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是怎么稳固位置的

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是怎么稳固位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67 更新时间:2024/1/16 12:25:31

还不了解:唐玄宗的皇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即位后,任用救时宰相姚崇打击皇族,迅速稳定政治局势。

李隆基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在他之前,中宗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挟持,成为傀儡。而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也蠢蠢欲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竟毒死中宗李显,韦后也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合,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立他父亲李旦登基。李旦则下诏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至此,李隆基朝着皇帝宝座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但是,他虽然是太子,地位却并不稳固。因为太平公主也不甘心权力落到别人身上。眼看李隆基权力日盛,越来越不听话,太平公主决定发动兵变。但是,李隆基又在关键时刻先发制人,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也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多达数十人。登基路上障碍基本剪除了,李隆基终于在28岁这年登上了皇位。

登上皇位并不意味着结束,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了皇帝,并不意味着权力就稳固了。李显、李旦都是皇帝,但是他们不过是傀儡而已,听人摆布,毫无权力。李隆基可不想成为自己父亲那样的皇帝。于是,在即位初期,他采取了多个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一招,诛杀功臣、打击功臣集团。历来帝王掌握权力后都要诛杀一批功臣,李隆基也不例外。在他诛杀韦后、平定太平公主谋反过程中,有一些心腹大臣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郭元振张说刘幽求等,这些人参与机密,掌握军政权力,而且他们都很有能力,才干突出。这些功臣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集团,被这些功臣集团所包围,李隆基的处境并不乐观。谁了解哪天哪个功臣再次叛乱,就把玄宗给换掉了呢?所以,玄宗认为,只可与他们共渡危难,但绝不可使他们得志。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史书上说,这次阅兵征兵二十万,阅兵现场旌旗相连五十里,规模盛大空前。但是,在阅兵仪式上,笑逐颜开的玄宗皇帝突然翻脸,下令把当朝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和负责军礼的官员唐绍拖出斩首,罪名是阅兵仪式的军容不整。当时在场的大臣都吓懵了,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郭元振本人也不明所以。旁边大臣苦苦哀求,请求皇帝赦免。最终,郭元振被免去宰相职务,流放边地。唐绍则没有那么幸运,直接就被砍头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军容不整,只是一个借口,唐玄宗是要拿功臣开刀了。唐玄宗的此次行动,对功臣集团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打击了那些不听话的功臣。这还不够,阅兵结束后,张说、刘幽求等功臣也被逐一贬官,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让他们远离权力中心。通过诛杀、打击功臣集团,唐玄宗的权力得以巩固,没人再敢和他叫板了。

第二招:打击皇亲国戚。解决了功臣集团,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皇亲国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玄宗皇帝决不允许他的弟兄威胁到他的皇位。他即位后,把宋王李成器、岐王李隆范等人都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刺史,杜绝宗室和功臣联合发动政变。下令禁止皇亲国戚利用权势为人请托。严厉打击不听话的飞扬跋扈的皇亲国戚,一次皇后的妹夫长孙昕殴打御史大夫李杰,玄宗下令将长孙昕杖杀。还有一次,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被御史弹劾,玄宗毫不留下,下令将王仙童治罪。玄宗对亲贵的严厉打击,震慑朝野,那些平素里骄横跋扈的皇亲国戚们纷纷收敛,不敢再有恣意。

第三招,任用“救时宰相”姚崇进行改革。郭元振被免职后,宰相一职空缺出来,由谁来出任这一要职呢?唐玄宗想到了姚崇。姚崇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担任过宰相,是一位刚正廉洁、威望很高的政治家。还在骊山阅兵期间,郭元振刚被拿下,玄宗就召见了姚崇。玄宗当面对姚崇说,要任命他为宰相。姚崇并没有即刻谢恩,他对玄宗说,我有十点意见要上奏,请陛下考虑,如果做不到,那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这十条建议是:实行仁政,废除严刑峻法;息兵休战,不求边功;法行自近,公平执法;宦官不得干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礼待朝臣;虚怀纳谏;不再增建道观、佛寺;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限制外戚参政。

后来,玄宗基本答应了姚崇的建议。姚崇上任后,大力整顿吏治,与民休息,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由此,皇权得到了巩固,经济快速发展,大唐开元盛世的景象逐渐清晰明朗。姚崇由此被人们称为“救时宰相”。姚崇之后,他向玄宗推荐宋璟担任宰相,宋璟继续推行姚崇的政策,大唐这才真正迈进了开元盛世。

即位初期的唐玄宗不愧是一代明君,他选贤任能,打击皇族,重用贤才,迅速稳定政治局势,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让大唐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这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

标签: 唐玄宗唐朝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什么会推翻父亲雍正的追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清朝

    乾隆为什么会推翻父亲雍正的追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鳌拜是清初权臣,虽说他这个权臣在历代权臣中算是最弱的一个档次,尤其是比之曹操那种自己打天下,自己培养势力的顶级权臣来说根本不够看,但是他在权臣这个群体中也是一个另类存在。身为权臣,他虽欺主,但并没有谋逆篡位之心,他想要

  • 揭秘: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明朝

    揭秘: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涯中,时而英明神武宛如一代明主,时而又荒诞

  • 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简介: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婴,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夏侯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夏侯婴(?~公元前172年),泗水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

  •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简介:功劳卓著,“既定河北,复平关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禹,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首位。邓禹年轻

  • 东汉开国名将冯异简介:官至征西大将军,封阳夏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冯异,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冯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

  • 在曹魏政权中,战死在战场上的猛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典韦,三国

    曹魏,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曹操手下猛将众多,其中,在曹操时代,有三位猛将在战场上战死了,而曹操只哭其中的两位,另一位猛将战死后,曹操却没有哭,那么,曹操为什么只哭其中两位呢?先看曹操时代战死的三位猛将都是谁?按战死的先后顺序排

  •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勾践,越国

    勾践,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在位共32年,“春秋五霸”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

  • 李自成当初是怎么坐上闯王的 李自成又是怎么攻下北京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李自成

    还不了解:明代李自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闯王李自成,到底是怎么当上的闯王,又为何能攻得下北京?李自成的出身比朱元璋要强,人家祖上出过名人(西夏太祖李继迁),到了李自成这虽然家里已经落魄到黄土堆里了,但是从他的名字看,他的家境应该比朱重八也要更凑合一些,不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后 朱棣是怎么取胜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之役

    对靖难之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为什么能取得靖难胜利?燕王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曾伴随朱元璋一道南征北战,因为英勇善战所以屡建战功,平定天下朱棣功不可没。但在封建社会,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棣在名分上不得继承大统。朱元璋早在称吴王时,已立长子朱标为世

  • 晋献公:晋国第19任君主,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献公,晋国

    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晋国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共26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