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国统一六国的提问已经很多,那么秦国究竟有什么优势统一战乱超过500年的中国呢?老祖宗有一句“天道酬勤”用在当时的秦国最合适。首先从秦国的战略准备开始谈起(二战日本全面侵略我国的战备从1868年开始,所以才敢蚂蚁撼大象)。
第一,秦国地理位置。西南接巴蜀,中心位于关中平原。东北与稍显牛逼的赵国、魏国接壤,正东是芝麻大点儿的韩国,东南与大国楚国接壤。秦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本国军队进可攻退可守。
第二,农业的发展。俗话说得好:“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先生北伐失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粮草储备不足,是以遗憾终身。秦国农业要想旱涝保收,必须发展水利,老秦国开挖都江堰解决了这个历史灌溉工程。有了充足的粮草储备,出兵征战才有底气。
第三,人才的汇集。先提两个治国的人物,一个叫做商鞅,一个是范雎。先说“商鞅变法”,这里只谈其积极的一面啊。
需要重点说一说的是,通过变法,军队的功劳实行世袭制,老子战死了,后代继承功劳,可以继续领取抚恤金,并且可以凭军功进阶新贵族。这点在当时是多么滴了不起!所以战士在战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
再说范雎这个人也不简单,他是魏国人,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要知道,秦灭六国的战略就是范雎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将离得比较近的国家作为主要目标,与离得比较远的齐国等国成为联盟关系。于是秦朝从离得近的国家开始,逐步灭掉了六个大国,最终一统天下。
第四,秦国的军队人员素质。在秦国的军队制度下,秦国培育出了诸多的战国名将,司马错、白起、魏冉、甘茂、蒙骜、王翦、蒙武、蒙恬、蒙毅、王贲、李信、樗里疾、王、章邯等等,在这些虎狼战将带领下的虎狼之师,起战斗力强悍也是理所应该。
士兵方面,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贵族只有靠军功来进阶,并且军功世袭。在开打之前,秦国先搞定了北方游牧民族戎狄,这个部落正事不干,除了骑马就是抢劫,十二万分的彪悍,编制在军队里都是如狼似虎。
武器方面,秦国的冶炼技术十分先进,从兵马俑中出土的秦代兵器可见一斑,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五,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可以看出,先拿下不堪一击的韩国,然后搞定赵国威震四方。赵国灭亡后秦国的综合实力在统一这个问题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后赵
前221年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前230年,芝麻大点儿的韩国,根本无险可守,秦国大将内史腾率领10万铁骑渡过黄河,以突然袭击的战术毫无悬念地拿下韩国。
前260年,通过长平之战,强大的赵国与秦国已经有了战略分水岭,赵国败像已经很明显,此役秦军大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兵达40万之众,40万人马投降,什么概念啊!解放战争时期,“莱芜战役”国军李仙洲的六万人马三天之内就被全部抓了俘虏,当时陈诚大骂:“就是六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何况是全副武装的人马”。真的是兵败如山倒!前228年,最终攻入赵国首都邯郸,宣布赵国灭亡。
前226年,秦军大将李信、蒙恬率大军20万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大败秦军,这是秦统一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挫折。
前225年,秦军老将王翦再次领兵60万,奔袭楚国,于前223年,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秦国通过灭赵伐楚,奠定了当时中原大地的霸主地位,最终国家走向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