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为什么会背负伪君子的骂名

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为什么会背负伪君子的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3/12/17 14:38:56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学的转折点。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而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那么,历史上的朱熹究竟有没有“纳尼为妾”?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

此事追根溯源,还得从“庆元党案”说起。《宋史》有载:南宋宁宗庆元二年,时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并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据此,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其实说到底,“庆元党案”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宁宗时的外戚韩胄把持朝政,一心想要除去与之相对的政治势力,于是怂恿沈继祖以种种罪名弹劾朱熹及其门生。照此看来,似乎应该是韩胄、沈继祖等人蓄意谋害朱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宁宗赵扩为何忍心对自己的老师、当朝大儒下此狠手呢?

其实,问题正是出在朱熹自身。朱老夫子实在是个书呆子,秉性过于耿直,宋孝宗时就曾连上六本奏疏,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得罪过一批权贵。宋宁宗即位后,朱熹经人推荐做了皇帝的老师和顾问。当时老夫子已经65岁,照理应该知足守己。但他却是倚老卖老,总想当皇帝老子的家,一边给宁宗讲着《大学》,一边上书皇帝“克己自新,遵守纲常”,甚至上疏斥言敦促皇帝别让那些左右近臣把自己架空了,惹得皇帝很不高兴。哪个皇帝愿意听一个老学究天天在耳边喋喋不休地指责自己的不是?正好又赶上朝臣弹劾朱老夫子,也许正了皇帝的意,宁宗随即下诏罢掉朱熹的官职。

更要命的是,朱熹还在上表认罪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不过朱熹是否“纳尼为妾”,历来争论不休。问题在于,如果此事本属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你朱老夫子为何自己上表承认呢?你这不是朝自己的头上扣“屎盆子”吗!如果是为保住一条老命而作妥协,又似乎与夫子往昔的秉性大相径庭。而这份认罪表,也一直成为后世攻讦朱熹“伪君子”的主要话柄。

哎!一代大儒,弄得如此狼狈不堪,斯文扫地,朱熹自己是不是应该负几分责任呢?

标签: 南宋朱熹宋史宋宁宗

更多文章

  • 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颜元,朱熹

    颜元,生于公元1635年,去世于公元1704年,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为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的父亲是颜昶,曾被蠡县朱九祚收养,颜元就是在朱家出生的,所以颜元原名叫朱邦良。颜昶后来与朱家人闹矛盾,丢下颜元母子,跟随清军去了关外。十二岁的时候,颜元的母亲一直没有得到颜昶的消息,于是便改嫁他人,颜元

  • 校规写在联合国的墙上的白鹿洞书院发展史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朱熹,白鹿洞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阅盟、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希望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大国真传”系列公益讲座走进白鹿洞书院,掌中九江记者跟随主讲人蔡厚淳教授,带您全方位解密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主讲人蔡厚淳,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

  •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熹,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 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一、

  • 朱熹很经典的一首诗,句句有月水平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熹,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月是诗人笔下,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它或圆或缺、或阴或晴,或澄清、或静谧,在不经意的仰望中,便会萌生许多感触。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 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 为什么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还不知道:朱熹为何被比作“孔夫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建炎四年(110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今南平)尤溪一家馆舍里。建炎时期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熹的父亲朱松本来是要到建州上任,可是有一支

  •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朱熹提出这一思想自己却背道而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孔子是老大的话,谁敢称老二,只有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如果朱熹印名片的话,头衔实到写不下,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而享祀孔庙

  • 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历史上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北宋名臣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贤相杜衍做人低调 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