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靖王朱瞻埈:朱高炽的次子,最后什么结局?

郑靖王朱瞻埈:朱高炽的次子,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48 更新时间:2024/4/11 20:26:26

在今天河南省沁阳市自治街中段,有一座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朱载堉纪念馆。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曾经的大明郑王。而除了这重身份之外,朱载堉还是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和音乐家。其一手创建的十二平均律在如今的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更被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尊称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朱载堉纪念馆的前身是所谓的“郑王乐府”,即朱载堉与其父郑恭王朱厚烷共同生活及研究乐律之所。沁阳市在明代是怀庆府的治所河内县,为大明亲藩郑藩的封国。“郑王乐府”当然只是偌大的明代郑王府的一部分,而在明代之前,这里还是当初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落难时寓居怀庆府时的居所。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郑王家族的首封亲王:郑靖王朱瞻埈的轶事趣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我是贤王:但只限于京师

朱瞻埈,生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二月十七日,生母李贤妃,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朱胖胖的长子明宣宗朱瞻基生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初九日,正是他的出生给了其祖父朱棣坚持造反的勇气。因为此后朱棣之所以敢把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派去南京做人质,底气就在于嫡长孙朱瞻基。

当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此后长年在外亲征。世子朱高炽则担负起守卫北平的重任。此后几年之内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朱胖胖一直都没能再给老朱家添上一儿半女。直到朱棣造反成功,朱高炽松了口气,这才有了朱瞻埈的出生。两个月后朱胖胖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彻底放飞自我,又一连生了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儿。

根据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明祖训》,皇太子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那么按理朱瞻埈也应该在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的时候被册封为郡王。但不知道是朱棣没有封,还是史书漏了记,朱瞻埈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老爹朱高炽登基之后,才于十月十一日被册为郑王。

两度监国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突然在北京皇宫钦安殿驾崩,当时皇太子朱瞻基身在南京,汉王朱高煦在封国山东乐安州蠢蠢欲动。在此危难关头,皇后张氏当机立断,命郑王朱瞻埈和自己亲儿子襄王朱瞻墡一起监国。

仁宗崩,皇后命与襄王监国,以待宣宗。—《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朱瞻基以最快的速度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连存心半路劫道的朱高煦都扑了个空。畅销书《两京十五日》描述的就是这段时间内发生在朱高煦和朱瞻基叔侄身上的故事。书中提及了襄王,可惜对郑王却并无着墨。不能因为人家是庶出,就这样不放在眼里啊!

该来的总要来,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汉王效仿其父,也打算再来一次“奉天靖难”。可惜他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当年的朱允炆。为了不让建文年间的悲剧重演,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而京师的防卫,则再一次交给了郑王和襄王。

己巳,命郑王瞻埈、襄王瞻墡居守。敕广平侯袁容,武安侯郑亨,都督张升、山云,尚书黄淮、黄福、李友直协同赞辅。—《明宣宗实录卷之二十》

《明史》对襄王朱瞻墡的评价是“庄警有令誉”,对郑王的评价则是“暴历”。但我们实话实说,在京师之时的郑王,还是颇有贤王的做派,不然朱瞻基也不敢放心让他效仿先帝朱高炽一样居守北京。

大明首任祭祀官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朱瞻基和郑王的弟弟卫王朱瞻埏,称其为大明首席祭祀官。这一点当然没错,但是在卫王之前一直负责祭祀陵寝工作的是郑王朱瞻埈。

仁宗驾崩之前,曾决意还都南京。而朱瞻基即位之后,以当时南京接连地震为由,暂停了还都计划。为了给太祖皇帝一个交代,郑王奉旨于洪熙元年八月前往南京祭祀孝陵。

甲申,遣郑王瞻峻还南京,谒孝陵。上谕之曰:“太祖高皇帝开创鸿业,以遗子孙。陵寝所在,如何能忍?今即位之初,政务所系,不遑躬谒,汝其代行。其洒扫有弗处,封树有弗勤,周卫有弗备,皆严饬之。必恭必慎,以称予意。”—《明宣宗实录卷七》

