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为什么二世而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为什么二世而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01 更新时间:2023/12/15 15:08:04

有人说,最近黑秦的文章很多,随着《大秦赋》的热播,议论秦朝的文章确实不少,但是具体说黑秦,我认为不妥。两千多年前的一场场征战厮杀和一次次权术决斗,和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谁也不会有心思去黑,这不过是读者与观众的兴致所致,也可以说秦一代的文明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我们评论始皇的功过是非,洞察秦朝的兴衰始末,绝对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国强民富,国破家亡。一个国家的灭亡其实同一个家庭的破败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家庭中,如果长时间充满争吵、暴力、欺骗、不公平,两口子必然会分道扬镳。一个国家连年征战,饥荒不断,人民受愚弄压迫,必然会揭竿而起,那么大一统的秦王朝是不是就这样在历史上迅速灭亡了呢?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13岁时继承王位。22岁时平定长信侯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八荒吞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战乱,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建立了大秦王朝。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初期,人心未定,创伤未复,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就开始动工:征发40万人到北部边疆修建长城;强征70万人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和宫殿(阿房宫);同时,又命令蒙恬带兵30万前往征讨北方的匈奴;在岭南等地征调了50万人戍边……百姓不堪重负,国家的根基始终得不到稳固。就像一台已经超载的客车,还在继续上人。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曾经提到他的观点:秦朝的败亡,是因为秦始皇没有把商鞅确立的战时法律制度,转型为和平时期法律制度。法家历来有‘法、术、势’三个流派,商鞅遵循的是‘法治’,到秦始皇这里,他个人的强大威望和战时法律制度一结合,就变成了‘势治’。一旦这个权势人物死去,帝国也就坍塌。这和许多秦粉分析的“没有完成战争状态到和平状态的及时转型”的观点不谋而合。

所以,看似牢不可破的秦朝很快在秦始皇死后盛极而衰,一旦对人的管理跟不上,被强摁下去的势力会趁机再次抬头。具体来说,秦帝国的快速覆灭的原因有:

第一:秦始皇在位期间,没有及时立皇后和太子。

秦始皇在位期间,没有确立皇后和太子,致使皇权不能及时得以巩固。秦始皇的突然驾崩,就给了赵高篡诏的机会。赵高说服胡亥李斯,三人合伙将秦始皇的遗诏毁掉,伪造了新的诏书。伪诏有两个,一个是立胡亥为太子,另一个是分别赐扶苏、蒙恬死罪。

胡亥称帝后,在赵高的唆使下,只干了两件事:一是杀人,杀光兄弟姊妹,杀害与赵高作对的大臣;二是寻欢作乐。朝政则完全交由赵高执掌,赵高哪里懂得治国平天下,只是一味地利用手中的权利将暴政演绎到极致。

(赵高)

第二:秦朝继续使用法家学说,严刑重酷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家思想脱颖而出。秦国自秦孝公起全面贯彻法家思想理论。“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秦朝更将其发展为“事皆决于法”的原则。

秦始皇从年轻时代起就被秦国的文化环境熏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家人物,坚决按照法家的“君主集权论”和“暴力万能论”来建构新国家的模型,坚决推行武力统一中国的铁血政策。称帝后,他任用法家思想的继承者李斯辅佐自己,扫平六国,统一宇内。

秦代刑法之残酷,已为史书所载,单死刑就有弃市、腰斩、车裂、戮死、泉首、剖腹等十多种。秦国百姓“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食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赫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食货志》

第三:秦朝横征暴敛,百姓不堪重负。

《秦始皇本纪》中有所述:秦朝的短命体现在赋税上。周朝田赋按10%的税率收取;春秋后期鲁哀公按20%的税率收取;而秦始皇三抽其二,即66.66%的税率收取,翻了好几番。人们终年劳作却无任何收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只有铤而走险谋求生存。

第四:对文化实行高压政策。

统一六国后,秦朝为了达到统一政治思想的目的,简单的采取了禁学、焚书坑儒的手段,置民众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这种愚民政策带来的后果只有落后和反抗。

