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东汉政局混乱时期,李膺这位名士为何被宦官所杀害?

在东汉政局混乱时期,李膺这位名士为何被宦官所杀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05 更新时间:2023/12/18 11:48:37

李膺(公元110—169年),字元礼,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赵国相。

初举孝廉,曾任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是个文武全才。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甚广,只是和同郡的荀淑、陈寔等人往来。但他却是东汉政局混乱时期,一个敢于同违法乱纪斗争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任青州刺史,地方长官怕他严明,多望风弃官而去。后为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来骚扰时,他常亲自率军迎击。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鲜卑寇掠云中郡,李膺任为度辽将军,担任抵御任务。由于他抵御得力,寇掠者惧怕,放还一些被掠的人口,边郡得以稍稍安宁。

桓帝在位时,太监专权,贪污贿赂公行。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李膺任河南尹,当时有个叫羊元群的人任满回家,此人在北海郡为官时,声名狼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李膺即上奏参了他本。羊元群得知李膺参了他,便到宦官处行贿,朝廷一纸命令说李膺诬告,反将李罢官系狱。

另外,还有一个刚正不阿之士叫陈蕃,当时任太尉,可谓官居极品了,但他不思持盈保泰,仍冒死进言。他曾说:“文武兼资,臣不如李膺。”见李膺遭受冤屈,不止次地进言李膺应官复原职,但桓帝置之不理。司隶校尉应奉乃独自上疏为李膺等鸣冤,出人意料地得到批准,于是李膺等被赦免出狱。

李膺遇赦后,被任为司隶校尉,负有督察官员责任。他虽遭遇过挫折,坐过牢,但仍一身正气。会有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横行不法,因畏罪躲在哥哥家中,尽管他是宦官的弟弟,李膺亲率吏卒前往张让家捉拿,遍搜不得最后在一处夹墙中将张朔搜出,押解回衙,经审讯后,按律论罪,即将张朔正法。待张让派人前来说情,为时已晚。

张让闻知张朔已被处死便到桓帝处哭诉,说李膺擅权枉法。桓帝召见李膺责问,李膺历数张罪状,言明自己职责所在,桓帝无奈只好令李膺退出,张让亦无可奈何,不过“深仇”已经结下。经过李膺一番整治,不可一世的宦臣们竟然人人自危,不敢随意出入宫禁,桓帝问故,太监们说:“怕李校尉”。

东汉末年,太学生们对当时宦官专权、贪赃枉法异常不满,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抨击宦官形成“清议”。太学生们见李膺为人刚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称之谓“天下楷模”,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纷纷主动与李膺相结交,以能面见一次为荣,称为“登龙门”。当时还有太尉陈蕃字仲举,尚书王畅字叔茂,都是刚直之士,与李膺齐名,数万太学生都钦佩他们,称他们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种情况的出现,被宦官们诬为“结党”。

这时,河内有个术士叫张成的,纵子行凶杀人,被李膺逮捕下狱,适逢朝廷大赦,李膺以该犯作恶多端,杀人应该抵命,将其处死。张成原与宦官们有来往,此时遂与张让勾结,暗中收人上疏说李膺交给太学生,成为一党,诽谤朝廷,图谋不轨。桓帝看了此疏,大为震怒,遂下令逮捕“党人”,先后将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史称“党锢之祸”。

太尉陈蕃看到这种情况乃上疏为李膺等人辩护,疏中说:“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这是说桓帝听信谗言。又说:“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

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这是要桓帝反躬自省,最后要求桓帝“除妖去孽”,矛头直指宦官。桓帝见疏当然不快,怀疑陈蕃是“党”中魁首,加上张让等宦官从中挑拨,遂将陈蕃免职。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死,刘宏即位,是为灵帝,改元建宁。这时,党锢问题有缓解,由窦太后作主,起复陈蕃为太傅,与外戚窦武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少年皇帝。此时李膺亦免除“禁锢终(音zhong)身”之罪,得到赦免,出任长乐少府。

这时朝廷中再次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势,一派以陈蕃、窦武、李膺等为一方,一派以曹节、王甫等宦官为方。李膺等谋诛宦官,但宦官曹节、王甫等却先来发制人,他们先是劫持太后,抢去印信,然后去提陈蕃、窦武,窦武自杀,陈蕃被捕,在囚禁中被害死。李膺因陈蕃、窦武事件被连坐,再遭禁锢,但在民间,却声誉日隆,被称为八俊之一。针对此情况,阉党复在灵帝面前重申党(音dang)禁之事,灵帝时年十四,便糊里糊涂地下诏惩治。有人向李膺告知此消息,劝他逃避,李叹息说:“我年已六十,还能逃到哪去?”便“投案自首”,终被杀害。

