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对雍齿恨得牙根痒痒 刘邦后来为什么封雍齿为候

刘邦对雍齿恨得牙根痒痒 刘邦后来为什么封雍齿为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04 更新时间:2024/2/11 23:57:33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雍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其实,刘邦的宽厚仁爱也是与生俱来的,并由此贯穿了刘邦生命的始终,这正如刘邦天生是一个捣蛋鬼造反派一样,连儒生的帽子都敢往里撒尿,这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可以并行不悖的,人确实也是复杂的动物,往往在不同环境里呈现出了他们性格的多样性。

而且,刘邦的宽厚仁爱,还体现在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施与于与自己有仇自己很不喜欢的人身上。

大家也知道,刘邦干革命最初的黑暗时期,就是从来不服刘邦的雍齿,带领丰沛子弟背叛他而投奔魏人的时候,那个恼羞成怒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算是寝皮食肉也不解恨的牙痒痒样子,而且雍齿后来还反反复复做对刘邦不忠的事,你们以为刘邦会把他粉身碎骨无疑了,居然后来刘邦不仅不杀他,还给他一个什方侯当当(和韩信义释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刘邦的部下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这还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有这样的度量,不枉你刘三儿当天子也,这就是宽厚仁爱的功效,也极大提高了刘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可不是玩儿的。

可能大家还记得,刘邦最初带领沛县三千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去和秦军打仗,一开始也打了几个小胜仗,正如喜欢赌博的人起初过手也有几把好牌一样,不过由于势单力薄又缺少有效支援而没有很快发展起来,做大队伍,就在家乡境内瞎转悠,地方杂牌军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了,在攻打胡陵、方与以后,没有多少进展,便只能暂时回军驻守家乡丰邑。正当刘邦为自己军事力量的发展绞尽脑汁的时候,这世界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也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原本一直不是很服刘邦的雍齿,打包带着丰邑子弟脱离了刘邦的组织序列,投奔了魏人,就因为魏人许愿投降就封他为侯,不然的话就血洗丰邑。这还真是要命,这不是往刘邦的伤口撒盐吗?

刘邦平生就最恨不讲义气的"二五仔",所以就发誓要灭雍齿这个万恶的叛徒,可是越急火攻心越打不好仗,攻打丰邑好几次,都没有攻下,简直就是越穷越见鬼喝凉水也塞牙的那种窘迫,才知道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何等的艰难,也才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弱不禁风。又急又恨之下偏偏又急出了病,于是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沛县休整养病。等病稍为好点,痛定思痛之后,刘邦决定寻个援手找个靠山,以一扫当时的颓势,以图转转运东山再起,因为此时的我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落魄得很。

原先,刘邦想投靠景驹,后来听说项羽的叔父项梁在薛县,就带着随从骑兵一百多人,去见项梁,也有投奔他的意思。作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的项梁倒是蛮爽快,听到刘邦说明来意之后,立马无条件拨给其五千人马,并配给五大夫和十名将官。这倒是出乎刘邦的意料之外,因为过程太顺利了,连磨牙的功夫都省了。

刘邦不知道为什么项梁这么看得起当时如丧家之犬的他,后来刘邦细致想想,可能是刘邦的人品和稳重让项梁对刘邦青眼有加的,就因为刘邦当时已经48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如宽厚仁爱、豁达大度、人脉广泛、礼贤下士等。这些团队管理上不可多得的品性,正是项梁当时初出道只会"万人敌"本事的才25岁的青涩莽撞侄子项羽要学习的地方,反正后来项梁让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也是想通过刘邦的为人处世方法让项羽得到人生磨练吧,正是因为项梁大方出手,最后让刘邦凭借所借的兵力,与从背后捅了刘邦一刀让其恨之入骨的雍齿又大战了一场,终于打下了丰邑,赶跑了雍齿,了却了人生之恨。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否极泰来,当一切失无可失的时候,基本上此时你就会迎来生命的转机。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合作(要干大事业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刘邦和曾经少不更事要烹煮我父亲的青涩项羽有了一点兄弟之情,最后因为争夺江山反目成仇,这世界当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那个时候首反暴秦的陈胜已死,项梁按照重要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由此归附项梁的楚人络绎不绝,所以刘邦也曾说"我和项王当年曾一起北面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约为兄弟"之类的话,就源于此。

好了,刘邦和项王的恩怨以后再说,在此就单表刘邦后来为什么在立国之后,要封其曾恨之入骨曾多次背叛他的雍齿为什方侯吧,这个也算是刘邦宽厚仁爱的典型事例啦,当然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汉王六年,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这些人都是功勋卓著的人,理所当然要封高官厚禄。而其余的人却互不服气,日夜争功不止,吵得不可开交,因为一时无法评定他们功劳大小,所以刘邦就没有及时封官,先把它挂起来。不料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从阁道上看见众将三三两两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议论什么,很是慷慨激昂的样子,于是他忙问身边的张良是怎么回事,他们究竟聚在一起在说些什么。