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必须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权来管理,但却始终离不开仁义、慈孝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化。法制要有,仁孝也不可缺少。没有宽厚的统治基础,灭亡是早晚的事。导致秦朝的灭亡的深层原因其实也是一目了然的,正如下了班的人一点也不想回到一个缺少温暖的冷冰冰的家庭。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有百万雄狮,为何会被刘邦和项羽攻破,被刘邦抢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原创)秦始皇满腔热血,踌躇满志,率领秦人统一六国,圆了这近150年来六代秦王的心愿,在统一天下的伟大事业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他没有懂得:武力可以征服六国,但要巩固江山则要赢得人心,这才是赢得天下之根本,这是秦始皇为用尽他毕生心血才建立起来的泱泱秦国,竟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归于灭亡而埋下

  • 秦始皇如何用9年时间扫平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机遇总是情睐有条件有准备的人的。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之所以能在短短九年时间统一六国,开疆拓土建立大秦帝国,并实行有效的统治,得益于秦国各方面的完善成熟。一是秦始皇继承了雄厚的秦国基业。秦起襄公开基到穆公的吞并西戎小国,再到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国富民强,到孝惠文王吞巴蜀,取西河,秦

  • 秦始皇统一六国,他的军队为什么北伐南征?这对后世有什么好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一是为了开疆拓土,满足帝王的虚荣心。二是因为,战争机器一旦开启,不是那么好停下来的,如果没有新的战机,军队有可能出现乱子。秦始皇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甚远,后世纷纷效仿,统一完内乱,都是调转枪口,开疆拓土。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开国君主都是该朝代开疆拓土的先行者。战国以来,匈奴一直是北方各国最大的威胁,

  • 秦国在六国中并不是最强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且抛开历史的是非对错,客观的来讲,没有秦始皇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中国,真正意义上可称的上是华夏创始人了。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皇帝”第一人。秦始皇上位后,在短短十年里,就逐一攻破统一了六国,分别是:楚国、赵国、齐国、魏国、燕国、韩国。《过秦论》中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

  • 为什么秦始皇那么凶残还能统一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大家看不看历史,大家应该都会对秦始皇有所了解。基本上都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等等都是揭秘秦始皇“凶狠残暴”的证据,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反之其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攻灭六国,一统中原,建立了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并

  • 秦始皇与阿房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喜欢上了儿时玩伴赵国民女阿房,奸人追杀阿房,不让她进宫立后,最后,秦王征战赵国,阿房自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灭六王统一全国以后,自以为德过三皇,功高五帝。他为巩固皇权、体现皇帝的尊严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

  • 秦始皇平定六国,开创新制,为何二世而亡?这过程出现哪些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王朝的循环没这么简单。在一次经过全国范围的战争,出现改朝换代后,应该要有一段稳定期。秦灭六国战争,共有180万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军民伤亡总数,至少有500万以上。秦初统一六国后,全国人口只有2000多万。也就是说,这次战争至少伤亡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当时还是青铜

  • 秦始皇凭什么能荡平山东六国一统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01地利我们一起来看下秦国的疆域地图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在西北方向,西北地势易守难攻,只需要防范东部诸国即可,不像中间的诸国比如韩、赵、魏需要防范四面之敌,要知道当初的无敌大国晋国就是被韩、赵、魏分掉的,秦国正是得益于位置好,可以安心发展经济文化,进可攻退可守,慢慢蚕食掉

  • 秦始皇是不是只爱阿房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史记》载,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宫廷狭小,即在渭南营造新宫。工程始于公元前212年,到秦灭亡(公元前209年)尚未完工,所以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宫之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阿房起死回生之时,即是阿房宫动土之日。”情深似海,却是情深不寿。这世上未曾有一个叫阿房的女子,那宏伟壮丽

  • 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秦灭六国,主因有三。一.秦王有灭六国的雄心。二.秦国有灭六国的能力。三.六国国君太蠢,活该被灭。这里的秦王不是指一个人。而是自嬴政算起,上推整整六代人,历时100多年,代代秦王都是雄心壮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这在世界史上就是奇迹。这一百多年里,大秦的各位君王任贤用能,锐意改革,国力逐渐强大,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