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

该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有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4/1/16 12:25:48

颜元,生于公元1635年,去世于公元1704年,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为颜李学派创始人。

颜元的父亲是颜昶,曾被蠡县朱九祚收养,颜元就是在朱家出生的,所以颜元原名叫朱邦良。颜昶后来与朱家人闹矛盾,丢下颜元母子,跟随清军去了关外。十二岁的时候,颜元的母亲一直没有得到颜昶的消息,于是便改嫁他人,颜元从此跟随养祖父母生活。

颜元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也许他也知道朱家之人将他养大不易,所以一直都很感谢朱家的人。在颜元二十岁的时候,朱家家道中落,当时全家的生存都是依赖颜元"耕田灌养"。颜元与养祖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二老去世。养祖母去世,颜元代父居丧,行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礼,饥饿哀毁几至于死。从这儿就可以看出,颜元对自己养祖父母的感情。

颜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事实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十分聪明之辈。思想是一种非常空旷的事务,而能在其中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亮眼之人。看颜元能够以清朝初期著名思想家这样的名号,被历史铭记,同时他还创办了颜李学派,只此一点就可以看出颜元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颜元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似的人物,他元8岁发蒙,从学于吴持明。吴能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医术,又长术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位老师,所以颜元小时候的教育不像其他人那样,专注于科考的四书五经,而是涉及了各个方面。历史上记载颜元"究天象、地理及兵略",21岁,"阅《通鉴》,忘寝食"。22岁,学医。23岁,"学兵法,究战守机宜,尝彻夜不寐",并且还学习技击。

这一点特质,被他后来用于教育之中。在他创办的私塾和管理的学堂之中,学生们所习同样很广泛,学生从事礼、乐、射、书、数的学习,探究兵农水火等实用之学。今日我们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当时颜元的私塾也差不了多少了。

颜元是一个讲究实事的人,倡导"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颜元一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便在一个"实"字,他反对宋明理学家那种"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而是培养武兼备的实干型人才。这一点在他后来教育学生中,已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了。

钱穆说:""以言夫近三百年学术思想之大师,习斋要为巨擘矣。岂仅于三百年!上之为宋、元、明,其言心性义理,习斋既一壁推倒;下之为有清一代,其言训诂考据,习斋亦一壁推倒。「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昆绳语,见居业堂集卷八与壻梁仙来书遥遥斯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以为习斋咏矣。"这段话大抵是对颜元的最高评价,高度赞同了清初思想家颜元的历史贡献。

朱熹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这位宋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思想界的地位可谓不低,人称"朱子"。历史上,能带"子"的称号,无一不是贤圣之人。并且他还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人。

颜元一生的哲学成就都在于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而朱熹正是理学的首脑级人物。两人在思想界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实际上历史上知道朱熹的人不少,而了解颜元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抛开两人的思想立场不谈,两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朱熹为宋朝之时高管,位高权重,在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老百姓所熟知。而颜元呢,说白了就是一个教书匠兼职医生,其社会地位远远低于朱熹,影响自然就比较小。

第二,朱熹当时提出的唯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符合当时封建统治者利益的,所以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

第三,朱熹的成就更为广泛,包括诗歌和文学,研究的

人多,留下的历史资料自然也就更多。久而久之,名声响亮。而颜元呢,他的成就相对狭窄。留下的记载少,自然也就不为人熟知了。

标签: 清朝颜元朱熹

更多文章

  • 校规写在联合国的墙上的白鹿洞书院发展史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朱熹,白鹿洞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阅盟、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希望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大国真传”系列公益讲座走进白鹿洞书院,掌中九江记者跟随主讲人蔡厚淳教授,带您全方位解密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主讲人蔡厚淳,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

  •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熹,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 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一、

  • 朱熹很经典的一首诗,句句有月水平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熹,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月是诗人笔下,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它或圆或缺、或阴或晴,或澄清、或静谧,在不经意的仰望中,便会萌生许多感触。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 朱熹只是一个宋朝文臣 为什么高人会说他为孔夫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还不知道:朱熹为何被比作“孔夫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建炎四年(110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今南平)尤溪一家馆舍里。建炎时期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熹的父亲朱松本来是要到建州上任,可是有一支

  • “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朱熹提出这一思想自己却背道而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孔子是老大的话,谁敢称老二,只有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如果朱熹印名片的话,头衔实到写不下,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而享祀孔庙

  • 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朱熹

    【历史上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北宋名臣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贤相杜衍做人低调 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

  • 杜衍做了百日宰相被宋仁宗罢免,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衍,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杜衍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杜衍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宋仁宗时期,他成为了御史中丞,庆历年间,他成为了枢密使,平章事,坐上了宰相的位置,然而在一百天后,杜衍被罢相了。这有点让人惊讶,一个受宋仁宗器重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罢相了呢?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