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吗?刘备真的仁义无双吗?

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吗?刘备真的仁义无双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4/2/11 12:14:01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即汉昭烈帝,史书上多称其为先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吗?刘备真的仁义无双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刘备的评价,历史上有许多。辛弃疾曾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禹锡称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而作为《三国志》的作者,奉魏晋为正统的陈寿更是给予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的赞扬。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究竟是怎样的英雄存在,能够令如此多的人杰对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赞叹不已呢。要想厘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刘备的人生经历做一番梳理,便可一目了然。

怒挞督邮而止杀

公元184年,年仅23岁的刘备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而被封为安喜县县尉,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凭借战功得到的官职。然而不久,从中山郡调任了一位督邮来到安喜县肆意妄为。这名督邮本是被安排来视察工作的,然而刘备亲往求见,却吃了闭门羹。大怒之下,刘备直接闯入督邮的住处,用绳子将其束缚起来,打了二百仗。由此可见,刘备绝非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之人,他无惧无畏、快意恩仇的作风,颇具豪侠气魄。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怒挞督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求见督邮而不通。当时朝廷派遣督邮巡查,本就有裁撤官员之意,而刘备疑似就在裁撤范围之中,这让刘邦难以容忍,情急之下的他不仅鞭挞了督邮,更曾对督邮起了杀心。裴松之注引《典略》中对刘备怒挞督邮的情节更为详细,“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督邮的哀求中,冷静下来的刘备意识到他不过是照章办事的无辜之人,最终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放了督邮。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虽身处乱世,但却依然能够坚守着心中底线。

内治县事,外御贼寇,以德服人

自鞭挞督邮,并罢官而去之后,刘备又因助青州刺史田楷抵御袁绍而被其上表奉为平原县代县令。在担任平原县令期间,刘备一方面治理县内事务,一方面积极巩固工事,对外防御贼寇。他在任期间乐善好施,因此深得民心。然而正因如此,刘备得罪了县内豪族刘平,促使其雇佣刺客前去暗杀他。

刘备心系天下,胸怀大志,因此在平原县时,但凡有士人才子前去投奔,均能以礼相待,浑然没有架子。当刺客前去刘备府上时,刘备如同往常一样,以为是前来投奔的士人,便盛情款待了他。在一番攀谈之后,亲眼见到刘备为人的刺客竟被其感动,坦白了自己的来意,并弃刀离去。刘备能于乱世之中,以代县令一职善待百姓,其礼贤下士之姿态以及言语间心系天下的胸襟气魄,纵是刺客亦受感化。这样的人不是君子,谁才是君子呢。

两度驰援他人

公元193年,出任平原县代县令的刘备名气越来越大。当管亥率青州黄巾余党攻打北海时,北海相孔融在局势危急之时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收到救援消息之后的刘备,随即动身前往驰援,并且说出了“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的话语。在刘备眼中,孔融这样的天下名士能够知道自己的存在,是莫大的荣幸。在派遣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前去北海救援,击退了黄巾军救了孔融之后,刘备贤名日渐传播开来。

次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势单力薄、难以抵御,于是派人四处求援。最后仅刘备和田楷率军前来。在成功救援徐州之后,陶谦划拨了四千丹杨兵给刘备,请他替自己驻守小沛,以与徐州形成掎角之势,互为攻守。而当陶谦病逝之前,上表请立刘备接替徐州牧,并在陈登、糜竺等士人集团的支持下,坐领了徐州。从利益角度考虑,不论是孔融还是陶谦,都与刘备关联不大。然而在刘备心中,舍己救人、匡扶大义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他虽未去考虑太多利益收获,却在两度救人之后均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屡战屡败却备受尊崇

