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裕是如何收复关中,让寒门自此崛起?

刘裕是如何收复关中,让寒门自此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9 更新时间:2024/1/29 13:17:09

刘裕是如何收复关中,让寒门自此崛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

正是因为他的出现,使魏晋时期门阀世家林立的现象成为过去式,刘宋王朝,越来越多的寒门势力崛起,得以和世家大族分庭抗礼

这和刘裕本身的经历息息相关,他其实也是寒门中人

刘裕祖上也是随晋朝南迁,定都江苏镇江,早期也算是名门世家,世代为官,只是慢慢地就衰落了,到刘裕的父亲那一代,就只是郡里的功曹,很小的官

到刘裕的时候,已经进不去朝堂。而刘裕小时候,更是因为不务正业被父亲赶出家门自谋生路,是以刘裕很早就开始混社会,是当地有名的无赖

对于这样混日子的生活,刘裕是厌倦的,很快他也迎来了改变的机会,镇江当地征兵,他去应征了,应征的还是东晋时代强悍的北府军

不过刘裕在北府军中,只是旧将孙无终的司马,跟勤务兵差不多,不算什么厉害角色,刘裕还是在混日子

直到公元399年,在刘裕三十七岁的时候,发生的孙恩起义,彻底地改变了刘裕的生活

东晋北府军前去镇压起义,擅长陆战的北府军遇到擅长水战的孙恩军队,进展并不顺利。东晋政府因此下令,允许各地士兵主动参加战斗

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主动送死,没有人去,可刘裕不一样,在孙无终的推荐下,刘裕来到了前线主帅刘牢之的麾下,做了一个小军官

在这场战斗中,刘裕看到了孙恩水军战船的强大,但也从中洞悉到船大便不灵活这一点。在他参加的第一场战斗里,他就带领一小队士兵坐小船突击,竟是凿沉了孙恩的战船

之后的刘裕,数次战斗中都拼杀在前,可谓是有勇有谋,东晋渐渐地稳定了战线,刘裕的官职也不断高升

此时的北府军,早没有最开始那般强大纪律严明,节节高升的刘裕,却能够约束部队,是北府军中为数不多的战斗力强悍而军纪严明的军队

这之后不久,东晋又发生了一次叛乱,权臣桓温的儿子桓玄发难,一路东进,直接攻克建康,废掉皇帝,改国号为楚。他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他完成了

战场上勇猛的刘牢之,官场上却恰恰相反,桓玄篡位后,直接夺了他的兵权,还逼他自尽。桓玄此举,可谓是将整个北府军都得罪了

刘牢之对刘裕更有赏识之恩,刘裕自然想替桓玄报仇,他假意投靠桓玄,暗地里养精蓄锐,将自己的亲信派往各地

公元405年,趁桓玄打猎之时,刘毅在广陵起兵,杀掉了桓弘,砍断了桓玄的一支臂膀;同时刘裕在京口发难

最终桓玄逃亡,刘裕带兵进入建康城,被推选为盟主,凭借着拥戴东晋的名义迅速扩充军队,彻底地消灭了桓玄的势力

这一次,刘裕只是权臣,他扶持晋安帝复位,自己做了侍中、车骑将军,管理中外诸军事,俨然是权臣

不过如此并不是刘裕想要的,他不要做权臣,他要做皇帝。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刘裕出生寒门,能做官已是祖坟冒烟,更遑论皇帝

另一点便是东晋政权,还是被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正统政权,一直以收复河山来拉拢人心。刘裕想要名正言顺,便要北伐

刘裕也确实如此做的,把持朝政不久,他便将北伐提上了日程,他组织了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公元409年,对盘踞山东河北地区的南燕发起攻击

