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代诗词之春怀示邻里鉴赏,陈师道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宋代诗词之春怀示邻里鉴赏,陈师道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4/1/3 15:10:39

春怀示邻里,陈师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这首诗首联极言春雨连绵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落。颔联表达虽欲出门寻春又觉心灰意懒的萧然情杯,显示诗人生活的不得意。颈联从小处着墨,描绘了眼前热闹的春景,并暗寓自身不得其时之慨。尾联切题,对辜负邻居的相邀表示歉意,且写出尚愿前往赴约共赏最后春光之意。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邻里说明自己“屡失”“春事约”的原因,也表达了自己凄苦寂寥的生活心情。语言峭拔生新,点铁成金。全诗情感深细,意境新奇。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两句以“断墙”“老屋”,点明所居的简陋。残破的墙壁上,在春雨淋湿之后,蜗牛随意爬行,留下了歪歪斜斜的痕迹。老屋因久无人居,所以任凭燕子飞来做巢。作者在这里不写“老屋无人”,而代以“无僧”,实际上是自嘲的戏笔。表明他也不过像个游方和尚而已,是经浪迹在外边的(有人以为,作者租住僧房,故说“老屋无僧”。但无佐证)。作者居住在这样的老屋之中,可见生活的清苦。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写他也想外出追寻点笑语的机会,无奈又感到归来之后,鬓角上更会染上沙尘。这两句显示作者虽然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保持傲然的情操,不愿在风尘中追逐。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即景抒怀,屋角的蛛网,檐口的蜂巢,在“风翻”、“雷动”的情况之下,形成了老屋的风光,而“开三面”、“趁两衙”,则是有所寄寓的笔墨。作者先写风翻蛛网,却是网开三面,昆虫仍好有个避开的去处。次写雷动蜂衙,那些蜂儿也仍然有主,有秩序地拥簇在一起,就衙门里排衙一样。而人在尘网之中,倒是网四面,受到党祸牵连,难有回旋的地。过去他虽曾奔走多年,此时依旧有途穷之感,不似蜂儿还有走动的机会。语意中对世路崎岖深表慨叹。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此二句表明他在现实的情况下,平白地辜负了春天,虽然邻家几次以春事相邀,都因未能赴约而失去机会,此时或许还有有未开的花儿。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反映宋诗的新趣味还在于它在看似纯粹的、很地道的白描形象中暗暗地搬动着书卷,使得它看似非常琐细,其实却大有来头。

此诗词语讲究,情感深细,意境新奇。结构则跳跃错落,写景、叙事隔联相承。处处体现诗人细致、求新的构思。

标签: 宋代春怀示邻里

更多文章

  • 宋代诗词之示三子鉴赏,陈师道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代,示三子

    示三子,宋代陈师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

  • 李廌为何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苏轼对李廌知遇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李廌,苏轼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李廌的父亲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

  • “苏门六君子”中的“万人敌”,北宋文学家李廌生平及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北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晁补之《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晁补之

    原文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参考翻译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

  • 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四学士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

  • 苏轼门下的学霸,“归来子”晁补之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晁补之

    “归来子”是宋代文人晁补之的号,有点返璞归真、从容入世的意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出身于一个文华世家,是鲁西南大地上的名门望族。晁氏家族在北宋年间考中进士的有30多人,在朝廷中担任清要职位的也有不少人,家族藏书达24000余卷,家族子弟有优越的学习环

  • 有一颗爱国之心的马植为何最后却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

    赵良嗣,原名马植,是生长在北方辽国土地上中原人的后裔,他的身份本来是一个来往于南北的马贩子,还曾担任过辽国的光禄卿,因为眼见燕云十六州被割让,辽国可以随时出击进攻中原,毫无阻挡。马植正是看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所以苦苦思索破敌之策。童贯使辽,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

  • 宋朝马植的人物生平简介,马植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

    马植(?-1126)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世为辽大族,是汉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徽宗(赵佶)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今山东半岛蓬莱县)莱(今山东省掖县)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

  • 马植:出生在辽国的汉人,一代忠良贤臣为何成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北宋

    你们知道马植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历史上受冤屈的人物,许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抗金名将岳飞。不过话又说回来,岳飞虽冤,但好歹有后世为他正名,而且他也获得了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冤死的人物不计其数,比岳飞更惨的也大有人在。今天夜

  • 蒲寿庚是谁?泉州富豪蒲寿庚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蒲寿庚,宋朝

    早年经历蒲寿庚是宋元时期的知名人物。他精通阿拉伯语、占城语(越南),这对外贸而言就有很大的便利。南宋时期,他既担任过泉州市舶司提举,同时也因为外贸累积大量财富,成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13世纪初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蒲家族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而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曾担任过安溪县主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