郑王这一次回南京排场很大,随行的有丰城候李贤和行在兵部尚书李庆。到了南京之后,郑王不但要谒告奉先殿、孝陵和懿文陵,也要对贞静顺妃,悼僖丽妃享堂进行祭祀。奉先殿是大明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懿文陵也称明东陵,是懿文皇太子朱标的陵寝(好多人说朱棣上台后就把朱标的历史痕迹全部抹去,实在是不读书,有明一代懿文陵的祭祀规格一直都很高)。贞静顺妃张氏是仁宗第六子荆王朱瞻堈生母,和悼僖丽妃李氏一样都在朱高炽登基前去世,因此均葬于南京。

当然为了防止意外,朱瞻基也对弟弟的权力做了限制。南京各衙门官仅仅在每月的朔望日(初一、十五)才可朝见郑王,五军都督府、六部和都察院的合行事务俱照常例发落,不需郑王插手。

这次的南京之行,郑王只待了一个月便返回北京。仁宗在位之时的清明节,其实是由皇太子朱瞻基本人亲自前往长陵祭祀的。但直到平定汉王之乱前,在北京的长陵和朱高炽献陵的祭祀工作一直由礼部官员代行。为了防止意外风险,朱瞻基本人乃至诸位亲王都不能去。现在内乱已平,朱瞻基在当年冬至节的时候,把祭祀陵寝的工作交给了朱瞻埈。而这份工作,郑王一做就是三年,直到宣德四年八月之国凤翔府为止。

己丑朔,长陵殿成。以明日清明,奉安皇祖考太宗文皇帝,皇祖妣仁孝文皇后神御,遣郑王瞻埈祭告并告献陵。—《明宣宗实录卷二十六》

我是恶魔:因为到了封国

在凤翔府的所作所为: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郑王朱瞻埈正式之国陕西凤翔府,就此远离核心权力圈。凤翔府的治所是凤翔县,现一般指宝鸡市凤翔区。从地理位置上说,凤翔府一直有“秦陇襟喉”,宣宗将弟弟放在这里,显然有监视秦晋诸王的意图。

结果朱瞻埈刚到封国不久,就向兄长讨要凤翔城外的安王竹园。这片竹园位于凤翔城外四十里,原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惠王朱楹。但朱楹早已去世且身后无嗣,这片竹园一直由封国平凉的韩王府派人看守,而且一直想将其变为本府的牧地。时任韩王是朱瞻基的堂叔,但郑王却是弟弟,亲疏远近不言可知。宣宗口中说着“朕无所厚薄”,但却把竹园断给了弟弟朱瞻埈。

上曰:“二王皆亲,朕无所厚薄,当以远近为断。韩王在平凉,去凤翔远。且平凉多旷土,宜畜牧。竹园既凤翔地,当与郑王。”乃遣书谕韩王,俾与郑王。—《明宣宗实录卷六十六》

此后郑王接连讨要秦王府护卫弃田以及凤翔、宝鸡二县官军退闲屯田,但是宣宗却对弟弟贪得无厌的行为毫不在意。可以说正是在朱瞻基的纵容之下,郑王在凤翔府予取予求,早已不复当年监国时的贤王风采。

等到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郑王仗着侄子年幼,更是在凤翔府内横行无忌。凤翔府知府韩福,素以“端谨公勤”闻名。就因为意图捉拿王府中作威作福的下人,而遭到郑王朱瞻埈的陷害。最后吏部迫于无奈,也只能将韩福改任巩昌府了事。

到了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37岁的朱瞻埈性子更为暴虐,多次杖死府中下人。在朝野舆论一片哗然之后,年岁渐长的英宗朱祁镇也认为不可再忍。于是一面派出素以强硬著称的行在河南道监察御史周瑮升任郑府右长史,一面给叔父发了一道措辞严厉的敕书。自此之后,郑王稍有收敛。

《祖训》云文武官有能守正谏王保全其国者毋轻凌辱,朝廷闻之亦宜以礼优待,此在子孙当恪遵也。况昔人待下过严而卒致肘腋之患者比比皆是,叔不可不知而鉴戒之也!—《明英宗实录卷七十二》

因病迁国

朱瞻埈患有风病,这在古代几乎就是不治之症。英宗在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五月和九月,两次派御医前往凤翔为叔父治病。但是郑王病情愈发严重,甚至到了不能管理府事的地步。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三月,英宗只能让朱瞻埈嫡长子朱祁锳代理府事。