刘裕凭借出色的谋略,直接拿下南燕重镇临朐,以怀柔政策,让当地很多人都自愿归附。最终慕容皇室不得不投降

这一战后,刘裕更是凭借战功,威望大增,加封宋国公

公元416年,刘裕开始第二次北伐,向北方最强的政权后秦发起了攻击。以前的北伐,最远不过打到山东,这一次,却是要收复关中平原地区

不过刘裕运气极好,后秦正在内乱,刘裕顺利进入关中平原,虽然遇到了拓跋鲜卑,发生了战争,但刘裕还是胜利了,东晋的国土一下扩展到了关中平原

若如此下去,收复中原真的是指日可待,然而刘裕却停下来了,他最想要的还是皇位,如今他年纪大了,他怕再打下去等不到那一天,是以火速返回南方

大将沈林子也劝阻过他,他直接说了一句:“我不想做曹操”,意思很明显,他不想像曹操那样,死后被追封为皇帝,他要活着坐上那个位置

公元420年,刘裕正式登基,不过他所打下来的关中平原,仅仅几个月便得而复失。东晋政权仓促地退出了关中地区,这和刘裕的私心脱不了干系

刘裕的皇位也只坐了两年时间,便离世了,但是就这两年,刘裕却做了很多的事情。兴建学校,整顿吏治,尤其是留下的独一无二的行政模式——寒门掌机要

刘裕对世家大族以怀柔政策,但是更多的是爵位,而更多的实际权力,却由寒门出身的官员掌握。士族有地位,寒门有权力,南朝政权达到了另一种平衡

后来的南齐、萧梁、陈朝、北魏等,基本都是这一套行政方式。寒门士子,自刘裕时期,渐渐开始崛起

标签: 刘裕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壁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讨伐荆州,由于刘表病逝,刘表的次子刘琮羸弱不堪,在曹操大军进攻时,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导致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荆州。刘备得知消息后,只能向南逃亡,在夏口时,刘备遇到了从东吴前来的鲁肃,两人就此达成联合抵抗

  • 为什么说司马师是个狠人?他为晋朝的建立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师,曹魏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三国时期的狠人,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不过我心中的三国第一狠人是三国后期执掌曹魏的权臣晋景王司马师。司马师是晋宣王司马懿的嫡长子,高平陵之变后,四朝元老司马懿化身权臣,成为曹魏帝国的掌舵者。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他的衣钵继续替司马

  • 同样都是嘉靖时期的贪官 徐阶的名声为何比严嵩还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严嵩

    对严嵩跟徐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严嵩是明朝嘉靖时期著名的大奸臣,嘉靖皇帝痴迷于炼丹药,国家大事都掌握在严嵩的手中。在严嵩掌权期间,他铲除异己,陷害忠良,还无节制地收刮民脂民膏,整个大明被严嵩搞得乌烟瘴气的。但是奸臣总会有倒台的那么一天,最终严嵩被他的政敌们

  •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徙木赏金,战国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什么是徙木赏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当初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曾经干了一件让后人津津乐道的神操作:“徙木赏金”。这个主意是商鞅本人想出来的吗?其实不是,他应该是借鉴了之前一位大神的经验,那就是吴起。先说商鞅。当初为了推行变法,秦孝公先安排商鞅跟甘

  • 嘉靖和万历都几十年没有上朝 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靖,万历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靖和万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么奇葩,朝廷都能运转下去,这得益于明朝独特的内阁制。皇帝有没有坐在龙椅上不要紧,只要内阁存在,政务就不会混乱。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坏,不能以上不上朝作为评判的标准。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都

  • 水浒传中,高俅一定要陷害林冲的原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高俅,宋朝

    水浒传高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说在水浒传这本书中,哪位好汉最让人生气,还真得说说林冲,明明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可却偏偏有着一副软弱的性格,做什么事总是给人透露出一种窝囊的感觉,叫人看着直生气。不过最让人生气的恐怕还是高俅,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帮着自己的儿子

  • 刘邦带着军队打进关中后,是个什么样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

    大家好,说起汉高祖刘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是个穷乡僻壤之人,除了看到过秦始皇巡游的车队,在骊山见过秦朝的陵墓,他再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了。此次他带兵进入咸阳,来到这个做了秦国几百年都城的大都会,见到高大的城墙、耸立的楼台、华丽的宫殿,他必定惊得膛目结舌。他是个没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出生于一个

  • 被称为谋主的荀攸,都为曹操出过哪些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荀攸,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算无遗策又低调行事,荀攸有多厉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时荀攸常为谋主”,能从曹操手中众多谋士里脱颖而出,与荀彧、郭嘉、程昱、贾诩并列出名,荀攸自然是不逊色于其他四人的。“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作为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

  • 关于清朝皇后孟古哲哲,《清太祖实录》中对她有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孟古哲哲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讲的这位皇后堪称是清朝最完美的皇后,死后竟然有4名丫鬟给她殉葬,她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孟古哲哲。孟古哲哲是明朝末年东北边陲叶赫部落首领杨吉努的二女儿,当初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来到强大的叶赫部寻求帮助,叶赫部首领清佳努和杨吉努兄弟两人热情地款待了努尔哈赤,杨吉努慧眼识英雄,认为努尔哈赤

  • 曹操有七个女儿 曹操为什么都把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女儿

    对曹操嫁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在东汉末年,汉王朝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而在乱世枭雄中,曹操颇受刘氏宗族的痛恨,是汉王朝的奸臣。尽管曹操并没有窃取汉室王朝打下的江山,但却是刘备眼中的窃贼。身为一代枭雄,世人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翻阅史书,有很多关于曹操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