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识时务?

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识时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40 更新时间:2024/1/22 0:36:28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还很频繁的使用此句。那么,怎么做才真正叫做“识时务”?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人生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1、不愿入朝为官

萧何在未追随刘邦起事前,是秦朝沛县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被抽调随御史属官去办事,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萧何因此被提升担任泗水郡卒史,年度公务考核名列第一。秦朝御史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辞谢,这才没有被调走。

网络配图

萧何为什么不愿入朝为官?因为他可能对天下大势已经有所预见,意识到秦王朝的政权无法长久。也就是说,识时务,需要看透大势。

2、必要时,需要纳“投名状”

汉二年(前205),刘邦联合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被留下来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等事,萧何总是事先向刘邦禀报,得到刘邦同意后,再施行这些政事;如果来不及禀报刘邦,萧何便酌情处理,等刘邦回来后再向他汇报。可见,此时的萧何权力已经极大。

汉三年(前204),汉王刘邦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期间,刘邦曾多次派遣使者“慰劳”萧何。有个叫鲍生的人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这是有怀疑您的心意。为您着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萧何听取了鲍生的谋划,把能打战的族人全部派去战场,交给刘邦指挥,这相当于是向刘邦纳了“投名状”。刘邦收到萧何的“投名状”,果然十分高兴,不再“慰劳”萧何。刘邦夺取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功居第一,群臣不甚服气。刘邦旧事重提,说:“诸位只是单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网络配图

3、有些事主子不便开口,需要心领神会主动为主子分忧

汉十一年(前196),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前往平叛。刘邦尚未归来,韩信的手下向吕后(吕雉)密告韩信谋反。吕后找萧何商量对策。萧何于是设计诓骗韩信至长乐宫,将韩信扑杀。

想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力推韩信为大将,对韩信是何等重视与推崇?然而时至今日,萧何为什么对韩信却是说杀就杀,下手毫不留情?

有人认为,萧何这是屈服于吕雉yin威,与吕雉同流合污。不过我以为,萧何如此决绝杀韩信,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萧何早知刘邦心意。

在刘邦打败项羽坐上龙椅后,韩信便成为刘邦心头上最大的一块心病。刘邦想杀韩信,却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对此,萧何可能心知肚明,故而他才会毫不犹豫地配合吕雉对韩信痛下杀手。假如刘邦没有杀韩信的意思,萧何怎敢杀韩信?

后来,刘邦听说韩信被杀,便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萧何的卫队。刘邦此举,便足以说明萧何猜中了刘邦的心意,他杀韩信是替刘邦解决了一大难题。

网络配图

4、封赏未必是宠信,不该拿的就别拿

萧何因为杀韩信而得到刘邦的加封,许多人都向萧何祝贺,唯独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沦为平民,家中贫穷,在长安城东种瓜。召平种的瓜味道甜美,人们便依据召平的封号,称他种的瓜为“东陵瓜”。

召平对萧何说,皇上风吹日晒,统军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战事之险,皇上却增加了您的封邑并给您配置卫队,这并非是皇上宠信您,而是因为之前淮阴侯韩信刚刚在京城谋反,皇上对您有所怀疑。希望您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那么皇上心里就会高兴。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

  • 汉丞相萧何善始善终的秘诀:揭秘一代贤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揭秘:西汉名相萧何贪污是真的为了贪而贪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以各种理由杀死有功之臣,剩下了他认为是忠臣的臣子,但他依旧对这些人不放心。萧何便是这些活着的有功之臣之中的一位,为了消除刘邦的疑虑,萧何做了一件自己都反感自己的事,贪污,但这贪污绝对不是因为贪而贪,而是因为保命。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

  • 以退为进——萧何是如何避免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 汉朝第一功臣到底是谁?不是萧何难道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纪信

    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被刘邦确定为第一功臣。这样分封,是针对生者而言,如果包括死者,那第一功臣的位子或许就不是萧何的了。这头把交椅萧何不坐,谁有资格坐呢?那人应该是纪信。因为,倘若没有纪信,刘邦早已死于非命,还怎么会轮到他做皇帝?网络配图刘邦虽然通过“陈平计”把范增给算计了,但他这阴狠一招并未

  • 西汉刘邦给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网络配图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

  •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真正识时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还很频繁的使用此句。那么,怎么做才真正叫做“识时务”?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人生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1、不愿入朝为官萧何在未追随刘邦起事前,是秦朝沛县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被抽调随御史属官去办事,把事情办得有

  • 萧何为何贪污 萧何贪污刘邦为何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萧何在这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他后来还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他修法律,定政策,为汉朝鞠躬尽瘁,可为什么说萧何是个贪官?萧何贪污刘邦为什么不生气呢?萧何贪污前因后果汉十二年,英布起兵造反,汉高祖刘邦御亲自带兵去讨伐,就把宰相萧何一个人留在了长安城。刘邦

  • 西汉功臣萧何怎么死的 心系国家积劳成疾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从古流传下来的名言。听这个说法萧何像是个坏人。其实萧何是非常忠于国家的忠臣,并且就是因为为国家太过努力的工作导致自己积劳成疾病死。萧何怎么死的原因实在让人心疼。萧何积劳成疾病死萧何怎么死的,应该是积劳成疾病死。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