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和刘邦 一个江山得而复失一个传承百年

秦始皇和刘邦 一个江山得而复失一个传承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85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0:27

对于秦汉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值得让人去琢磨的现象。

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天下,统一了中国,却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就把江山给丢了。而另外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刘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天下,虽然由于其出身草根等原因,历史上对其总是有一些不友好的意见,但是他的子孙却把这个刘邦创造的朝代传承了4百余年。

这些难道只是偶然和巧合吗?

这里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秦始皇当年是如取代周朝统一中国的。

网络配图

周朝的灭亡主要因素是诸侯乱像,也是制度的问题,当时实行的是世袭奴隶制,是非常讲究出身的一个社会。也就是说一个人投胎对了,一辈子荣华富贵不用愁,投胎错了只能一辈子做牛做马当奴隶。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没有希望,生不如死,当然只有造反了。

再说这个诸侯,所谓的诸侯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皇帝对于一些有功的人进行封赏,把一块块土地划分给他们,让这些人成立国中之国。秦始皇的老祖宗的秦国就是这样建立起来了,他当时只是个养马的,因为马养得好,皇帝一高兴就封给了他一块土地,让他自立为国,自由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封国在自己的国土里是拥有绝对权力的,对于大朝廷他们只要偶尔赞助一点就行了,有外敌来侵时发点兵帮帮忙,而到了后期,基本上连税都不用交了。

后来这些诸侯国越封越多,有些不听话的相互之间就开始打仗,吞并,战争不停止的进行,最终只剩下了七个诸侯国,但是这七个国家之间还在接着打仗,这时,老百姓过得非常的苦,所有的中国人,也开始有了民族的自觉,觉得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是中国人,为何要这样互相打个不停呢?于是这七个大国的公子孙与知识分子,不再认为必须忠于他们的小区域、小国君;只应忠于他们的民族统一的理想,可以随意选择一个他们觉得最好的诸侯,作为实现理想的平台;于是产生客卿,产生食客、辩士、游侠、亡命等等职业。

由于泰国历代君主都比较英明,就把这些人才都吸引到了自己的国家里,渐渐的便成了实力最强的诸侯,最终到了秦始皇这一代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网络配图

但是秦始皇统一没几年,国家就开始乱了,老百姓又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纷纷揭竿而起。对于这一结果,要怪只能怪秦始皇了,虽然现在很多网友觉得只要秦始皇在,就没有人敢动他的天下,搞得秦始皇多牛B一样的。

对于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是必须承认的,但也没有牛B到大家想的那么厉害,如果真是那样也就不会在他死后没有几年时间里整个江山就被别人抢跑了,而这个定时炸弹也是秦始皇自己埋下的。

什么叫定时炸弹呢?秦始皇能统一中国,那是因为老百姓想过个正常的日子,不想天天看到诸侯国相互间打来打去,搞得民不聊生的。秦始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做的就是实现老百姓的这个梦想。但是后来秦始皇虽然铲除了诸侯贵族的政权,用郡县代替了诸侯,却又用暴虐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刚从诸侯政权中解放出来的平民。所以就有了秦末农民起义,一夫发难,百夫响应。

秦末农民起义是平民先发难以后贵族的残余分子才跟着起来。所以在这一场起义中刘邦和他的竞争对手项羽代表着两个集团的人。这也注定了项羽最终失败的命运。

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项羽是贵族出身,在作风上,始终不曾离开封建的做法;他广封诸侯,自为霸王,努力恢复秦始皇统一以前的局面,所以项羽所做的只能称为反动,不能称为革命。

可刘邦跟项羽不一样,刘邦就是平民出身的,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刘邦是亭长出身的,虽然官职很小,也算是政府官员,这个没有错,但刘邦当亭长之前是个农民,在年轻的时候是个混混这也是事实。

网络配图

至于当亭长那也是人生快到中年的事了,这能叫是出身吗?

所以,竟然刘邦是来自普通老百姓的,他对于平民想要什么这点了解得很深切。所以,当他得到天下后,对于诸侯王的子孙,就不像项羽对他们那样的客气了;刘邦占领了一块新的地方,也不急于封赠给一个旧贵族,或者创造一个新贵族,刘邦觉得这些都是国家的,也都是他自己的。说他自私,当然是可以的,但刘邦的这种自私,恰好代表了反封建的平民的要求,所以最终他笑到了最后。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邦并非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网络配图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

  • 刘邦打仗屡战屡败最后却能够击败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哪怕项羽存在以上致命弱点,还是将刘邦打得到处乱窜。直到最后一战垓下之战前,基本上都是刘邦在逃跑。从战术而言,项羽是个技术派,见谁灭谁。然而,十有九胜的项羽为什么最后失败,屡战屡败的刘邦为什么笑到最后呢?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

  • 汉高祖刘邦出众的后代中刘备是其中之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高祖刘邦

    秦朝覆灭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胜,次年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便以此开启了汉王朝历史四百多年的统治。汉朝又分为西汉与东汉,维持了两百多年的西汉统治被王莽谋反所灭,其创立的新朝维持了15年后被推翻,后由刘邦的九代世孙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国号沿用汉。刘氏宗族统治的大汉王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迎来了历史上首

  • 刘邦和项羽的区别体现在哪:是性格还是外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和项羽的区别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

  • 刘邦赢在哪里?与项羽最大不同竟然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

    项羽与刘邦,一个是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最终刘邦却打败了项羽。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从性格来说: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过常宝列举了《史记》中的大段描述,认为项羽是一个没有明确目标、随心所欲,又不失天真、有着强烈的自由意志的人物。网络配图“自由的意志、

  • 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为何要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项羽败给刘邦致死都没明白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红潮导语:正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超群,成就了刘邦的“无能”。说刘邦 “无能”,倒不如说刘邦聪明,他的聪明之处正在于面对优秀的人才,以“无能为能”的君臣之道。楚汉相争,强大的项羽最后之所以败给刘邦,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这样总结:刘邦太“无能”,项羽太“能干”!其实,刘邦并不是生来就“无能”,他的无能是

  • 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宠爱的妃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后宫之中有多少妃子,现在已无从考究,但是被后世之人所熟知的有戚夫人和薄姬,她们一个是因为刘邦的宠爱而出名,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出名。戚夫人,是刘邦被封汉王的时候,在定陶征战的时候得到的,楚汉时期著名的歌舞名家。刘邦在得到戚夫人之后,对他异常的宠爱,出去打仗的时候,都会将她带在身边,而将自

  • 汉高祖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为什么遭遇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高祖刘邦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

  • 功臣卢绾背叛刘邦是因为刘邦重情念旧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功臣卢绾

    刘邦重用卢绾给自己带来的是一场叛乱。但是,比较项羽与刘邦的重情念旧,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不同:项羽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搞重情念旧,重用曹咎、司马欣,结果丢失了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的成皋;刘邦是在统一全国之后才搞重情念旧,结果闹出了一场叛乱。重情念旧无良将刘邦和项羽一样,也搞重情念旧。但是,刘邦的重情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