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40 更新时间:2024/1/15 11:53:28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我以为他当然是可以进入世家的。

网络配图

以下反驳认为韩信功劳不及萧何韩信者:

“韩信只是一个攻城拔寨的帅才,无法与萧何张良的功绩是天下层面的”一段议论,不敢苟同。韩信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集中体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登台拜将的议论中,可与诸葛亮”隆中对“相媲美。

战争年代军功大于一切,韩信袭安邑,虏魏王豹;北击代,擒夏说;东出井陉,斩陈馀,擒赵王歇;袭破齐历下军,破楚援兵二十万于潍水,杀龙且;最终统率帅全军在垓下,灭项羽十万军,项羽乌江自刎。蒯通说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结尾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就是说韩信要是学会张良萧何那一套,那他是汉家的周公、召公、姜太公。

《史记·萧相国世家》结尾,太史公评价萧何:「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是太史公对萧何在诛戮功臣中扮演的极不光彩之角色的讽刺:韩信、彭越、黥布死了,才显出萧何功勋灿烂,或者说萧何的功勋就显得更灿烂了,才让萧何成了周代闳夭、散宜生那样的开国元勋。

网络配图

曹参以战功列「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二,入世家,可《史记·曹相国世家》结尾对他的评价是:「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候惧。及信已灭,而列候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的战功那样多,是因为跟随韩信作战,等到韩信被杀,靠着战功封侯的就只有曹参独占美名了。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第五的樊哙,是元老加贵戚,见到韩信「跪拜迎送,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所以不管是正面描述韩信的战功,还是通过其他篇目侧面表达,都证明了韩信之功盖天下。

至于说太史公不喜欢韩信,有意安排到列传的,非常奇怪。太史公对韩信的同情,看过《淮阴侯列传》便知。

网络配图

”世家”这种体例记载的是“子孙承袭的王侯封国史迹”,也就是说“世家”记载的是一家子的家史,不单单是一个人,不信你去看看《史记》里的三十世家,每一篇的最后都要交代一下传主的后代承袭情况,传给了谁,传了几代等等。那些刘姓诸侯王的”世家“更是记载了每一代诸侯王的史迹,重要的多讲点,不重要的一笔带过。

韩信他们家在他这一代就功名尽失了,没有传后,没法入世家。说韩信不如萧何、张良,恕我不能苟同,韩信怎么说也是封过诸侯王,一度可以决定汉楚命运的人,萧何跟张良可没封过王啊,还说韩信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那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怎么解释呢?他只是软弱了点,脑子还是清醒的,所以被降为淮阴侯之后也曾经策划过谋反。

所以,韩信最后的爵位是淮阴侯,而且叛变,要说连列传都进不了,但是功劳太大,太过于传奇,才有传。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汉丞相萧何善始善终的秘诀:揭秘一代贤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揭秘:西汉名相萧何贪污是真的为了贪而贪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以各种理由杀死有功之臣,剩下了他认为是忠臣的臣子,但他依旧对这些人不放心。萧何便是这些活着的有功之臣之中的一位,为了消除刘邦的疑虑,萧何做了一件自己都反感自己的事,贪污,但这贪污绝对不是因为贪而贪,而是因为保命。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

  • 以退为进——萧何是如何避免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 汉朝第一功臣到底是谁?不是萧何难道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纪信

    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被刘邦确定为第一功臣。这样分封,是针对生者而言,如果包括死者,那第一功臣的位子或许就不是萧何的了。这头把交椅萧何不坐,谁有资格坐呢?那人应该是纪信。因为,倘若没有纪信,刘邦早已死于非命,还怎么会轮到他做皇帝?网络配图刘邦虽然通过“陈平计”把范增给算计了,但他这阴狠一招并未

  • 西汉刘邦给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网络配图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

  • 揭秘汉丞相萧何能够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萧何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狰狞面目。打天下时是哥们兄弟,一旦江山到手,曾经为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的伙计,就都成了多余的人,甚至视作皇权的威胁,必欲诛之一消心头之患。古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越王勾践手下的文种、汉淮阴侯韩信、明太祖蓄意构置的“胡蓝两案

  • 君臣之道:萧何告诉你什么才叫真正识时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自古有很多至理名言,其中“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很出名的一句,今人还很频繁的使用此句。那么,怎么做才真正叫做“识时务”?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人生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1、不愿入朝为官萧何在未追随刘邦起事前,是秦朝沛县的小官吏。秦朝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被抽调随御史属官去办事,把事情办得有

  • 萧何为何贪污 萧何贪污刘邦为何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萧何在这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他后来还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他修法律,定政策,为汉朝鞠躬尽瘁,可为什么说萧何是个贪官?萧何贪污刘邦为什么不生气呢?萧何贪污前因后果汉十二年,英布起兵造反,汉高祖刘邦御亲自带兵去讨伐,就把宰相萧何一个人留在了长安城。刘邦

  • 西汉功臣萧何怎么死的 心系国家积劳成疾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从古流传下来的名言。听这个说法萧何像是个坏人。其实萧何是非常忠于国家的忠臣,并且就是因为为国家太过努力的工作导致自己积劳成疾病死。萧何怎么死的原因实在让人心疼。萧何积劳成疾病死萧何怎么死的,应该是积劳成疾病死。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

  • 解密:刘邦当时为什么杀韩信、张良还有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刘邦影视剧照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