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和王曾的斗争有多激烈?

揭秘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和王曾的斗争有多激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1/4 5:55:34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仁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朝历史上,范仲淹被称为“范文正公”,其实,还有一位“王文正公”,此人就是宰相王曾

公元1022年(北宋乾兴元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病重,临终前,召王曾前来,在御前草拟遗诏:

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

这里的“明肃皇后”指的是当时的皇后刘娥,而“皇太子”指的是六皇子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没想到,王曾草拟的这份遗诏一出,引起了宰相丁谓的激烈反对,丁谓认为,应该把遗诏中的“权”字去掉,“权”字在此处的意思是“全权代理”的意思。因为当时宋仁宗年仅13岁,宋真宗的意思是让刘娥代政,而宰相认为,太后代政,有出现吕雉武则天的风险,因此建议把辅政的权力交到宰相手里。最终,王曾没有听丁谓之言,依旧把“权”字留在了遗诏里。

仁宗登基后,尊刘娥为皇太后,刘娥以雷霆手段贬谪宰相丁谓,忠心耿耿的王曾被提拔为宰相,王曾还推荐另一人担任宰相,此人就是吕夷简。只是,王曾是“首相”,而吕夷简是“副相”。王曾和吕夷简这两位北宋宰相,在一起共事多年,他俩没想到的是,他俩最终却因为朝堂斗争,被宋仁宗一锅端了。

在最近播出的北宋历史剧《清平乐》中,宰相吕夷简戏份很多,而另一位宰相王曾却似乎很低调。随着吕夷简越来越跋扈,王曾终于看不下去,打算把吕夷简拉下马。剧中,吕夷简和王曾的斗争,是建立在“梁怀吉被舅母和县令合谋,卖入皇宫”这个案子的基础上。实际上,这个案子是原著《孤城闭》里的艺术故事,在历史上并无此案的记载,而王曾和吕夷简的斗争,却是因为另一个案子。

王曾出身于著名的门阀太原王氏,因父母双亡,由叔父养大,才华横溢,曾连中三元,杨亿曾评价少年的王曾是“王佐之才”。而吕夷简乃宰相吕蒙正之侄,一直被宋真宗看重。王曾和吕夷简二人搭档多年,仁宗年幼时,天下太平,河清海晏,这二人功劳很大。

公元1029年(天圣七年),玉清昭应宫失火,王曾因此被罢相。刘娥去世后,宋仁宗登基,罢免了吕夷简、张耆等朝廷辅臣,不久后,因吕夷简给宋仁宗提了“八条规劝”,宋仁宗打算召吕夷简重新担任宰相。正在此时,吕夷简听闻宋仁宗也有召王曾回来的意思。吕夷简认真思考后,展示了他的权谋:吕夷简率先给宋仁宗上了一份奏疏,说自己的才能不及王曾,建议召回王曾来做宰相。

宋仁宗正在纠结王曾和吕夷简二人谁做首相最合适,一看到吕夷简的奏疏,顿时有了主意:若论才能,吕夷简不如王曾,但宰相不仅需要才能,还需要心胸,吕夷简勇于推荐王曾,定然是“心胸宽阔”之人,于是,吕夷简担任首相,王曾担任副相。

二人同在中枢,但却和以前大不相同。王曾担任首相时,凡是和吕夷简有商有量,而轮到吕夷简担任首相时,却不怎么给王曾面子,王曾以君子自居,处处忍让吕夷简。但吕夷简越来越过分,王曾终于忍无可忍。《宋史》云:

初,吕夷简参知政事,事曾谨甚,曾力荐为相。及夷简位曾上,任事久,多所专决,曾不能堪。

特别是“范吕之争”之后,范仲淹被吕夷简贬黜京城,王曾便想扳倒吕夷简。不曾想,吕夷简为人谨慎,很少有把柄,有一次,王曾查到吕夷简的一个大纰漏:曾参与买官卖官。《宋史》:

王曾与夷简数争事,不平,曾斥夷简纳赂市恩。

原来,有一个叫王继明的小吏曾给吕夷简送了3000贯钱,吕夷简便安排他做秦州知州。王曾把这个案子举报给宋仁宗后,宋仁宗大惊,连忙质问吕夷简,没想到,吕夷简很淡定地说:“这是诬陷!”

