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和万历都几十年没有上朝 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嘉靖和万历都几十年没有上朝 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4/1/23 16:30:08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靖和万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么奇葩,朝廷都能运转下去,这得益于明朝独特的内阁制。皇帝有没有坐在龙椅上不要紧,只要内阁存在,政务就不会混乱。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坏,不能以上不上朝作为评判的标准。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都有一样的毛病,不爱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们会把军政大权交付给大臣,祖孙俩通过内阁,依然牢牢地控制着政权,重大事务也必须他们点头才能实施。说白了,他们只是换个地方上班而已。反观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是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倒是上朝不缀,但还不如不上呢。那么,嘉靖和万历的区别在哪里,谁的能力更强呢?这么说吧,若论智商,嘉靖甩孙子万历好几条街。

明朝所有皇帝中,嘉靖的智商排在第一梯次,能与他相比的,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大佬,大概只有明宣宗朱瞻基。为啥这么说?大家看了以下内容就知道。嘉靖并不是按照正常方式继位为帝的,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第四子,那一届当皇帝的是朱厚照的父亲朱祐樘,朱祐杬就藩湖广安陆州。朱厚照没有亲兄弟,死时也没留下后代,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选中兴献王一脉继承大业,当时朱祐杬已死,皇位就这样奇迹般地落到朱厚熜头上。换言之,朱厚熜地位不是太正,属于捡漏。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肯定心虚,忐忑万分、腰板不直,对于拥立自己的杨廷和等权臣言听计从,视他们为自己的中流砥柱。

例如汉宣帝刘病已,上位的经过和朱厚熜有点类似,他就不敢违背霍光的意愿。但朱厚熜与众不同,他非常强势,才入京就与杨廷和等人发生冲突。杨廷和授意礼部,以皇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由东华门入皇宫,居于文华殿,这是皇太子的待遇。可朱厚熜不干了,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意思是,皇兄让我来当皇帝,不是让我来当皇子。硬是倔着不入京,车驾停留在北京城外的良乡。最后杨廷和不得不妥协,让他以天子的规格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略去了“皇太子”这个程序。表面看来,朱厚熜这种行为很鲁莽,都能当皇帝了,先当一当皇太子又怎么了,何必和手握实权的杨廷和相争?但实质上,这并非意气之争,争的是权力。

如果朱厚熜一来就向杨廷和低头,也就定下了君臣相处的基调,往后再想翻身就难了。他一个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的藩王,还不是任杨廷和摆布?到那时,说不是傀儡也是傀儡了。而他选择在一开始就跟杨廷和发生矛盾,惹得杨廷和厌烦警惕的同时,也会吸引杨廷和的政敌及其他野心更大的臣子,培养自己的班底,肃清朱厚照时期的旧臣,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当然了,这样做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容易翻船。但朱厚熜知道,明朝不是汉朝,明朝的体制,出不了霍光那样的人。杨廷和权势虽大,却也不能一手遮天,因而他敢冒险。这样的心机手腕,万历根本比不了。

那个时候朱厚熜多大呢?14岁多一点,厉害吧?之后更是通过大礼仪之争,逐步掌握皇权,再也不受权臣的制衡,想干嘛就干嘛。万历在这方面差得有点多,他的青少年时期,受到生母李太后和首辅张居正的管控,活得特别憋屈。调戏个小宫女都会被李太后大骂一通,罚跪很长时间,甚至说出废他帝位的话。在她的支持下,张居正对待万历也特别严格,据说有一次万历功课不好,张居正讲解时大喝一声,万历胆战心惊,吓得脸色都变了。估计这是张居正死后万历清算他的原因之一,多年大仇终于得报。在两座大山的压迫下,万历爱上了酗酒。堂堂一国皇帝,只能借酒浇愁,说来有点可怜。

张居正死后,万历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很是放飞了一阵,但没多久他就发现,自己还是斗不过大臣。万历想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坚决不同意,以祖宗家法为由,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双方斗了十几年,这就是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结果是万历落败,他没办法让心爱的儿子当上储君,心灰意冷之下才退居内宫,近30年不上朝。假设是嘉靖处在他这个位置,大概再来几批大臣也不够他斗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万历能力不如嘉靖。嘉靖的重点,主要放在斗大臣;万历的重点,主要放在国事,正因他大局为重,才做不出强行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事情。