“党锢之祸”是东汉行将灭亡,从而出现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业已名存实亡,从此军阀豪强割据,整个社会剧烈动荡,人民处于深重灾难之中。开始进入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一代名士李膺,因为仗义执言,产出奸贼,遭受极刑。是更是读书人的损失,更是东汉朝廷的损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正气渐渐被消耗殆尽,一批批乱臣贼子登上舞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搞得朝堂混乱不堪,百姓苦难深重。

标签: 李膺东汉

更多文章

  • 要问赵云和张飞的武力谁更强悍?与张郃、邢道荣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张飞

    赵云和张飞都是刘备麾下五虎上将,按五虎排名是“关张赵马黄”,赵云位在张飞之后(当然这个不是武力上的排名);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武力排名来看,张飞武力位居赵云之后,但是张飞有一项骄人纪录无人可比,那就是他是演义中唯一和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未分胜负之人。那么如果以演义来衡量的话,赵云和张

  •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对汉朝的发展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和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和帝刘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西汉灭亡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雒阳 (今河南洛阳),延

  • 诸葛亮投奔实力不强的刘备没有选择投奔曹操,是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三国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当时他不投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屯兵新野的刘备在水镜先生司马徽以及谋士徐庶的推荐下,他带着关羽和张飞先后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虽然此时的刘备身上尚且挂着左将军一职,而诸葛亮则是从未入朝为官,也没有太多

  • 明朝才子卓敬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卓敬,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卓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改元永乐。新皇帝登基,建文帝的旧臣们大多选择随波逐流,继续为朱棣效命。也有一些忠贞之士选择宁死不屈,和朱棣顽抗到底。例如方孝孺、铁铉等人,他们大多死在了朱棣的屠刀之下。有一位大臣,面对朱棣

  • 李靖这位唐朝名将,他究竟出身于哪个北周将门世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靖,唐朝

    李靖出身北周将门世家,有着优良的军事培养基础,而他的舅舅则是北周的一代名将韩擒虎,之后在隋末战争当中李靖逐步崛起,原本李靖忠于隋朝,在李渊入主长安前还试图向隋炀帝及时告密,不想被李渊所擒,李渊后来没有杀死李靖,而是将其招纳,自此李靖成为了唐王朝阵营的一员武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色赫图氏都为康熙生下了皇子,为何却没有得到任何册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色赫图氏,康熙

    康熙爷的一生,完全可以用“辉煌”二字来概括了,他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过人的智慧,优质的出身,其庞大的后宫也为大清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不得不说,康熙爷虽然拥有丰功伟绩,创造了一个富强的时代,但是他也有他的小个性,比如他对待他后宫的女人,反而没有这么大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东吴除了守成就是守成 孙权为什么要做一个守成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守成之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纵观三国历史,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是主动攻打孙权的,都失败了;凡是孙权主动攻打的,基本也都失败了。可见,东吴打仗,防守一流,进攻不入流。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北方精锐,试图一战消灭刘表、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结

  • 曹丕和曹操相比 曹丕寿命为何比老爹还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曹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儿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起三国,就不得不提曹操和曹丕这俩父子,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至魏王,打破刘邦“非刘姓不可称王”的铁律,另一个废汉自立,建立大魏,曹操一生征战,活到65岁,但曹丕却只活了40岁,那曹丕相比于曹操为何如此短命呢?首先,在古代

  • 贾诩被曹丕册封为太尉 孙权得知后为什么会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贾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大笑贾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之后,曹丕登上帝位称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确定了三公人选,其中前太中大夫太尉是贾诩。孙权知道曹丕册封贾诩为太尉后开心不得了,还说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政权一定会灭亡。为什么孙权会这样说呢?是贾诩才能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 汉室支持者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蜀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建立蜀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丕在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后,很快就进行了逼汉献帝禅让的行动。汉献帝被迫将汉室江山禅让给曹丕,曹丕建立了魏朝。不久之后,刘备在蜀中登基,重建了汉朝,史称季汉。但是,在刘备重建汉朝后,却不见那些仍然效忠汉室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