丁卯,书谕王子祁锳曰:“尔为叔嫡长子,今特命尔整治府中一切之事。须同母妃谨事叔疾,勿致惊疑。...凡府中大小事务皆令承奉司与长史司官公同计议,尔施行。尔亦宜禀复母妃商确处置,务在得宜。”—《明英宗实录卷九十》

当年十月,英宗祖母太皇太后张氏病危,下旨召在外诸王进京。当然太皇太后最想见的肯定是她的亲儿子襄王,但是为了一碗水端平,只能让郑王、荆王和淮王一同进京。就在其他三位亲王先后进京之时,郑王却以重病缠身而无法动身。

敕书发出不久,太皇太后便已驾崩。当年十二月,郑王妃张氏去世。郑王病重,王妃去世,长子年幼(12岁),郑王府上下乱作一锅粥。此前朱瞻埈多次请求迁国怀庆府,现在英宗终于松口答应。

癸丑,致书郑王瞻埈曰:“近闻叔有疾,及子女宫眷亦多不安,此必水土不相宜也。叔往年欲移国怀庆,今命有司于怀庆建立王府,待其完日奉报移居。府中所缺军校,已令河南有司佥补。叔其善加调摄,早遂痊安,以副亲亲之心。”—《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一》

在怀庆府的所作所为: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三月,郑府正式迁国怀庆。这次的迁国包括郑王妃张氏改葬事宜,都由郑世子朱祁锳一手操办,仿佛和他老爹当年一样贤德。于是英宗在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允许由朱祁锳代其父王依时行礼,并可使用世子金宝拜进表笺。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朱瞻埈的两面人特质,竟然让儿子学了个一模一样。郑王本人由于身染重病,到了怀庆之后倒是再也折腾不动。但是世子不知是不是因为代理府事多年而无人约束,渐渐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朱祁锳违越礼法“弃妃立妾”,又受其弟泾阳王朱祁铣挑拨,将用于谏言的王府承奉杖毙。郑王本人卧病日久,世子既不躬侍汤药,又减去衣食,只知和泾阳王“作乐酣饮”。如此不仁不孝无礼无义的举止,终于引来了皇帝的雷霆之怒。不过笔者倒觉得这些对于郑王而言,不过是报应而已。

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九月,英宗派出太监王定,驸马都尉石璟,锦衣卫指挥逯杲前往怀庆,将30岁的郑世子朱祁锳和28岁的泾阳王朱祁铣带回京师训诫。二人到北京之后被安置在诸王馆,由翰林院修撰陈鉴、刘吉教其读书习礼。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二人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正月被送回怀庆。但从后来的表现来看,这次的教育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癸亥,遣郑世子祁锳、泾阳王祁铣还国。贻书郑王赡埈曰:“先因世子祁锳、泾阳王祁铣所为不法,有乖大伦,特取来京惩戒。本欲久留读书习礼,但念叔老病日侵,忧思益切。特差内官张骥、驸马都尉石璟送回侍养。行间朕已严加戒谕,令其改过自新。到日,叔宜时常训迪。毋令仍蹈前失。”—《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二十四》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十一月,英宗收到郑王的上奏,称世子妃张氏“畏罪自缢”。对于朱祁锳,英宗一直不放心,于是他立刻下旨彻查世子妃的死因。结果一查之下原来是朱祁锳老毛病发作,宠信群婢凌逼张氏至死。英宗大怒,命太监萧敬持敕符去怀庆召朱祁锳进京。这位郑世子应该庆幸英宗在第二年的正月驾崩,使得此事就此不了了之,不然他很有可能因此被废为庶人。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五月十五日,郑王朱瞻埈去世,享年63岁,赐谥曰靖。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月九日,大难不死的郑世子朱祁锳袭封郑王。

结语:朱瞻埈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在京师的那些年,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郑王两次监国,代表兄长去南京祭祀孝陵,一时风光无俩。到了第一封国凤翔之后,郑王不知是不是有自污的想法,竟然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般。而到了第二封国怀庆之后,由于缠绵病榻,朱瞻埈已经没有精力再像在凤翔时一般折腾。但是世子朱祁锳却继承了父王的双重性格,在凤翔府时中规中矩,在怀庆府时却放飞自我。

