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昆阳之战中刘秀召唤陨石是真的吗 为何史书上会这么记载呢

昆阳之战中刘秀召唤陨石是真的吗 为何史书上会这么记载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80 更新时间:2024/1/1 3:56:00

刘秀开挂召唤陨石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史上前、后汉交替时,王莽的政府军和农民的起义军,在昆阳一战,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新莽政权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农民起义军力量空前壮大。在现在可以看到的史书,《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有详细记载,但又略有不同。《通鉴》和《汉书》记载的很接近,《后汉书》记载很详细。

《后汉书》的记载里,有一个特殊的天文现象。王莽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将昆阳围了数十重,又不接受城内主要领导王凤的投降请求,意要全歼灭城内起义军。这时的刘秀只是一个偏将军,并不是昆阳的总指挥,大敌当前,其他人都吓破了胆,只有刘秀谈笑自若,众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接受了刘秀的领导。刘秀的计划是让人在城内坚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争取外援。就在此时,奇异发生了:“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厌伏。”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发生在昆阳城外的大营中。这话的意思是,晚上有流星坠入敌营,白天有团云落入敌营,朝廷的士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与此同时,刘秀从外边争取了几千援兵也杀了回来,在王莽军包围圈外四、五里列阵对敌。更可笑的事发生了,王寻、王邑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挑几千人来迎战刘秀,其他兵士在后观摩。刘秀将步、骑兵千于人,冲入敌阵,斩首数十,后又来回冲入几次,连连得胜。后刘秀将三千敢死队,与昆阳城守军合击王寻、王邑部队,斩杀王

寻,敌军开始溃败。这时候,又一天气奇观出现:天降暴雨,狂风大作,揭瓦折树。<后汉书>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

敌人阵脚大乱,溃不可挡,踩踏而死无数,于是近乎全歼敌军,只有王邑等几个将军侥幸逃脱。

《汉书》记载的昆阳之战与《后汉书》比较,说王寻、王邑将万于人迎战刘秀,其余部队只得观摩,不许参战。人数要比《后汉书》的“数千”人多。最明显的是没有天降陨石这一天文现象,同样有大风暴雨这一记载。

成书最晚的《通鉴》,很显然是参照《汉书》、《后汉书》记载编纂的,但也舍弃了天降陨石这一记载。这说明,司马光是对这一事件持怀疑态度的。同样记载了王寻、王邑兵败时的极端天气,即大风暴雨。

《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天降流星陨石一事,独<后汉书>有记载。

在《后汉书》天文志里,有这样的记载“昼有云气如坏山,墮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

中国历史,历来注重记载天文和天气现象,并且认为一切天文现象都是上天对人类的警示,这就是神秘的天人感应。并且对一些奇异的天文现象附会上一些事件,意思要说明这些天文征兆会带来某些后果。来看天文志对这“营头之星”的附会解释:“营头之所堕,其下有覆军,流血三千里。”这个征兆就是说王寻、王邑代表的王莽政权军队必败,王莽政权也就该灭亡了。

《后汉书》天文志的作者是司马彪,是晋朝时人,要比南北朝刘宋的范晔早好些年,这就说明昆阳之战时的天文奇异是由来已久的,后来亡轶了很多“续汉书”,估计这一天文现象都有记载,范晔在编纂时参考了亡轶的史书,才会有这样的记载。

不管有没有天降陨石这一件事情,在昆阳之战中,刘秀能够冷静的审时度势,并且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确立正确的战略战术,最后,不仅使战役获得成功,更使自己成功的走向王位。

刘秀在昆阳战役中,在取得刚开始的胜利之后,刘秀便及时的分析形势,实时的做好大战的准备,于是,刘秀及时的抓住时机,趁着王莽的军队萎靡不振的时候,果断的进行回击,再加上敌人的轻敌与不善作战,刘秀更是能够轻易的取得成功。还有一点比较重要——民心。王莽领导的新军是不得民心的,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点就确定了昆阳之战的最后结果。

标签: 汉朝刘秀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何没有在旧址上定都 而是选择迁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汉朝

    还不知道:刘秀为何要迁都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元年(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登基为帝,正式建立了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经过多年的政战,刘秀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史称“光武中兴”。但奇怪的是,刘秀一直宣称自己是

  •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刘秀是怎么用三年成为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刘秀

    还不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言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一般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统领一方军队。当然,秀才也并非单指秀才,有时候还统指读书人;造反要看立场,有时候我们也可理解为创业,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做事容易瞻前顾

  • 邓奉:西汉末年的少年将军,也是汉世祖刘秀的情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邓奉,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他是少年偶像,武功盖世,单挑新朝王莽部下的巨无霸;又是中兴之主刘秀的情敌,深爱着阴丽华。他是乡民的守护神,时逢乱世,赤眉、更始、绿林群盗逐鹿,全国各地饱受战火摧残,仅有新野一片净土,只因他守在此!他短暂的一生如流星闪过,恃才傲物,不愿

  • 刘秀为什么将自己的墓地选在黄河边上?刘秀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刘秀

    刘秀为什么将自己的墓地选在黄河边上?刘秀是个怎么样的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刘秀像)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

  • 刘秀:封仇家为诸侯,曹植、诸葛亮对他评价甚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秀,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他是开国皇帝中老好人,封仇家为诸侯,曹植、诸葛亮对他评价甚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统治者多以铁血无情、严苛残暴的面目示众,其中不乏颇具城府的野心家,口蜜腹剑的阴谋家,仔细地排查一下,宽容仁厚的帝王形象,始终存在于戏台剧

  • 刘秀身为是汉室宗亲 为何汉朝还是分为东汉和西汉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秀,汉朝

    还不知道:刘秀是汉室宗亲为何汉朝还是分为东汉和西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证据很简单,刘秀的江山并不是从西汉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征战,从新朝手里以及新朝末年的其他起义军手里夺过来的。东汉和西汉是事实上的两个王朝。但因为刘秀是刘邦的后裔,因此打着刘氏皇室宗亲的旗

  • 刘秀骑牛打仗被笑话,结果成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秀,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但凡当皇帝的必然是器宇轩昂,一看就是真龙天子样。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主人公正好就是这一款。传说此人身高七尺三,美髯长须,额头凸起,按照传统说法这是典型的帝王之相。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帝王,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还是个被人嘲笑的角色。此人名为刘

  • 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刘秀功成名就为何知名度不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刘秀

    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刘秀功成名就为何知名度不怎么样?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秀的确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当时王莽终结了西汉,建立了新朝,颁布了一系列看似穿越一样的规章制度,但是出现了一个“位面之子”刘秀,重新改写了王莽带来的超前历史,另一方面,刘秀的为人也是值得称

  • 桃城之战结果如何?尽显刘秀的军事决断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秀,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桃城之战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一方割据势力庞萌的一场大战。在我国五千年的战争历史上,桃城之战可能微不足道,但这场战争将刘秀的临战决断能力充分表露无疑。庞萌原是绿林军将领,更始政权建立以后,更始帝派刘秀到河北宣抚。刘秀的人生

  • 文武双全的皇帝,刘秀年轻时在干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秀,汉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秀的故事。在有生之年,刘秀从“得天下”到“治天下”,开创了史称“光武中兴”的时代。短短数十年间,就有如此成就,究其原因,既和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也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娴熟的驭人之道有关。刘秀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