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身边最恐怖的一个阴谋家是何人?

汉高祖刘邦身边最恐怖的一个阴谋家是何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2/22 13:45:08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来辅佐,很多辅佐功臣也都会同那些个“X太祖”一样彪炳史册,他们中间有战功卓著的,有运筹帷幄的,有举贤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很有建树,这里还不能忘了一个专业,那就是专门玩“阴谋权术”的,有时这种“专家”

的功劳恐怕并不比前面提到的那些差,甚至略有过之,当然这种阴谋主要对敌人用,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只不过不大光彩而已。陈平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辅佐刘邦的最大功绩就是在关键时刻玩了几次阴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是汉代第一阴谋家。

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不同,那些人要不真刀真枪,要不运筹帷幄,反正是特有风度特让人羡慕的那一种功成名就,而陈平则十分“另类”,没有战功,手也不能缚鸡,专门靠“玩阴的”博得刘邦的赏识,有时也起到了大作用,他最终也成为汉初重臣,官居高位,可以称得上是阴谋家的“楷模”。下面就看看他的几个“得意”之作。

刘邦打不过项羽,韩信可不怕他,汉军中惟有韩信节节胜利,与楚军形成对峙状态,韩信一看刘邦败得不像样子,讲价的机会来了,要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当然不爽,我被围了你不来救,还伸手要官,怎么得了,正要发作陈平又站了出来,痛陈利弊,韩信重兵在握,这时激怒他会没有好下场,就算打赢楚军也会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大局着想,一个字“封”,要什么给什么。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最终韩信灭掉了楚军,打下了刘家江山,不封能有今天吗?

故事还没完,一“封”就了事了吗?刘邦成功以后就开始对韩信不放心了,打算与他疆场上一决雌雄。陈平又出来了(我知道他该出来了),向高祖问了一个问题,

“跟韩信交锋,你能打得过他吗?”高祖无语,也不可能有语,事实是打不过。然后高祖自然会问到怎么办,陈平的回答很干脆“擒韩信,一力士足矣”。后来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吧,我不喜欢为了字数问题而多费口舌。韩信绝非等闲之辈,但让陈平玩得好像挺惨,用股掌之间比喻都不过分,能有如此“功力”,大家说陈平够不够汉代第一阴谋家这个称谓,我看称为古今第一阴谋家也未尝不可。

大家知道韩信版的声东击西,那是武的,陈平还有一个文的,虽然有“抄袭”嫌疑,但他的效果注定要比韩信的好,因为是救了刘邦一命啊,这是个天大的人情啊。陈平可以说有眼光,他在项羽手下的时候正是项羽不可一世,刘邦战战兢兢的时候,一般人都看好项羽,想在他那捞点资本,可陈平却独独看好快成了丧家之犬的刘邦,眼光那叫一个准!不过这也使他的人品受到怀疑,不忠的嫌疑恐怕脱不掉了。当时的刘邦被项羽扣在咸阳,基本处于软禁状态,生命都危在旦夕,陈平在这个时候出手了,看来他把握时机的功力也不差。他先是给项羽“出主意”封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其实就是架空了,这样项羽就可以直接号召天下了,这正中项羽下怀(看来他也不是好鸟),项羽和主心骨儿范增商量后,范增也表示同意,毕竟这效果太诱人了,凡人是架不住诱惑的。陈平借机顺水推舟地建议范增去办这件事,老范头也正好要抢这个功劳,这下中了圈套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支走了范增,还乐呵呵地走了,谋士没了,剩下的那是一个没大脑的,好对付了。

接下来陈平建议诸侯的兵力在关中太浪费粮食,最好都放回去,这下项羽犯了嘀咕,陈平又适时地建议把刘邦单独扣下,项羽马上消除了疑虑,以为陈平是忠心不二地建言,大大地良民,就把诸侯放了回去。这时陈平又授意张良向项羽请假,让刘邦回沛县省亲,项羽再笨也会觉得不对劲的,这时陈平又站了出来,说可以把刘邦的家属接到咸阳扣为人质,然后让刘邦去汉中上任,毕竟是封了汉王的,要取信于天下,说话要算数云云。看来他把项羽算摸透了,这是个直肠子讲义气的莽夫,果然,项羽觉得有理,一一照办,刘邦大摇大摆地上任了。陈平呢,跟着一块跑了。