接替陶谦坐拥徐州的刘备,后来在与袁术的对峙中遭到了吕布的偷袭。后来虽几经周折,刘备却最终为吕布所败,并被驱逐出徐州,不得已而投奔了曹操。身处朝堂之时,刘备被卷入了以董承为首的帝党密谋之中,共受汉帝刘协衣带诏。后刘备趁拦截袁术之际出走,并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坐镇徐州。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之后,曹操率军亲征刘备,刘备再次战败并逃亡青州,获得时任青州刺史袁谭(田楷被袁谭击败后逃往幽州,青州被袁谭占据)率军前往迎接,后袁绍听闻之后更远行二百余里,亲自将刘备迎入邺城。

后来在曹、袁争斗的过程中,刘备受袁绍委托领兵接应汝南黄巾刘辟,被曹仁击败。随后刘备再度进兵汝南,联合黄巾龚都等人以抗衡曹操。当曹操派蔡阳前来讨伐之时,刘备终于赢得一次胜利,斩杀蔡阳。闻讯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刘备再度战败并逃往荆州。荆州牧刘表得知之后,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并以上宾之礼对待,让刘备屯兵新野。由此可见,虽然刘备在遭遇曹操之时屡战屡败,其声望却日益高涨。能被四世三公的袁绍袁谭父子敬重,被雄踞荆襄九郡的八俊刘表亲迎之人,必定名望甚浓,贤名远播。

携民逃亡,治军严谨

当初在坐镇徐州和袁术作战之时,刘备曾被吕布袭击了后方,落得全军断粮的绝境。这在乱世之中,换做他人很可能会就食于野,进而发生士兵劫掠百姓的情形。然而刘备却不顾士卒哗变和溃散的风险,吃着饿死的同伴的尸体展开了一场无比疯狂的死亡强行军。“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即便如此,刘备军队依旧生死相随,不曾叛离。

而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之际,刘备曾携带百姓们展开了百里大逃亡,在败当阳、走夏口之后,几乎命悬一线。所幸关羽及时赶到,化解了危局。或许有人会说,东汉末年,乱世争雄比拼的就是人口,刘备或许是在裹挟百姓逃跑呢。然而如若放在当时的社会场景之下,曹操“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曹军南征在荆州百姓的眼里,那就是屠城的魔王出动,此时有刘备愿意派遣军队护送,焉有不跑之道理。

义薄云天,知人待士

凭借对庞统、法正、马超等人的倚重,刘备最终成功入主益州,并随后在魏延、黄忠、法正的协助下拿下了汉中。与此同时,刘备将荆州五郡交由关羽独当一面,由此可见刘备知人善任的品性。而当关羽北伐曹操,发动襄樊之战时,遭遇孙权背盟而遇害后。刘备明知不妥却还是决定东征孙权,以为关羽复仇,“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当时曹丕已经篡汉称帝,在一旁虎视眈眈,刘备伐吴存在被夹击的巨大风险。然而刘备在朝臣谏言的情况下,还是率军主动进攻,如此霸气与疯狂,又岂是常任可以企及的。夷陵之战,刘备虽败犹荣。

在孙权背盟,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之时,驻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献城投降,致使关羽进退维谷,最终败走麦城,穷途末路。然而当糜芳的兄长糜竺自缚向刘备请罪之时,刘备却以弟弟做的事情和哥哥无关为由亲自为他解绑,此后对待糜竺也一如既往。而夷陵战败之后,负责防守江北的黄权因后路被孙吴切断而无法与刘备会和。最终不愿投降孙权的他转身往北投靠了曹魏。曹丕得知之后非常高兴,十分重用黄权,并曾询问过刘备会否迁怒于他留在蜀地的家人。听到曹丕的疑问,黄权十分肯定的表示刘备不会那么做。蜀汉方面在得知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之后,刘备果真如同黄权料想的那样,不仅没有追究黄权亲属的责任,反而将黄权投降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后来还入了尚书台,并随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捐躯了。

白帝托孤

夷陵溃败之后,刘备退居白帝城。公元223年,病危之中的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在刘备的安排下,李严被安排到永安,朝中事务全权交由诸葛亮一人担当。正是在这场托孤中,刘备对刘禅说出了“汝父德薄,勿效之”,并告诉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的名言。

