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你只是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而没有看到历史的全部。秦始皇虽然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是他的正面比中国任何一位帝王都要影响极大。为什么秦始皇陵在中国所有帝陵中最出名,不仅仅是他的地下军团、迷宫宝藏,而是他的名号令人肃然起敬,心生向往。为什么很多帝陵别人不知,也不愿意去,而秦始皇陵是必去的?还不是他的历史功绩太大,遮盖了以后任何一位帝王。
首先,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他结束了400多年的兼并战争,这一点对于天下的老百姓都是一个福音。君不知欧洲没有统一帝国时那个战乱频繁,政治黑暗,外族入侵无抵抗力的悲剧对于经历过乱世的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并不是运气使然,是天时地利人和,更因为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计前嫌,英勇果断。给六国的机会,六国也完成不了。至于后世的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等大帝不过是继承前人的意志,有所成就而已。与秦始皇相比,黯然失色。
秦始皇在文字上的统一,打破了各地独立的状态,是汉字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虽然现在我们不写小篆了,但是后面的行书、楷书等都是由此演变出来。试问中国哪位帝王能在文字上有所成就?一个民族的基础便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是语言和文字。秦朝统一了文字,语言也有了官方的标准。即便语言不通,文字相通,这对于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统一度量衡、货币等措施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秦始皇虽然好大喜功,同时开工建设许多国家工程,比如长城、灵渠、秦直道等都是国防和经济需要,这一点上并没有错。至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是他个人的享受,过度浪费了国家财力和人力。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开拓疆土,作为一代帝王无可厚非。关键就是在于十年间同时开工,天下百姓吃不消,大秦帝国也吃不消。从前往后来看,秦始皇时期的基建为后世创造了太多的基础。比如秦直道是秦代修建的高速公路,汉武帝时期打匈奴如果没有它,兵马粮草难以通行。比如长城,阻挡了近两千年的关外游牧部落,匈奴、突厥、乌桓、女真、党项、蒙古等等。比如灵渠,打通了通往岭南的走廊,是岭南与中原交流的黄金通道。这些庞大的基建,对于后世的影响甚广。
对于秦始皇的不满,主要是浪费民力、焚书坑儒、求仙问道等这几件事上。要论秦始皇求仙问道,这是人类的通病,尤其是一代帝王处于巅峰的时候,谁不想长生不老?后来的汉武、唐宗、成吉思汗等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而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求仙问道伤害了国家之根本,徐福东渡不过是一场骗局。至于他自称真人,根本是子虚乌有之事。道教是东汉时期才出现的,而真人的称呼是唐代才有的说法。
至于砍伐山林,是他乘船路过湘神庙遇上大风难以渡江,而湘神只是舜帝的妻子,秦始皇认为是她搞鬼。秦始皇向来只敬畏山川和天帝,三皇五帝他都瞧不上,更何况于湘妃?大怒之下命令3000个囚徒上湘山伐树。本意并不是破坏自然,而是出一口气,一生也只干过这一件破坏自然的事。因为湘山的土地本来就是红色的,所以有人就拿这个大做文章。事后,他也反省过自己,于是登三山五岳,到九疑山祭祀舜帝,到会稽祭祀禹帝。
至于封树做官,是他泰山封禅时,遇上大雨在大树下躲雨,于是封了这棵树为五大夫,赐邑三百家。这件事也无伤大雅,对于国家根本没有影响,只能算是始皇帝的小故事。至于弩射大鱼,也是受到占梦博士、徐福的欺骗,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能拿得起弩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封树做官、砍伐山林、弩射大鱼、自称真人这些事都不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展现了秦始皇的一些个人缺陷,残暴而癫狂。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影响他能成为千古一帝的事实。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秦始皇的这些事,比起汉武帝灭太子、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算不得大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