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如何评价司马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司马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994 更新时间:2024/1/25 11:05:09

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嗣父(堂伯),生母是文明王皇后,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

人物评价

总评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洁,并且采纳了尚书胡威要求严管三品官员的建议。晋武帝推崇节俭,史称:“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提倡恭俭,他的廉洁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赞许。陆云在给吴王的上书中,也提到晋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没有再修建宫殿,多次下诏严格禁止奢靡,陆云批评在晋惠帝时期蔓延的腐化作风。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在国家统一后,他继承了司马昭优待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也优待吴国君臣,并且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役,得到百姓的拥护。司马氏仅仅五个宗室南渡能建立东晋,与江东百姓感激晋武帝有重要关系。唐太宗说他:“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过去说他骄奢卖官是误解,刘毅也只是说他的大臣卖官,晋武帝晚年有纵然豪强、外戚的缺点,但没到腐朽程度,不能把极个别现象当风气。陆云说晋惠帝诏天下“虽严诏屡宣,而奢俗滋广。”晋武帝在统一后执行占田制,允许百姓占田百亩,当时没有土地兼并,国内太平,有太康盛世的景象,百姓有“天下无穷人”的民谚。散骑常侍邹湛说“世谈以陛下比汉文帝”,而刘颂在上书中也说百姓把晋武帝比作汉文帝,可见晋武帝在全国是得到百姓爱戴的。晋武帝能解除曹魏宗室和东汉宗室的禁锢,优待三国的宗室是值得赞许的,他“仁以厚下,俭以足用,”总体上起历史进步作用,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晚年有纵容豪强,喜欢宴乐的缺点,可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本质依然是俭朴的,他关心舅氏,听说王恺与石崇争富,想帮王恺,送去的珊瑚也比不上石崇家中等的,可见他没有奢侈富贵。外出参加宴乐,到王济家,看到饮食、器具华丽,感到不适应,没等宴会结束就离开了,他不喜欢华衣锦食的生活。他听说和峤家有好李子,让他送来些,和峤是出名的吝啬,被杜预称有钱癖,结果只给晋武帝送来数十个。豪强世家在当时对晋武帝态度,并非像封建专制严重时期,科举出身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官僚,对皇权敬畏服从。晋武帝能在复杂环境中,抑制豪强,不让他们对国家造成影响,主要是对百姓实行仁义,制定占田政策削弱豪强,推行民主、释放奴婢来阻止豪强势力过度膨胀,这些都是进步的政策,有的政策也表现为负面影响,比如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这也是为了限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强化皇家地位尊严。具体执行时,晋武帝也是让自己的杨皇后负责,不是为了自己的淫乐,甚至偶然说一个女子美丽,被杨皇后反驳也没有强求,杨皇后选拔时把漂亮的都不选。尽管这个政策有些过分,但是也没有损害百姓,只对豪强有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名家盛族女子多败衣粹貌以避之。”

历代评说

《晋书》:“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临朝宽裕,法度有恒。高阳许允既为文帝所杀,允子奇为太常丞。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奇受害之门,不欲接近左右,请出为长史。帝乃追述允夙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时论称其夷旷。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

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既而寝疾弥留,至于大渐,佐命元勋,皆已先没,群臣惶惑,计无所从。会帝小差,有诏以汝南王亮辅政,又欲令朝士之有名望年少者数人佐之,杨骏秘而不宣。帝复寻至迷乱,杨后辄为诏以骏辅政,促亮进发。帝寻小间,问汝南王来未,意欲见之,有所付托。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笃。中朝之乱,实始于斯矣。”

何曾:“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

刘毅:“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陆云:“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

曹毗:“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

干宝:“至于世祖,遂享皇极,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民乐其生矣。武皇既崩,山陵未干而变难继起。宗子无维城之助,师尹无具瞻之贵,朝为伊、周,夕成、跖;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戎、羯称制,二帝失尊,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谢灵运:“世祖受命,祯祥屡臻,苛慝不作,万国欣戴。远至迩安,德足以彰,天其运,民乐其功矣。反古之道,当以美事为先。今五等罔刑,井田王制,凡诸礼律,未能定正,而采择嫔媛,不拘华门者。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不以助纣为虐。而世祖平皓,纳吴妓五千,是同皓之弊。妇人之封,六国乱政。如追赠外曾祖母,违古之道。凡此非事,并见前书,诚有点於徽猷,史氏所不敢蔽也。”

李世民:“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尚转难,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徐惠:“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

虞世南:“武帝平一天下,谁曰不然,至於创业垂统,其道则阙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武帝平吴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内宠,用冯紞之谗言,拒和峤之正谏,智士永叹,有识寒心。以此国风,传之庸子,遂使坟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灭,县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远乎?”

