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75 更新时间:2023/12/22 21:41:39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进入仕途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晁补之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宋哲宗元祐初年(公元1086年),晁补之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

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元祐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用章敦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

出知济州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晁补之出知济州(今山东巨野)。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将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

连遭贬职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朝廷纷争倾轧继续激烈。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党讫起,再治元祐旧臣。晁补之亦在籍中,被贬监处、信二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

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

宦途沉浮

宋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祐党人。晁补之得遇赦,又召为著作佐郎。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8] 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

大观二年(公元1180年),政局渐有缓和,晁补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宋徽宗大观末年(公元1110年),他才出党籍,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后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文学成就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秦观、黄庭坚、张耒齐名,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

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具体原文为“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诗歌成就

晁补之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其诗善学韩愈、欧阳修,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今存词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

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摸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东皋寓居》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

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散文成就

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著有《鸡肋集》70卷,其中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有《四部丛刊》本。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作品集

《宋史·气文志》曾录有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瑮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历史评价

诗人陈师道称其为“今代王摩诘”。

元·脱脱等《宋史》: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家族成员

巨野晁氏家族为汉代御使大夫晁错之后。晁补之是太子少傅晁迥五世孙,晁宗悫之曾孙。至宋代晁迥,在宋真宗、宋仁宗朝政声显赫,与其子晁宗悫同为知制诰。晁迥有兄弟迪、遘二人,晁补之即为晁迪之后,其母为杨氏。

巨野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吕夷简、曾巩、陆游、叶梦得等是晁氏姻亲。

更多文章

  • 苏轼门下的学霸,“归来子”晁补之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晁补之

    “归来子”是宋代文人晁补之的号,有点返璞归真、从容入世的意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出身于一个文华世家,是鲁西南大地上的名门望族。晁氏家族在北宋年间考中进士的有30多人,在朝廷中担任清要职位的也有不少人,家族藏书达24000余卷,家族子弟有优越的学习环

  • 有一颗爱国之心的马植为何最后却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

    赵良嗣,原名马植,是生长在北方辽国土地上中原人的后裔,他的身份本来是一个来往于南北的马贩子,还曾担任过辽国的光禄卿,因为眼见燕云十六州被割让,辽国可以随时出击进攻中原,毫无阻挡。马植正是看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所以苦苦思索破敌之策。童贯使辽,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

  • 宋朝马植的人物生平简介,马植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

    马植(?-1126)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世为辽大族,是汉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徽宗(赵佶)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今山东半岛蓬莱县)莱(今山东省掖县)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

  • 马植:出生在辽国的汉人,一代忠良贤臣为何成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植,北宋

    你们知道马植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说起历史上受冤屈的人物,许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抗金名将岳飞。不过话又说回来,岳飞虽冤,但好歹有后世为他正名,而且他也获得了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冤死的人物不计其数,比岳飞更惨的也大有人在。今天夜

  • 蒲寿庚是谁?泉州富豪蒲寿庚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蒲寿庚,宋朝

    早年经历蒲寿庚是宋元时期的知名人物。他精通阿拉伯语、占城语(越南),这对外贸而言就有很大的便利。南宋时期,他既担任过泉州市舶司提举,同时也因为外贸累积大量财富,成为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13世纪初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蒲家族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而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曾担任过安溪县主簿,并

  • 朱元璋为何下令蒲寿庚家族男子为奴女子为娼?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对蒲寿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卖国投机分子蒲寿庚曾经大规模屠杀南外宗室,帮助蒙古大军追杀南宋末帝,受到忽必烈的重用,他的家族在元朝相当显赫,几乎控制了南方的海上贸易。但是到了明朝,他却被挖出来鞭尸,朱元璋甚至下令蒲氏男子全部流放充军,女性全部为娼为奴。在南

  • 蒲寿庚背叛南宋之后 蒲寿庚的后人又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蒲寿庚,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胡商蒲寿庚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南宋的胡商蒲寿庚应该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知道这个人的人会对这个人非常的好奇,话说这个蒲寿庚十分的厉害,是一位大商人,但是在南宋的时候这个蒲寿庚是背叛了南宋的,那么这个蒲寿庚的后代到了明朝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我们一

  • 蒲寿庚被背叛南宋之后 他的后代在明朝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蒲寿庚,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蒲寿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南宋的胡商蒲寿庚应该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知道这个人的人会对这个人非常的好奇,话说这个蒲寿庚十分的厉害,是一位大商人,但是在南宋的时候这个蒲寿庚是背叛了南宋的,那么这个蒲寿庚的后代到了明朝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 被忽必烈封为昭勇大将军的蒲寿庚,为何被朱元璋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蒲寿庚

    宋朝灭亡时仅有从临安逃出来的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两个小孩,除此之外再也没见到其他皇族藩王们举起宋朝大旗建立政权。历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宋朝的皇族宗室们绝不会只有这么点人。《宋史》记载,仅绍定年间(1228-1233)泉州一带就有皇族宗室子孙近3000人。这些人都去了哪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汉奸人物—

  • 蒲寿庚为什么选择了叛宋降元?为何最终蒲氏家族背会被元廷打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蒲寿庚,南宋

    还不知道:蒲氏家族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但是在宋元两朝,却迎来了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特殊时期,尤其是泉州以“刺桐港”之名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的繁荣一方面得益于宋、元两朝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与中亚穆斯林商人的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