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只是拥有能够打败匈奴的实力,而不是拥有可以消灭匈奴的力量,毕竟打败和消灭的差别和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尤其是对于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而秦始皇之所以选择筑长城以御匈奴,一来是因为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法在这上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资源,二来也正是看出了,对于匈奴的难处和持久性。既然强行进攻打退或者相要消灭匈奴难度很大,并且还吃力不讨好,那么修筑长城的话带来的又是什么好处呢?
我们知道即便秦朝有直道之利,但是征伐匈奴的代价和回报实在是太不成正比了,即便是后来的汉武帝,累积数代人的积累,打了几十年,也只是把匈奴打跑了,却没有消灭掉,却差点把整个大汉朝给拖垮掉,而在百废待兴的秦朝自然就更加没有这种国力与匈奴进行这种,你追我打的消耗战,而且北部只不过是秦朝的一个点而已,秦始皇心中的沟壑还有整个百越,关中六国,纵横的直道修建等等,做的事情太多,自然选择长城才是最省时省力的一件事,虽说过在当代,确实利在千秋的一件事情。
而长城的存在使得中原不在时时刻刻担心匈奴的肆意入侵,也不必一直驻守重兵防备着匈奴,无形中给整个国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能有效的避免匈奴入侵带来的损失,把原本用作防备匈奴的资源可以拿出一部分出来稳定南方以及帝国内部,这样比单纯的打跑匈奴,占据一片无法开发,或者说没办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的草原要划来得多,而且关键的是关中的子民已经被迁移的差不多了,实在无法在进行草原大迁移。
所以说与其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还得不到什么受益,反倒把自己束缚在北部,倒不如修筑城墙以抵御为主,等到自己国力足够强大了,内部矛盾处理完了,那就可以腾出手了,收拾这些匈奴人了,只可惜的是始皇帝死的太早,没等到自己收拾匈奴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