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末三杰”是哪三杰?陆秀夫为什么要背着皇帝跳海?

“宋末三杰”是哪三杰?陆秀夫为什么要背着皇帝跳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083 更新时间:2023/12/20 13:27:17

“宋末三杰”是哪三杰?陆秀夫为什么要背着皇帝跳海?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陆秀夫,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他是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景定元年(1260),才思荡漾的陆秀夫考上了进士。宋理宗时期的名将李庭芝在镇守淮南时,听说陆秀夫一身胆气,就将他招到自己的幕府中。在李庭芝手下,陆秀夫坚毅沉静、兢兢业业、淡泊名利。赢得了李庭芝的信任和器重。陆秀夫因此多次升职。

咸淳十年(1274),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之后,把陆秀夫提升为参议官。德佑元年(1275),边防告急,幕僚大多躲避逃跑,而陆秀夫不忘初心,依旧留在李庭芝身边。李庭芝为他的忠义所动,向朝廷举荐陆秀夫。陆秀夫被任命为司农寺丞。之后,忠于职守的陆秀夫屡次升迁,直到出任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佑二年(1276)正月,礼部侍郎陆秀夫到浙江作战前线和元兵谈判。在前往谈判的路上,元军反悔。益王、广王到温州后,陆秀夫和苏刘义追随二王,并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形势对南宋皇室很是不利,大家商议后在福州拥立益王。陆秀夫随即成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

当时皇帝年幼,政府流亡,政事荒废,江山岌岌可危。朝政没有朝政的样子,杨太妃被迫走向了前台。而陆秀夫依旧秉持君臣之道,不失礼仪规矩。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陆秀夫常常留下伤感的泪水。

后来,益王意外死亡,大多数臣下产生了叛离的念头,大家都等着陆秀夫表态。“百官俱在,军队数万,天不灭宋,我们就当振兴国家。”在陆秀夫的带领下,群臣又拥立卫王。

作为左丞相,陆秀夫担当大任。他与张世杰一起执掌政务。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陆秀夫夙夜在公,治军、抚民、教化天下,丝毫没有二心。

1279年(至元十六年)二月,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昏雾弥漫。张世杰下定决心孤注一掷,他策划幼帝乘小船突围。陆秀夫担心事情暴露,坚持幼帝留下。

后来,元军攻破宋军藏身的崖山,陆秀夫保护幼主乘船逃走。

一根飘摇的稻草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惊涛骇浪。

陆秀夫和幼帝在劫难逃、逃也无处。

他,逼迫妻儿跳海。

他,背着卫王赵昺赴海。

海浪咆哮着卷走了一代名将和一个羸弱皇帝的身影。

他,那年才四十四岁。

后世悲叹那个时代和大义刚刚的陆秀夫。

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

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

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须直上天。

版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用这首诗歌讴歌了陆秀夫。海天苍茫,波涛汹涌,大海吞噬了陆秀夫的生命,却永远记住了他的英名。

历史没有忘记这样一个人物。明代,人们在陆秀夫老家盐城修建了“陆忠烈公坊” “宋丞相陆公故里碑”和“陆忠烈公祠”。

明代初年,人们在台山修建了陆秀夫墓葬。清朝中期,陆秀夫的后辈在三合镇重新修建陆秀夫墓。

著名作家蔡东藩在历史通俗演义中高度评价了陆秀夫。他说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个人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大宋江山奔波在海陆之间,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为了拯救奄奄一息的帝国生命,他们在六合全覆时“争之一隅”,在不能守城之际而“争之海岛”。或许,他们知道拼尽最后的气力也于国无补,但是忠于国家的情痴没有丝毫改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忠臣义士的基本品质,文、张、陆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士大夫的操守。

在乱世风雨中,总有英雄奋然前行。陆秀夫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背着年幼的皇帝跳海了。

南宋在一片悲歌中结束了,可陆秀夫的坚贞之气却世代相传。

标签: 宋朝陆秀夫

更多文章

  • 陆秀夫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 他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宋朝

    还不知道:陆秀夫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人们对于宋朝的印象停留在军事实力比较弱,经常遭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进攻等等。其实也的确是这样,但是在这其中也曾经涌现了一些比较忠于君王的大臣,其中陆秀夫就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故

  • 小皇帝赵昺必须要死吗 陆秀夫为什么带小皇帝跳海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南宋

    对陆秀夫和小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与蒙元在崖山展开大战,史称“崖山海战”,在这一战中,宋军奋力一搏,但是,仍然被元军击败,随后,元军包围了崖山(今新会崖门),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赵昺,纵身跳海而死,南宋在

  • 民族英雄陆秀夫,战败后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南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陆秀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富庶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悲惨的朝代。从北宋的“靖康之耻”到南宋“崖山浮尸十万”,期间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无一不用生命誓死保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用鲜血谱写出了一篇篇令人感动肺腑的赞歌!

  • 与文天祥同朝为官的陆秀夫在南宋灭亡时都做了什么事情?亡国时背幼帝投海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秀夫,宋朝

    对陆秀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南宋时期,蒙古人的铁骑已经无情的践踏中原大地,元朝的一统大梦也在慢慢的实现。南宋灭亡之际,恐怕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虽说南宋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但文天祥率兵抗元,依旧阻挡了蒙古铁骑前进的步

  • 曾巩和王安石是什么关系 曾巩当官时的政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北宋

    曾巩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学者的家庭中,祖父曾经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受家中长辈影响,曾巩耳濡目染从小就能够读书写字。而且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时,曾巩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曾巩18岁时跟着父亲来到了京城,与

  • 欧阳修担任科举主考官,传说苏轼未能夺魁是因为曾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欧阳修,苏轼,曾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代科举的相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启了重文轻武,武将被解权,反而迎来了文人的盛世,而北宋的文人集中出现在仁宗朝,每届科举都能出现名留千古之人,令无数高中生头痛的“背诵全文”天团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而宋仁宗时期

  • 曾巩的《局事帖》被两亿拍下!他到底是有何才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曾巩

    曾巩是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世称“南丰先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是因为缺少些大众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作品,曾巩在后世的名气,比同属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要弱一些,生平事迹也不像他们那样广为人知。其实,曾巩在北宋

  • 曾巩和王安石曾是至交,他为何却经常指责王安石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文章一写出来就被众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传遍天下,引得读书人争相背诵。王安石曾夸道:“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明代读书人对他的评价就更高了,甚至说他是继孟子之后文采最好的人。但比起写文章,曾巩更爱讲道理。曾巩特别喜欢从日常小事中发掘深刻的哲理—参观王羲之留下的墨池

  • 宋诗之咏柳鉴赏,曾巩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诗,咏柳

    咏柳,宋代曾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

  • 包公铡陈世美是怎么回事?包公的老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包公

    包公是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生人,是农历己亥年也就可以判断包拯是属猪的。包拯年幼的时候,他二十八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曾经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而且出使过契丹,死后被封谥号“孝肃”。包拯是中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官吏,在人们心中他是清官的典型代表,老百姓亲切的叫他“包青天”说明他执法就像青天一样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