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诗人晏几道的《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原文及解析

宋朝诗人晏几道的《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原文及解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4/1/16 5:07: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宋朝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

商隐有一首七夕的诗堪称绮丽大气,“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其铺陈华瞻,写的哪是一个织女,写的是天帝爱女,凤仪森森的去会见驸马,端庄稳重,浓墨重彩,盛装喧嚣,普天同庆,成为诗史上最华丽的织女,切和了人们对织女和牛郎见面最浓重的想象和祝福,也点出了七夕在有情人心理何等重要。

那么像这样华美弘大的抒情,浓缩在小小二十八个字的绝句里,基本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唐朝无可比肩的。

那么到了宋朝,承平盛世之开端,丞相晏殊之子晏几道,与诗虽无能和李商隐比肩,但与词,却有一首堪称华美的《七夕》,可与李商隐的造诣和意境相当,并另有词的抒情辗转处。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李商隐的主观色彩堪称浓烈,视角也非常的独特,是以天帝孙女,公主的口吻来这七夕,这无愧李商隐晚唐圣手的美誉,也来自于李商隐对自己自信是皇家后裔,凤子龙孙的精神自信,虽然与世路他艰辛坎坷,但是骨子和精神上的贵族之气,化作对各种神话和典故的捏拿。

晏几道则是真正相门之子,他曾经的锦绣富贵,使他对大事件的描述,也别有简净大气。他是通过旁观者来想象描绘织女牛郎的故事,同样是用的顶级神话。

你看那碧落之大而明净是为今天所备,那秋风自天而落,吹动层层玉树。这玉树可以是指天上的云朵,亦可降以形容七夕傍晚的西风,仿佛织女出行带来的云气流动。只看见翠节红旌,一队队仪仗过去,那是织女晚上过银河。

当然这是想象,但这里用了翠节红旌 ,实际也是揉合了视觉和精神的幻美,因为黄昏的天空,有蓝天与红霞,有视觉之外如云的绿树 ,甚至天上还有云树。

”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己在云深处。”

不要笑话今天的织女停梭不织布,或者你也不用说,今天天上的云彩多,看不到织女星,那是因为,织女将家和会面安排在了云影深深处。

那么这首诗还表现了另外一个景象,就是七夕的这天傍晚,并没有银河奇观,因为这天有风有云,遮蔽了天空。而晏几道的巧妙在于,云遮雾绕,今天也是好日子,所有的风云都是感情的流动。非常大气华美,云遮雾绕居然被他写出了良辰美景。估计风云的雷声,也被他看作车走雷声。虽未写,和李商隐一样,神话故事和天气结合,美轮美奂,翻云覆雨。

天上写完了,下步写什么?

”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

这开始写人间,人间是真的热闹,家家儿女乞巧穿针,也不管天上有无云彩。七夕成为民间重大的节日,其实和传说已经关系不大。不过是立个节气,铺陈人间的热闹。作为公开的节日,七夕和纺织女红密不可分,因为织女是针神和纺织之神。唐宋手工业发达,也就要求女子有一双巧手,人间正热闹是女人们的节日,穿花线,着新衣,吃瓜果,比手巧,沉醉在节日的热闹里。谁会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是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分离和相思。不是所有的相会都能弥补相思的苦楚。

那么还有另外的人,连一年一度的相会都遥远不可及,那些两地分居的官员,商贾,以及漂泊之人,他们的愁怀不是这沉醉在单纯过节的人所能体会的吧。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晏几道自己。没准他爱的人,远在天边。

“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从现象上来讲,这其实是写得下半夜的雨。黄昏有风,临夜有云,自然后半夜有雨。

这雨真是下得含蓄。

一,从神话的角度,那是牛郎织女夜话伤心触旧的泪水,还是因为短暂的相逢又要别离的伤感?

二,金风玉露。这个不多解释。

三,是滴在相思之人身上的秋雨还有泪水。

短短一句写雨,天上人间全写到,且有人欢喜有人愁。白居易说,“千古欢哀一夕同。”就是指七夕在中国人情感上的包括之广。

但是以天阶夜雨,这个角度,写出了七夕节不同人的不同状态,且浓缩在一两句话里,却是让人惊奇的艺术巧思。整首诗从天上写到人间,反转再反转,既有人间佳节没有肝肺的热闹,也有离人懊恼的相思,云雨自神话自天以降,打通了七夕和人心最敏感的联络。

这首词绮丽大气不输李商隐,却又别有天上人间的小情怀,让人回味再三。

这类诗词往往会解读为托女子而作,但实际,每个学作品都可以触摸作者的心灵,所以但凡没有直接写出女子身份的,我认为男女都可以共情。

晏几道之高雄,不在于他写天上织女,而在于“碧落秋风吹玉树”,这样的高缈大气,心境与节气与自然相照应。这就是他很难被学到的独特的手笔,也是在气韵上略可比肩李商隐的地方。

标签: 晏几道宋朝

更多文章

  • 晏殊与晏几道之间是什么关系?晏殊死后晏几道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殊,晏几道

    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殊是晏几道的父亲,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

  • 宋朝诗人晏几道的《更漏子·柳丝长》原文、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宋朝

    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更漏子·柳丝长》宋代: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译文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

  • 北宋著名词人,赏析晏几道的《六幺令·绿阴春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晏几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南昌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第七子。晏几道一生仕途不顺,缘其个性耿直,不肯依附权贵,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晏几道

  • 晏几道最出名的一首词,把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在历史长河中,晏几道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词经过了唐朝的发展,到了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宋代的词人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仅唐宋八大家,宋朝就了过半江山。所以要想在宋词中站稳脚跟,也是当真不容易。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词人,作品不算特别多,但是却在

  • 史上最无耻的驸马——北宋词人王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词人,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这阙《蝶恋花》,出自北宋词人王诜。面对如此美景,流落归来后的王诜没有心情去欣赏,内心只有苦闷和凄凉。其实,王诜还有一个身份,即宋英宗的女婿、宋神宗的妹夫。原本在

  • 王诜借走了苏东坡画给米芾的画,再也没还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诜,苏东坡,米芾,宋朝

    苏东坡画墨竹,文同是他的老师。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字与可,曾任湖州知州,因此世称文湖州。文同是苏东坡的兄长,是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李公麟《孝经图》卷上有一个场面,描绘两个文人在花园里相遇,彼此间行礼如仪,很符合苏东坡与文同彼此间的恭敬与揖让,尤其背景中的山石与竹子,更是对二人品格的暗喻。文同开创了

  • 北宋大文豪王诜:苏轼是他好哥们,还娶了公主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诜,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诜,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真正的历史人物也不会像书中所描写的那般扁平,一个人一定拥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也肯定会有所不同。不过,在谈今天的故事主角之前说这些,并不是为

  • “清明上河图”出自谁手:张择端公开记录几乎为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日前,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新书《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是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他长期在中国走访,对“中国第一画”、“中国版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十分着迷。写这本书,他想一探《清明上河图》背后的谜团,但又因谜团太多,很多时候只能“呈现”谜面,而无法解谜。围绕这幅旷世画作,谜题有:《清明上河图

  • 清明上河图作者最初无记载 张择端差点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明上河图,宋朝,张择端,

    中国古代皇室很早就雇佣画家,例如周朝的画师称为“画史”,汉朝的画工最有名的是毛延寿,不过,他的出名是因为索贿不成,把王昭君画歪了。唐朝也有御用画师,一直到五代时期的后蜀,国主孟昶设“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宫廷绘画机构,画师被称为“待诏”或者“祗侯”。两宋时期一直延续画院制度。《清明上河

  • 张择端:北宋画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