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何不重视范增 历史上张良和范增那个更厉害

项羽为何不重视范增 历史上张良和范增那个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10 更新时间:2023/12/31 10:16:51

一次鸿门宴上的对弈,似乎都打成了平手,聪明人其实早已经看到了结局。当年项羽打进咸阳以后,大烧大抢,不听范增等人的意见,在抢夺之后便想耀武扬威地回乡炫耀,而刘邦则早已经做好了要入主咸阳的准备,贪婪的项羽还嘲笑范增,没想到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而刘邦则高唱着《大风歌》,胜利还乡。

在说范增之前,我们先了解下项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项羽是下相人。年幼时便跟着叔父项梁学习,但是少时顽劣,”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世人称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勇猛是一个将士必备的素质,项羽生来有神力,力能扛鼎,他的神勇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

项羽爱好兵法,并不深究,对兵法研读不甚精细的他,一上战场就抛开了所有兵家理论,而以勇气和魄力取胜,每次打战都表现得英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是项羽英勇归英勇,却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只相信他同宗族的,或是妻子的兄弟们,对他人一概不信,这也就是为何项羽起初还是比较听信范增的话,但是在大事、关键问题上,绝对不会将决策权让出去。

其次,项羽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在年幼时期,跟随着项梁打拼,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打过很多胜仗,因此暂时的胜利容易让项羽蒙蔽心智,不论在军事还是在支持力上,项羽都远远高处刘邦,这个时候的项羽极其自负,他以为自己就一定比刘邦强。因而项羽为了夸耀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一意孤行地要回他的老家,也就是徐州,建立西楚王朝,自称西楚霸王,这个王朝建立了又怎样,项羽最后还不是落得个乌江自刎,霸王别姬的下场。

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除掉刘邦,多次用眼神失意,心急如焚的范增多次提醒他,但是因为项羽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让刘邦逃脱。范增苦心谋划的一出好戏,就这样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楚霸王给毁灭了,作为一个谋士,心里肯定是十分愤怒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恐怕是范增那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欲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本来这次也极有机会打败刘邦的,但是被刘邦手下陈平施以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项羽以为范增与汉军有关联,也是不再重视范增,从而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项羽同意了。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

信发出给项羽后没多久,范增就在赶回家的途中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后人有诗曰:”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毕竟亡秦安用楚,区区犹劝立怀王。“

张良和范增谁更出色,但就智谋来说,二人其实是不相上下的,范增对于各种事件都能预见结果,能够防患于未然,任何决断上都果断、干脆,而张良更周全,考虑得更长远。司马迁给给范增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好奇计“,而对于张良则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太史公的答案了然于胸,至于孰高孰低,大家各自持有自己的意见就好了。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比较汉朝谋士张良与陈平谁的本事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陈平

    秦末汉初,英雄辈出,武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用兵如神的兵仙韩信,文有决胜千里的张良、智计百出的陈平等等,英雄豪杰数不胜数,都在那段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璀璨的一页,这里小编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邦定国的陈平。汉初名臣陈平陈平是西汉有名的开国功臣,当时正值秦国无道、天下大乱的时候,随着各种农民起义军的爆发

  • 英雄神仙:名利双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雄神仙

    在西汉开国的功臣中,张良是一个胸藏韬略、腹有奇谋、眼光高远、长于决断的人,正如刘邦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他是中国历史上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和善于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 下邳拾履奇遇记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贵族后裔。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国力较弱,一直在夹缝中生

  • 西汉名臣张良:唯一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良

    “圯上敬履”是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也是张良的天才创意,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张良的智商和情商明显高于韩信和萧何等人。圯上老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除了张良之外没有第二个目击证人。可是到最后,神话却来了个现实的结尾,张良假戏真做地弄来一块黄石作为物证,以此来证明自己从前所言句句为实。网络配图张良是刘

  • 揭秘刘邦不喜欢读书人 为何欣赏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骨子里看不起读书人。不是吗,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门人说是读书人,让刘邦非常恼火,最后自称是高阳酒徒,门人连忙请他进入,刘邦一看郦食其,立刻和他相见甚欢,可见刘邦对读书人很不客气。网络配图不过刘邦很欣赏张良,这是为何:其一,张良最初是以豪侠的名义出现。当年张良因为要替韩国复仇,

  • 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杀谋圣张良?原因竟令人震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高祖,刘邦

    张良是一个大谋士,为刘邦立下盖世奇功,此人神机妙算,谋略过人,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很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其一,张良不恋权。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历史揭秘:张良为何会刺杀秦始皇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当时由于张良的韩国被秦国所灭,所以刺杀秦始皇的念头一直在他心中。张良在学礼的时候,遇到了沧海,他们很谈得来,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刺杀秦始皇,于是他们便开始制定方案,希望能刺杀成功。在有了初步想

  • 历史揭秘:张良刺杀秦始皇为何最后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

    张良位列初汉三杰之一,是立邦身边的李某称,也是大汉开国的肱骨元勋之臣。张良少时还曾刺杀过秦始皇,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张良刺秦是发生在秦始皇年间的一个事件。张良当时出生在韩国,祖辈都是韩国朝廷上的官员。然而韩国被秦始皇灭掉了。这个时候张良还只是一个少年,但他心中已经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因为自己的国家破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 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良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

  • 历史上的良臣张良究竟是拜哪位高人为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良

    张良卖布其实是一个歇后语,完整的是张良卖布——大材小用。说的是张良在少年的时候不得志,曾经靠卖布为生,人们认为以张良的才智,只用来卖布却不是辅佐国家,因此是大材小用。但是张良卖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张良卖布》是秦腔中的一个选段。在秦腔中,《张良卖布》讲的是四姐娃和张连之间的故事。四姐娃和张连是

  • 张良对刘邦有多重要?没有他江山差点就送人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良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也必须得靠一些有才之人的帮助。古时候那些争夺、征服天下的人,除了有一些猛将、战神,还必须得有一些运筹帷幄的谋士。比如大家熟知的刘备,他可以在乱世割据一方,靠的是诸葛亮等军师,曹操手下的谋士就更多了,如大家熟知的郭嘉 、 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