刘仁轨:“晋代平吴,史籍具载。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王濬之徒,折冲万里,楼船战舰,已到石头。贾充、王浑之辈,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武帝报云:‘平吴之计,出自朕意,张华同朕见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乱如此。平吴之后,犹欲苦绳王濬,赖武帝拥护,始得保全。不逢武帝圣明,王濬不存首领。”

苏辙:“武帝之为人,好善而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而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兆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

司马光:“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

李慈铭:“晋武帝纯孝性成,三代以下不多得。”

蔡东藩:“①彼如马隆之得平树机能,未始非晋初名将,观晋武之倚重两人,乃知开国之主,必有所长,不得以外此瑕疵,遽掩其知人之明也。”

“②武帝既知太子不聪,复恨贾妃之奇悍,废之锢之,何必多疑,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卒至一误再误,身死而天下乱,名为开国,实是覆宗,王之不明,宁足福哉?”

轶事典故

羊车望幸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焚裘示俭

晋武帝时候,太医司马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头上的毛织成的毛衣,司马炎命令把这件衣服在殿前烧掉,并宣示全国,从今以后不许再贡献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装异服。

围棋定策

司马炎嗜围棋,常在宫中与中书令张华、侍中王济下棋。《忘忧清乐集》中保留了《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折入宫时,晋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折,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棋盘对面的张华见状,起身拱手呈词:“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国家富有兵力强大,号令一出莫不敢从。而吴国国主孙皓荒淫无度,滥杀贤能之才。两相对比,灭吴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力啊。”司马炎当即拍板,定下伐吴的计划,使一直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

标签: 司马炎西晋

更多文章

  • 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吗?刘备真的仁义无双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白帝城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即汉昭烈帝,史书上多称其为先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吗?刘备真的仁义无双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刘备的评价,历史上有许多。辛弃疾曾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禹锡称其“天地

  • 历史上韩遂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遂,汉朝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末年间,天下动乱不安,但所谓“乱世出英雄”,从一定角度来说,这混乱的局面也给很多富有才能的人创造了争名夺利的绝佳机会。韩遂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西凉的枭雄,曾经打败过董卓和马腾,活到70多岁,却总是被人遗忘

  •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潘璋,三国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现观潘凤,可能真有些本事,但是他却太过轻敌,最终死于敌手。由此观之,有一点点本事的人,往往口气不小,太过狂妄,其实,这类人往往是言过其实。现观三国诸多大将及武艺高超之人,在他们之中非常狂妄的人,似乎除了一个不入流的

  • 什么是墨刑?上官婉儿为何会经历这种刑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唐朝

    墨刑是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的刑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总结,最终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生活准则,也形成了适合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形式。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向资本

  • 朱棣在攻进皇宫后的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为何要杀那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生前一直想要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谁也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爹。朱标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加之他年纪大身体不好,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

  • 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什么被移出太庙?揭秘姚广孝移出太庙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姚广孝,永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的故事。他负责了大明首都从应天迁至北平一事,并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的布局;他在解缙编书失败接过了重担,担任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他死后入祀太庙,成为当时唯一以文臣身份入

  • 喜怒无常的嘉靖帝,先后三位皇后死于他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靖,明朝

    明朝的嘉靖帝有多喜怒无常?嘉靖皇帝虽然痴迷道术,却没有一点仁慈之心,先后三位皇后都死于他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嘉靖即位之初选中了大名府的女子陈氏作为皇后。两人感情和睦恩爱有加,其人也十分持重,端庄而不轻浮,同样生的貌美如花,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但是嘉靖十七

  • 朱高燧:明朝最幸运的王爷,陷害太子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高燧,明朝

    他是明朝最幸运的王爷,与兄弟谋权夺嫡,竟得到三位皇帝宽待,最后得善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说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赵简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得同母弟弟。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前三子皆是徐皇后所生,第四子年幼夭折,母亲不知何人。朱

  • 舍弃袁绍后,荀彧会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汉朝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崛起和曹魏的建立,离不开众多谋士的相助。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彧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东汉末年名士何颙曾评价荀彧为:“王佐才也” 。而曹操则直接将荀彧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将荀

  • 桓温是什么人?他的婚姻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桓温,晋朝

    桓温,字元子,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女子也成为了男人的附庸品,因此形成了有能力的男子一般都拥有三妻四妾的社会局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男子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而他们纳妾也就成为了常态。当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