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为什么会推翻父亲雍正的追赐?

乾隆为什么会推翻父亲雍正的追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25 更新时间:2024/1/27 7:09:39

乾隆为什么会推翻父亲雍正的追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鳌拜是清初权臣,虽说他这个权臣在历代权臣中算是最弱的一个档次,尤其是比之曹操那种自己打天下,自己培养势力的顶级权臣来说根本不够看,但是他在权臣这个群体中也是一个另类存在。

身为权臣,他虽欺主,但并没有谋逆篡位之心,他想要杀的人,连皇帝都保不住,顾命四大臣,鳌拜排第四,苏克萨哈排名第二,结果鳌拜说杀苏克萨哈就杀了,康熙帝反对也无效,一般来说,权臣被皇帝收拾以后,不只是身败名裂,往往还要付出生命,乃至被夷三族的代价,更何况像鳌拜这么赤裸裸欺主,连表面功夫都不做的人,但鳌拜在失败以后,虽然身败名裂,却并没有被处死,而且更罕见的是,鳌拜在康熙帝在位时期就被平反了。

在康熙八年,鳌拜被收拾以后,被定大罪三十,按理说要处死的,但康熙帝说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等于是免了鳌拜死罪,不久鳌拜死在禁所之中。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年老的康熙帝念及鳌拜当年的巨大功劳,于是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等到苏赫死后,仍以鳌拜孙子达福袭。

可以说此举就意味着康熙帝已经给鳌拜平反定论了,鳌拜不再是欺主、飞扬跋扈的奸臣,而是一个有大功劳的臣子。

康熙帝为什么先是免鳌拜的死罪,又给鳌拜平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鳌拜欺主最大的事件在于不顾康熙帝反对,矫诏杀死排名第二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当时实际上是第一,因为排名第一的索尼已经病死),但其实关键原因并非是鳌拜想借此欺主,乃至彻底架空康熙帝,不将其放在眼里,而是因为这是多尔衮所代表的两白旗和皇太极一脉所代表两黄旗多年争斗之下的必然结果。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是多尔衮当年的心腹,而鳌拜是镶黄旗人,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鉴定支持者,当年皇太极猝死没有确定继承人后,多尔衮想要继位,两黄旗是激烈反对,坚决要求皇太极的子嗣继位,所以最后才达成妥协局面,双方各退一步,多尔衮成为摄政王,而皇太极长子,年富力强的豪格没有继位,而是由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没有亲政能力的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这其中反对多尔衮继位的两黄旗代表人物中就有鳌拜,鳌拜当时甚至想鱼死网破,可以说顺治帝能成为皇帝,鳌拜是有着一份功劳在里面的,也因为如此所以在多尔衮擅权期间,鳌拜被打压的很惨,差点被处死,两黄旗自然也受到了打压。

等到多尔衮猝死,顺治帝亲政以后,苏克萨哈虽然识时务的告多尔衮图谋不轨,为顺治帝清算多尔衮送去名正言顺的理由,也成功站队到顺治帝这边,但苏克萨哈毕竟是代表两白旗,虽然通过控告曾经的主子多尔衮保住了地位,但肯定还是不为鳌拜所容。

于是等到康熙帝继位之初,四大辅政大臣时代,除了苏克萨哈,索尼、遏必隆、鳌拜都是两黄旗,形成一对三局面,鳌拜自然处处排挤苏克萨哈,并且通过圈换旗地的事情,打击两白旗,抬高两黄旗地位,到了后来更是不顾康熙帝反对,矫诏杀死了苏克萨哈。

所以虽然表面来看,鳌拜杀苏克萨哈,是无法无天,实则是因为长期以来,多尔衮背后的两白旗和皇太极背后两黄旗的斗争,在康熙初期的一个具体爆发点,不能单纯视为他这是要彻底架空康熙帝。

而且说起来顺治帝乃至康熙帝能成为皇帝,都有鳌拜一份功劳在里面,鳌拜虽然擅权,但并无谋逆之心,康熙帝之所以收拾他的原因,不在于什么三十大罪,而在于他是康熙帝亲政的最大绊脚石,所以罪过并非十恶不赦,因此康熙帝并没有处死鳌拜,并且在晚年通过追赐方式为鳌拜平反。