谋士没了,项羽的勇也不可小视,还是把刘邦围困在荥阳不敢露头,突围不成后陈平又蹦了出来,献了一个诈降之计,写降书约定东门投降,然后带领一个貌似汉王的小卒前来举行“受降仪式”,把楚军吸引在东门一带,最过分的是,他先是派出两千多名妇女从东门涌出,分散楚军的注意力,然后假汉王慢慢地乘车而出,楚军先是饱餐秀色一片躁动,后来又争相拥挤来看假汉王,场面一片混乱,刘邦趁机带领一干武将杀出西门逃向关中,又跑了。这招看起来像是瞒天过海之计,但是把妇女推出去当挡箭牌是不是过分了。

楚汉大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以项羽之勇,势力之大,刘邦一开始还真吃不消,况且还有一个范增出谋划策。这时陈平又出场了。他先是拨出大批黄金贿赂楚军将士,让他们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味的功劳最大,但却没有封赏,他们已经和汉王商量好了,共同灭项羽三分天下”,别人可能不当回事,项羽就转不过来弯儿,还真的疏远防备起这两个人。后来钟离味残废了,就剩那个老范头了,这下陈平更不会放过他,他一再向楚营使者宣扬“我们只知范增不知霸王”,还问使者是不是亚父派来的,使者惊讶地说是霸王派来的,陈平马上就做迷茫状,“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呢”,看看,就这演技,十个金马奖也跑不了啊。问题是这部“烂戏”还真有观众,项羽真的把范增撵回家养老去了,这委屈老头子怎能受得了,一命呜呼了,一个著名谋臣,被陈平略施小计就除掉了。

标签: 汉朝刘邦皇帝

更多文章

  • 陈平帮刘邦打天下守江山 最终官居丞相结局较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平,刘邦,汉朝

    刘邦曾经说他战胜项羽最应该感谢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并一一指出他们的长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在这三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人,他多次为刘邦出奇计,虽然很少获得刘邦指名点

  • 刘邦的父亲刘老爹太上皇“另类”际遇 不看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太上皇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前仆后继,绵绵不绝,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数。大致说来,中国的太上皇可以分为八个类型。坐收渔利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揭秘:大汉流氓皇帝刘邦统一中国靠的是哥们义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皇帝,刘邦

    人生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秦王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刘邦47岁,在泗水亭亭长任上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娶妻生子,沉迷酒色,十年无所升迁,不求上进。若不是两年前去咸阳服徭役,见到秦始皇时一不留神说出来那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甚至难免让人怀疑,当年那炽热的“游侠梦”也早已落满尘埃。也许

  • 解密:刘邦谋臣陈平的“谋”是阳谋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陈平,楚汉争霸,

    世人历来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习惯,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一直贯穿于二十四史中。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以严谨公正著称,但也难免不受此影响。陈平和张良是刘邦帐下最重要的二位谋士,陈平承认自己使用的是阴谋诡计,司马迁却称赞他足智多谋,到底是阳谋还是阴谋?我们只要把陈平的“谋”放到阳光下一晒,再把他和张良一比较,

  • 刘邦用一跟铁棍开启帝王之路 铁棍变镇国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汉朝

    古代有十大神剑,它们代表着古代铸剑的巅峰之作,凝聚着古代剑师无数的心血。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讲一讲排在第三位的赤霄剑。人们将这把剑称之为是帝道之剑。为什么人们要叫它帝道之剑呢?因为这把剑是属于刘邦的,刘邦正是用这把剑斩了白蛇,开启了帝王之路。当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刘邦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年轻

  • 敢骂刘邦敢逆吕后 汉朝也就周昌这么个人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昌,吕后,刘邦

    熟悉西汉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强势的皇帝,他去世以后,虽然继位的汉惠帝是一个摆设,可掌握实权的吕后也是一个强硬的主,不过当时就有那么一个大臣,他敢骂刘邦,还不给吕后面子,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昌。(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

  •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是怎样助刘盈执掌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刘邦,吕雉,刘盈,汉朝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对于原刘邦所宠幸之妃嫔,多仅进行常规处理,如有子者,与其子就国为诸侯王太后,独有戚夫人,因其曾几欲夺孝惠帝刘盈太子之位,吕雉坚决不放过。一开始吕雉先罚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叹息,“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仆,终日舂米到薄暮,常常与死亡为伍!母子相离三千里,

  •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为何会让父亲给自己磕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

  • 汉高祖刘邦是怎样用人的?为何说刘邦很会用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良、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投

  • 汉高祖刘邦传奇人生之刘邦斩蛇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