万历时期,经过张居正改革,明朝的国力极为强盛。打赢了“万历三大征”,扬威域外。但遗憾的是,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因所调明军大多来自辽东,导致辽东防守空虚,有了满清的崛起。总之,以事实来看,万历比嘉靖强。嘉靖有成为一代雄主的资质,但他却沉迷于和大臣们开战,取胜后又觉得独孤求败,索然无味,爱上修仙问道。万历没有嘉靖那么聪明,但李太后和张居正多年的教育,让他不敢过于随心所欲,虽有瑕疵,勉强能算明君。

标签: 嘉靖万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高俅一定要陷害林冲的原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高俅,宋朝

    水浒传高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说在水浒传这本书中,哪位好汉最让人生气,还真得说说林冲,明明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可却偏偏有着一副软弱的性格,做什么事总是给人透露出一种窝囊的感觉,叫人看着直生气。不过最让人生气的恐怕还是高俅,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帮着自己的儿子

  • 刘邦带着军队打进关中后,是个什么样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

    大家好,说起汉高祖刘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是个穷乡僻壤之人,除了看到过秦始皇巡游的车队,在骊山见过秦朝的陵墓,他再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了。此次他带兵进入咸阳,来到这个做了秦国几百年都城的大都会,见到高大的城墙、耸立的楼台、华丽的宫殿,他必定惊得膛目结舌。他是个没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出生于一个

  • 被称为谋主的荀攸,都为曹操出过哪些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荀攸,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算无遗策又低调行事,荀攸有多厉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时荀攸常为谋主”,能从曹操手中众多谋士里脱颖而出,与荀彧、郭嘉、程昱、贾诩并列出名,荀攸自然是不逊色于其他四人的。“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作为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

  • 关于清朝皇后孟古哲哲,《清太祖实录》中对她有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孟古哲哲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讲的这位皇后堪称是清朝最完美的皇后,死后竟然有4名丫鬟给她殉葬,她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孟古哲哲。孟古哲哲是明朝末年东北边陲叶赫部落首领杨吉努的二女儿,当初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来到强大的叶赫部寻求帮助,叶赫部首领清佳努和杨吉努兄弟两人热情地款待了努尔哈赤,杨吉努慧眼识英雄,认为努尔哈赤

  • 曹操有七个女儿 曹操为什么都把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女儿

    对曹操嫁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在东汉末年,汉王朝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而在乱世枭雄中,曹操颇受刘氏宗族的痛恨,是汉王朝的奸臣。尽管曹操并没有窃取汉室王朝打下的江山,但却是刘备眼中的窃贼。身为一代枭雄,世人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翻阅史书,有很多关于曹操后人

  • 洪武朝五皇子朱橚,为何会被称为仁心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橚,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身为天之骄子,朱橚为何如此热衷于野菜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朱橚,洪武朝五皇子,他的父皇便是威名赫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拥有这样的身份地位,朱橚的人生理应是金光璀璨的。然而,这位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却不喜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反而沉浸于山林之乐,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

  • 西汉国母吕雉,在跟随刘邦后,受了多少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雉,汉朝

    你真的了解西汉国母吕雉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吕雉是个心狠手辣的“女魔头”,彭越、韩信、戚夫人都栽在她手里。而在历史上,吕雉是名出色的统治者,她与女皇武则天齐名。吕雉和儿子刘盈在位时期,完美地执行了刘邦制定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国策,在此期间,政治较为稳

  • 万贞儿一开始只是个宫女,为什么能成为明宪宗的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万贵妃,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万贵妃,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有比较得宠的妃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唐朝唐明皇的杨玉环杨贵妃,还有汉朝汉成帝的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后来赵飞燕还成为了皇后,这几位都是大家熟知的。而“环肥燕瘦”的成语典故也是来自杨玉环和赵飞燕这两个大美女。但今天我们要说

  • 明武宗朱厚照,时而荒诞时而英明,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武宗朱厚照,明朝

    大家好,说起明武宗朱厚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又荒诞昏庸堪称无道昏君,堪称矛盾的

  • 历史上有哪些顾命大臣,有幸得以善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伊尹,商朝

    对几位能够善终的顾命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一种职业,那就是顾命大臣,一种产生于古代权力交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古代皇权交接的时候,接班人不一定成年了。即使成年了的,也不一定就具有治国的能力。所以老皇帝就会选几位信得过的大臣来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