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人物,不能以个人视角和微观视角进行判断评点,而要以全局视角和宏观视角来分析和把握。
对于秦始皇的评析,首先要看他做了什么;其次要看他做的是否有意义;第三就是不能强古人所难。
秦始皇所做的有:统一中国、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建立大一统的集权帝国,这是他的武功。建立以皇帝为核心、以三公九卿为中枢、以郡县为架构的政权体系,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筑长城、开灵渠等大型工程,这是他的文治。还有修阿房宫、建骊山陵墓、大肆封禅和焚书坑儒,这是为后世所诟病的。
纵观秦始皇所作所为,对内结束战乱纷争、对外开疆拓土、对后世政治体制建构、对整个民族的凝聚和绵延,都是有意义的。当然,其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确实耗费了民力,焚书坑儒在文化上确实有专制的成分。但人无完人,出于当时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做这些事很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眼光来苛责古人。
所以,秦始皇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对历朝政权建构都是有意义的。站在宏观的视角上,秦始皇是取得了丰功伟绩的帝王。
至于明君与否,就有点见仁见智了。多会采用个人的视角,关注其善恶与否、施政是否暴虐、用人是否得当、处事是否英明。这就不好说了。一个要命的地方,就是秦始皇没有安排好身后之事,在接班人和执政辅臣的选择上,都不够英明。这也是导致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所在。但秦始皇不是超人,他看不到以后,我不能不能强古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