的认可的情况下,你的身心还能撑得住多久?《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

  • 秦始皇驾崩前一年连续发生了几件怪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王朝一直想灌输给黎民百姓的道理就是:皇帝不是人,是神,是上天派他来管理百姓的。所以皇帝来的时候不会轻轻来,都要有太阳入怀,龙腾九天等吉兆。牛逼的皇帝走的时候,也不会悄悄走,也要有什么陨石落地,天崩地裂等凶兆。秦始皇千古一帝,走的时候自然要有预兆,而且还不是一次。早在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的时间里,在中

  • 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秦始皇确是病死的。死于非命的说法,以秦始皇残暴狠毒的性格和当时的至高无上的威严,赵高和李斯没有那个胆量,也没必要弄死他。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统一,十三岁当秦王,三十九岁称皇帝,前后在位三十七年。他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筑万里长城,

  • 赵高是如何瞒天过海把已经驾崩的秦始皇送回咸阳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采用瞒天过海之术,将秦始皇的尸体运回了咸阳。然后胡亥主持葬礼,并顺利登基为帝,是为秦二世。赵高瞒天过海的过程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具体的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始

  • 嬴政驾崩,只有胡亥,赵高和李斯在场,后人如何得知遗诏被篡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永远的秘密。这几个人后来矛盾冲突激烈,互相厮杀,篡改遗诏的事很快被世人知道。一、秦始皇之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倒,临终前,拟发诏书给长子扶苏。命他赶回都城主持丧事,把镇守边疆的事托付给大将蒙恬。这实际上确认了扶苏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还没来

  • 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出巡五次,为何最后死在出游路上?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谢谢邀请今天咱们就来谈谈秦始皇的为何会死在半路上。这秦始皇活了49岁,如果换算到现在那肯定是短命了,不过在鸟不拉稀的古代,活这么长很不错了。不过说实话秦始皇还真的可以多活些日子,害死他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仙丹”。秦始皇统一六国,自己为始皇帝,又设立了很多的设施,这个时候秦国空前庞大,无人能及。这个时候

  • 秦始皇做的哪些事加快了大秦王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后世只能凭一点点史料和推理得人心者得天下而论,并无具体实列,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它从战国七雄,统一成一个大国,统一文字思想教化,统一道路度量衡,需要很多时间去消化吸收,应从战时体系转入民生建设,恢复生产力上,及依法治国上,但很不幸,相对于大秦帝国的法律太过严苛政猛于虎,短期内各

  • 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秦国对内压榨的范围从普通老百姓扩大到了基层官吏头上。压榨老百姓对于基层官吏来说无所谓,他们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但是压榨基层官吏头上,他们就不能容忍。根据秦汉史学者研究,史记里记载的秦二世时期征发的“闾左”,这个“左”其实是“佐”的通假字,所谓的“佐”其实就是秦朝基层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