有了康熙帝开头,雍正帝继位以后,进一步追赐鳌拜,是“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

如果说康熙帝追赐鳌拜,重点是肯定其功劳,并且以此为其平反,但并没有彻底恢复鳌拜巅峰时期的荣誉,说明康熙是该赏就赏,该罚就罚,对其罪过并没有忘记,那么雍正帝的进一步追赐,就是等于彻底平反鳌拜,差不多恢复了鳌拜巅峰时期的荣耀。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皇帝一个定论,到了乾隆帝时代,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也就是说乾隆帝是追复了鳌拜的功过,最终是往回走了一大步,如同他的祖父康熙帝那般有功当赏,有罪必罚的态度一般,停袭了鳌拜一脉的世袭公爵,不过并没有将其一棒子打死,仍命其后人世袭一等男。

当然乾隆帝比祖父康熙帝更加心细,或者说更进一步,考虑到了当时受害者,所以下令当年被鳌拜陷害的大臣中,有被剥夺世职者,各旗都要好好调查统计一番,要录用其后人。

至于乾隆帝为什么推翻父亲雍正帝的做法,而赞同祖父康熙帝的做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乾隆帝这个人很崇拜祖父康熙帝,甚至在位60年以后,之所以禅位于儿子嘉庆帝,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超过祖父康熙帝在位的61年。

而乾隆帝的父亲雍正帝呢,是个很特殊的人,说好听点是“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说难听点就是睚眦必报,对于政敌是心狠手辣,打压起来是不遗余力,手段是很残忍的,诸如九阿哥胤禟,就是在狱中被活活折磨致死。

乾隆帝自诩盛世明君,当然看不惯父亲雍正帝的做法,因此更加崇拜祖父康熙帝这个圣祖仁皇帝,所以乾隆帝继位以后,不只是平反了清朝刚刚入关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更是平反了父亲雍正帝打压致死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等人,以这种方式表明自己是仁义明君。

所以到了鳌拜追赐方面,乾隆帝表现得更明显,如果说康熙帝是理性的初步平反鳌拜,并没有全面平反,那么雍正帝就是全面平反了,所以乾隆帝自然像祖父康熙帝那样做,于是往回走了一大步,是有功肯定之,有过不忘之。

凭心而论,乾隆帝这样做其实也自有其道理之处,毕竟父亲雍正帝其实就有点变相坏规矩了,康熙帝其实已经定论了鳌拜功过了,并且以那种方式平反了鳌拜,但雍正帝这个儿子还要进一步肯定鳌拜,全面平反肯定其功劳,多少有点跟父亲康熙帝唱反调,所以乾隆帝干脆更进一步,直接推翻了父亲的做法,将其又回到了祖父时代的做法,而且更加人性化,还考虑到了当年被鳌拜迫害的大臣后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实属不易了。

标签: 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明朝

    揭秘: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又荒诞

  • 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简介: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婴,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夏侯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夏侯婴(?~公元前172年),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

  •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简介:功劳卓著,“既定河北,复平关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禹,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首位。邓禹年轻

  •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简介:官至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冯异,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冯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

  • 在曹魏政权中,战死在战场上的猛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典韦,三国

    曹魏,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曹操手下猛将众多,其中,在曹操时代,有三位猛将在战场上战死了,而曹操只哭其中的两位,另一位猛将战死后,曹操却没有哭,那么,曹操为什么只哭其中两位呢?先看曹操时代战死的三位猛将都是谁?按战死的先后顺序排

  •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勾践,越国

    勾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在位共32年,“春秋五霸”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

  • 李自成当初是怎么坐上闯王的 李自成又是怎么攻下北京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

    还不了解:明代李自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闯王李自成,到底是怎么当上的闯王,又为何能攻得下北京?李自成的出身比朱元璋要强,人家祖上出过名人(西夏太祖李继迁),到了李自成这虽然家里已经落魄到黄土堆里了,但是从他的名字看,他的家境应该比朱重八也要更凑合一些,不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后 朱棣是怎么取胜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之役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为什么能取得靖难胜利?燕王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曾伴随朱元璋一道南征北战,因为英勇善战所以屡建战功,平定天下朱棣功不可没。但在封建社会,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棣在名分上不得继承大统。朱元璋早在称吴王时,已立长子朱标为世

  • 晋献公:晋国第19任君主,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献公,晋国

    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国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共26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

  • 北京城破,崇祯自杀 李自成最后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崇祯

    还不了解:崇祯和李自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宫内尸横遍野,却不见崇祯。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他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