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势必会对冲击中原农耕文明造成冲击,因此,从古至今,中原政权都在致力于对少数民族的防御。
其实,长城并不是从秦朝开始修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经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赵国也是站在反抗游牧的前线。而秦国将抵抗匈奴当做一项国策来进行的。
正所谓,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基础上的政权,只要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就会直接或者间接葬送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雨中,秦朝是陈胜吴广,汉朝是赤眉和黄巾,隋朝是(瓦岗?),元朝是大小明王等,明朝是李自成张献忠等。
外部少数民族导致政权更迭的也有,比如,唐宋两朝的灭亡都和少数民族政权有关,因此明朝是建立在前一两个汉人政权是被少数民族冲击垮台的基础上,而明朝推翻的政权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如何有效抵御游牧民族冲击成为摆在明朝生死存亡的问题。
而长城作为重要的防御手段,当然,首先得到明朝统治者的青睐。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何要修长城?
谢头条!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一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制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二千一百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中华民族形成和辉煌序幕,其功之大,不愧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文韬武略,把六国一个个消灭,为何却要在中国的北方修万里长城,难道他害怕北方的胡人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胡人在军事上虽然对秦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但不至于让秦国怕到要修长城的地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发动了对胡人的战争,结果把胡人打得一踏糊涂,狼狈逃窜,所以修长城不是秦国害怕胡人侵袭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从战略上看为了有备无患。虽然秦国打败了胡人,但不等于胡人对秦国一点威胁都没有,眼前胡人尚不是大秦的对手,但不等于未来胡人还不是秦国的对手。尤其是燕人卢生所说的亡秦者胡也让秦始皇对胡人提高了警惕,也让秦始皇对胡人开始了从长远计议。
二是从势力对比上为了取长补短。秦始皇认识到,蒙恬击退胡人,完全靠的是步军作战英勇,而在机动能力上远远不及马背上你胡人快速,地势平坦、一往无际的漠北对胡人来说如鱼得水,进退自如,有利于胡人机动作战。为了弥补秦军作战短板,不让胡人一马平川,于是就用修长城的办法克服胡人可能对秦军的威胁和冲击,阻挡、迟滞胡人的快速机动,确保秦国北方的防御。
三是从经济看为了更加划算。按照秦始皇的最初设想,是要从军事上彻底消灭胡人,但丞相李斯认为万万不可,原因一是胡人乃马上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他骑着马到处可以为家。二是胡人没有财产,既是全部将其占领,他也损失不大,更对秦国来说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多了一份拖累。三是彻底消灭胡人,需要消耗秦国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势必会影响秦国的发展和建没,百害而无一利。秦始皇认为李斯讲的不错,但不能不对胡人有所教训和提防,最后权衡利弊,做出了大修长城以御胡人的战略决定。
修长城对秦始皇来说实属无奈,灭又灭不掉胡人,打又不划算,不打又怕胡人最后成为秦国之大患,对秦国江山社稷构成严重威胁,从长远着眼,为大秦江山着想,才做出了修筑长城的千古之事。真是保亦长城,败亦长城,长城为了确保大秦的安全,却因修筑长城要了秦国的性命,早知如此,相信秦始皇会不论因为什么原因,他也绝不会干修长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