"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图谋造反呢。"张良的回答让刘邦大感意外。

"天下刚刚安定,还没有过上好日子,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刘邦觉得很不可思议。

"皇上你出身平民,靠这些人打下了江山,现在贵为天子,然而你所封赏的人都是你的亲信,如萧何、曹参等人;而你所诛杀惩罚的人都是平常怨恨的人。现在军吏要论功行赏,有些人既怕你厚此薄彼封赏不公,又怕往常的过失而被你诛灭,所以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反呢。"张良有理有据地说。

"为之奈何?"刘邦又重复了战争年代经常问张良他们这班大臣的这句口头禅,也算是刘邦善于采纳他人计策从谏如流的表现之一,不会刚愎自用的刘邦接受别人的计谋不计其数。

"那么我想问陛下,你往日最憎恨而大臣们也认为你最讨厌的人是谁?"张良又说道。

"这个还用问吗?整个大汉谁人不知我最恨雍齿,因为他曾多次侮辱我,和我有旧怨,也经常对我不忠,老实说我一直想把他干掉,又因为他功劳多,所以总是下不了手。"刘邦咬牙切齿地说。

"那好,你现在就赶快先封雍齿为侯,来告诉群臣众将说,被皇上恨之入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不用操心了,这便给了他们信心,危机自解也。"张良道。

刘邦感到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大摆庆功宴,接待群臣,并当席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们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和册表。一轮酒席过后,大家不再嚷嚷要造反,都满意散去,张良的计策果然十分奏效,众将的心也全都安定了,同时彰显刘邦的宽厚仁爱和开阔胸襟,一举两得,笼络安抚人心果然也是主帅工作题中应有之义也。

标签: 刘邦雍齿

更多文章

  • 得知韩信的死讯后,刘邦说了哪五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刘邦,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和刘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信,即是韩信,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

  • 刘邦后宫第一夫人,揭秘吕雉与戚夫人的明争暗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我们来说说汉高祖刘邦后宫的“绝代双骄”。后宫第一夫人:吕雉。吕后是刘邦的元配夫人,当年身为富婆的她委身下嫁刘邦,后又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擒至楚营中达三年之久,但好在最终在“求和阴谋”中成功逃出了魔爪。都说人是会变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吕雉也完成了蜕变,由一个村妇变成了一个皇后,言谈

  • 刘邦真的想废太子吗?为什么最后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戚夫人,吕后

    刘邦废太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肥不是刘邦的嫡长子,按照规矩,刘盈继承皇位是板上钉钉,但改立太子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时常发生。既然规矩是人定的,那么就可以被人来修改。吕后从项羽营中归来后,刘邦就宠上了戚夫人,吕后如果不去争、不去抢,权力必将被戚夫人夺走。刘

  •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刘邦当初为什么不杀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萧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萧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422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让当时的人们可以抬起头来。今天,许多欧洲国家的人民仍然称我们为汉人,这里的汉人是因为强大的汉朝。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力并不强大,对于当时的

  • 樊哙曾在鸿门宴中营救刘邦,晚年为何还会被刘邦追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樊哙,西汉

    刘邦和樊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民间故事中说,大才子纪晓岚乘船徐而行,后面有大船鼓帆赶上。两船并行之际,站船头上的赳武夫看纪晓岚文质彬彬,有意试探,索笔写下一上联,抛将过来,并令船夫下帆静等下联。纪晓岚展纸一看,上面写:“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字面意思

  • 刘邦破彭城之时,虞姬在哪?也在城内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虞姬,汉朝

    刘邦破彭城之时,虞姬在哪?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攻下彭城的时候,开了眼界,项羽之环肥燕瘦的一大把姬妾,令其眼花缭乱!史书记载:“汉军皆入彭城,收其财货,美人,日置酒高会。”。汉军得了这一群姹紫嫣红和金银珠宝后,天天饮酒作乐,把项羽要回来报复的事,忘到脑外了。这日子没过多

  • 汉高祖刘邦的过人之处是什么?善于用人是最重要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西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高祖刘邦,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大家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刘邦的用人之道。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得人者得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曾国落曾经说过:“今日所当讲求者,惟用人一端耳!”由此可见用人的重要性。而汉高祖刘邦不善用兵,却能让将军们唯命是从;

  • 刘邦能最后称帝,不止是赢在战争上还赢在演技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

    自古以来,坐江山的皇帝都需要人来吹捧。不吹,故事不够;不捧,名头不响。这是个技术活,也有艺术性。这个事干好了,后面的很多事就跟着成了。比如天下倒秦时,刘邦也起来歌鸣,但那么多山头,大小军阀,他算老几?他倒放得开,“意豁如也”“好为大言”,经常吹牛,但那只是在沛县丰邑的地盘上。往大了说,他去过大梁城和

  • 张良为何没有接受刘邦要给他齐地三万户的赏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良,西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前言提起张良,很多人都不陌生,毕竟张良作为刘邦的顶级谋士,在许多重大决策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刘邦对张良的评价。其实张良的才能并不只是在于军事上的能力,他的情商也是很高的,在汉初,刘邦大杀功

  • 章邯为何要投降?章邯投降选项羽为何不选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邯,秦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章邯,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前207年冬,两头受气的章邯,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一、章邯为何要投降?章邯本是与王离军合围巨鹿的。然而不久前,项羽打败了王离军,杀主将王离,可见这支秦军几乎是全军覆没,章邯收集残军退到棘原,大约还有20万人。但原来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