为了季汉基业所计,刘备甚至对诸葛亮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语。这在现代人眼里,或许难以置信,并因此而觉得虚伪。可是在古代,如若开朝先皇说出过这样的话,日后即便篡权也是拥有着法理依据的,更何况此话是当着刘禅的面说的。由此可见,刘备的志向从来都不是个人野心,而是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

正是刘备身上的人格魅力,才会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在他危难之时不离不弃,最终开创了雄踞一方的基业。在刘备病逝之后,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琬、费祎亦是为了蜀汉而殚精竭虑。而当邓艾、钟会南下征伐蜀汉之时,诸葛亮之后瞻、尚父子,张飞之孙遵,赵云之子广,黄权之子崇全部为国捐躯,北地王刘湛更是杀妻屠子以谢祖灵。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氏篡魏之时,朝中魏臣大多一夜之间变成晋臣;司马炎灭吴时,吴丞相张悌阵亡前更是以吴国君臣俱降为耻。

蜀汉一朝,贡献了此后历朝历代君主、文臣和武将的道德标杆,这不能不说是开朝之君刘备以身作则的功劳。

标签: 刘备白帝城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韩遂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遂,汉朝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末年间,天下动乱不安,但所谓“乱世出英雄”,从一定角度来说,这混乱的局面也给很多富有才能的人创造了争名夺利的绝佳机会。韩遂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西凉的枭雄,曾经打败过董卓和马腾,活到70多岁,却总是被人遗忘

  •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潘璋,三国

    潘璋:孙权手下第一悍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现观潘凤,可能真有些本事,但是他却太过轻敌,最终死于敌手。由此观之,有一点点本事的人,往往口气不小,太过狂妄,其实,这类人往往是言过其实。现观三国诸多大将及武艺高超之人,在他们之中非常狂妄的人,似乎除了一个不入流的

  • 什么是墨刑?上官婉儿为何会经历这种刑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官,唐朝

    墨刑是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的刑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总结,最终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生活准则,也形成了适合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形式。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向资本

  • 朱棣在攻进皇宫后的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为何要杀那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生前一直想要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谁也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还没有活过自己的爹。朱标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加之他年纪大身体不好,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

  • 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什么被移出太庙?揭秘姚广孝移出太庙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姚广孝,永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永乐朝第一功臣姚广孝的故事。他负责了大明首都从应天迁至北平一事,并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的布局;他在解缙编书失败接过了重担,担任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他死后入祀太庙,成为当时唯一以文臣身份入

  • 喜怒无常的嘉靖帝,先后三位皇后死于他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靖,明朝

    明朝的嘉靖帝有多喜怒无常?嘉靖皇帝虽然痴迷道术,却没有一点仁慈之心,先后三位皇后都死于他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嘉靖即位之初选中了大名府的女子陈氏作为皇后。两人感情和睦恩爱有加,其人也十分持重,端庄而不轻浮,同样生的貌美如花,是皇后的不二人选。但是嘉靖十七

  • 朱高燧:明朝最幸运的王爷,陷害太子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高燧,明朝

    他是明朝最幸运的王爷,与兄弟谋权夺嫡,竟得到三位皇帝宽待,最后得善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说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赵简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得同母弟弟。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前三子皆是徐皇后所生,第四子年幼夭折,母亲不知何人。朱

  • 舍弃袁绍后,荀彧会跟随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汉朝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崛起和曹魏的建立,离不开众多谋士的相助。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彧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东汉末年名士何颙曾评价荀彧为:“王佐才也” 。而曹操则直接将荀彧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将荀

  • 桓温是什么人?他的婚姻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桓温,晋朝

    桓温,字元子,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女子也成为了男人的附庸品,因此形成了有能力的男子一般都拥有三妻四妾的社会局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男子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而他们纳妾也就成为了常态。当然,对

  • 作为后晋开国皇帝的石敬瑭,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石敬瑭,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出现了很深的痕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厚颜无耻的人,比如石敬瑭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可以称得上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