王曾为了查清此案,特地派遣吕夷简的死对头、御史中丞范讽亲自负责此案。

时外传知秦州王继明纳赂夷简,曾因及之。

查案的结果,让王曾大跌眼镜,第一,那个叫王博文的秦州知州并没有行贿,第二,吕夷简的确经手过3000贯钱是吕夷简自己的,只是经过他人之手打算捐给家乡修建学馆而已。

王曾到此时才明白,所谓的受贿案,不过是吕夷简故意抛出来的诱饵,引王曾上当罢了。这一招,当年吕夷简对付李迪的时候也用过。

王曾在当时的清流眼中是一位好宰相,范仲淹一直看不惯吕夷简,但却对王曾非常推崇,王曾被吕夷简坑了一把后,那些谏官们便盯着吕夷简不放。宋仁宗被王曾和吕夷简闹得实在厌烦,一气之下,将这两位宰相一锅端了,全部罢相。《宋史》:

“曾言亦有过者,遂与夷简俱罢。”

当时的朝廷中枢一共有5个人,吕夷简、王曾为宰相,宋绶、蔡齐、盛度三人为参知政事,其中,吕夷简和宋绶交好,王曾和蔡齐交好,只有盛度孤身一人。宋仁宗便问盛度,王曾和吕夷简被贬后,三位参知政事谁是能担任宰相呢?

《宋史》:

仁宗问度曰:“王曾、吕夷简力求退,何也?”度对曰:“二人腹心之事,臣不得而知,陛下询二人以孰可代者,则其情可察矣。”

盛度是个聪明人,他对宋仁宗说:“陛下只要问问王曾和吕夷简的意见,就知道了。”

宋仁宗依盛度之言,问王曾和吕夷简,结果,王曾推荐蔡齐,吕夷简推荐宋绶,宋仁宗这才明白盛度的意思,一口气把王、吕、蔡、宋四人全部贬黜,独留盛度一人。从这件事可知,宋仁宗对吕夷简和王曾的争斗,已经厌恶至极。

在北宋的历史上,王曾和吕夷简二人的政治贡献都很大。不过,王曾是纯粹的君子,《宋史》评价王曾“忠厚贤相”。吕夷简擅长权谋,但他并不是贪污受贿之徒,《宋史》在肯定吕夷简“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的同时,不忘评价吕夷简“收恩避怨,以固权利”。王曾和吕夷简,或许就是“贤相”和“权相”的区别。

标签: 宋仁宗宋朝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宰相吕夷简,为官十三年的他究竟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夷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吕夷简是北宋著名宰相,在位时间长达十三年,对于宋仁宗一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人说吕夷简一生为宋朝劳心劳力,维护了宋仁宗一朝的稳定与和平,是一位有着大贡献的好官。但是也有人说吕夷简刚愎自用,任用亲信,为一代奸臣。但不可否认

  • “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的吕夷简,欧阳修却说他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吕夷简

    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宰相,在相位上干了13年,精心辅佐年轻的仁宗皇帝赵祯,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赵祯即位时,只有12岁,刘(娥)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际权力。刘娥是一个很强势也很贪栈权力的人,在丈夫宋真宗执政后期就已经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到了仁宗朝自然也要说了算,一直到死都没有把权

  • 宋仁宗为什么要重用权相吕夷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宋仁宗的文章。在《清平乐》中,吕夷简是一个权相,他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全然一个奸相的形象,大家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这不是电视剧的夸张,历史上的吕夷简确实是一个权相,而且得到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众所周知,宋仁宗时期名臣众多,比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等,宋仁宗为什

  • 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最近热播的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中,在这部剧的前几集,我们就看到八大王跟宰相吕夷简怼来怼去,八大王怒怼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八大王对于刘太后专权十分不满,同样不满的还有吕夷简作为当朝的宰相,却投靠了刘太后,专心为刘太后做

  • 揭秘:“忧国忘身”的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被外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夷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夷简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为相十三年,深为仁宗赵祯倚重。吕夷简在晚年患风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吕夷简疗疾,祝吕夷简早日康复。吕夷简在庆历三年(1043年)病逝后,仁宗赞叹其“忧国忘身”,对吕夷简评价甚高。但仁宗

  •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夷简,宋朝

    吕夷简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之一,出生于名门世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的才干又比父辈胜出一筹,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时人给了他个“廉能”的美誉,宋真宗评价他“有为国爱民之心”。吕夷简智

  •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随,宰相,北宋

    王随(约975~1033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

  •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的贡献 陈尧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

  • 北宋大臣陈尧佐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尧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尧佐,宰相,北宋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陈尧佐与长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中状元。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