好在郑王一脉出了一个“圣人”朱载堉,算是给口碑不佳的大明宗室扳回一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末代郑王朱载壐去世后,世子朱翊钟以罪赐死,郑国除封。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闯军攻陷怀庆,传承二百多年的郑国彻底灭亡。

标签: 朱瞻埈明朝

更多文章

  • 如果魏忠贤还在,这能改编大明的结局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忠贤,明朝

    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闯王李自成率军攻破,当时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太监王承恩逃往煤山,朱由检自感无颜面见其先祖,便以发覆面,自缢而终。临终时,太监还不忘感叹道:忠贤若还在,事情何以至此啊!在这之前,朱由检的皇兄天启皇帝朱由校让位于他时也讲到:忠贤为人忠贞,是可用之才。提到魏忠贤这个人,那可是被人恨

  • 朱元璋当初发行纸币 这些纸币最后为什么被民间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纸钞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纸钞,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称号,叫做“白银帝国”,这也是徐瑾写的一本书的名字《白银帝国》。可见白银对于明朝时期的中国的重要性。明朝时期,白银大量的从墨西哥和日本流往中国大陆,使得当时中国的白银保有量在整个世界首屈一指,人民之间普遍使用白银交易

  • 常遇春这位明朝开国大将,为何只活到四十岁就突然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常遇春,明朝

    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功臣中,除了徐达能征善战之外,常遇春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只是常遇春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只活到了四十岁,四十岁是男人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自然也在话下,那么常遇春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得他在这样一个黄

  • 张飞一声能让曹军将军望而生畏 张飞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张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飞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算作一个万人敌的人物角色了,他能独战吕布僵持不下,又能对决关平,击杀纪灵,并且还智勇双全战胜张郃,严颜等,给大家留有了深入的印像。但提到张飞,最开始想起的事儿应该是他在长坂坡之战上的主要表现,一人遮挡三国曹

  • 韩信当初为何没有得到项羽重用 看看韩信首次献策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项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信是汉朝开国元勋之一,可以说是为刘邦奠定了半个河山。殊不知最开始韩信是在项梁手底下办事,项梁去世后顺理成章地跟了项羽,可是一直沒有遭受重用,这也是后代十分怪异的地区,韩信无法得到项羽重用,缘故都出在他的身上,看一下他初次建言献策干

  • 在征讨南唐的过程中,曹彬这位大将如何保全南唐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彬,南唐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终于到了南唐覆灭之时,赵匡胤早已等不及,在收复荆湖、后蜀、南汉之后,宋军将以全盛的状态入侵南唐,李煜的末日到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李煜苟延残喘从李煜即位南唐国主之后,一直当以宋朝唯马首是瞻,李煜要经常性的给赵匡胤送钱送东西,打别

  • 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奇案,曾让他下旨四次复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皇帝,清朝

    每当一提起嘉庆皇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清朝嘉庆年间,发生了一起命案。这件案子让嘉庆皇帝四次下旨复查才使得案件真相大白。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姓张的富豪之家。张姓家里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是有出息的孩子,老大是经商的商人,老二是一个武举人,老三则是在官衙当差。这

  • 从外戚做到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怎么夺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杨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坚夺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杨坚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还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割据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且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因此后世史学家将其看做是文治武功的圣明君主。大家在说到杨

  • 同样都是汉朝公主,为何绛侯公主一生却是默默无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绛侯公主,公主

    汉文帝就是刘恒,在吕雉去世的那年,朝中大臣周勃、陈平等人联合刘氏皇族合力铲除了吕氏家族,然后拥立刘恒为帝,刘恒一生记载在册一共有8个儿子和2个女儿,其中刘恒与他当代王的王妃生有四个儿子,但这四个儿子在刘恒被拥立为帝前,相继去世,包括他的正妻代王妃也去世了。之后,刘恒把自己的妃子窦猗房扶正为皇后,窦猗

  • 卫子夫真的是千古一后吗 卫子夫在历史上真的是自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卫子夫,汉朝,汉武帝

    对卫子夫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子夫的确算得上是千古一后,她拥有着“独立”的谥号,史称汉思后,在以往,这只是皇帝才可以拥有的待遇,而给予她这个谥号的,正是她的丈夫汉武帝刘彻。说卫子夫是汉武帝杀的,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卫子夫在历史上是“自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