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到头来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到头来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9:37

你们知道赵武灵王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君王。他统治赵国时期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灭中山,北扩千里,赵国历史进入最辉煌时期。之后的赵惠文王伐齐抗秦,赵国成为东方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武灵王赵雍于公元前325年登上赵国国君宝座,他继位后重用老臣肥义,与魏、韩、燕、中山五国互尊为王,稳定了赵国局势。

赵武灵王为了平复赵章的不满,起初是分了一部分土地给赵章,让他自己进行管辖。第二年的时候,赵武灵王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跪在了小儿子的面前,他又觉得赵章非常可怜,不免心疼起大儿子来。他找来肥义商量对策,提出把赵国一分为二的建议,让赵国有两个国王。他的意见肥义当场表示拒绝。赵章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人讹传自己父亲的命令让赵何去见他,赵何看出了他的诡计,让肥义前去,结果肥义被赵章杀害了。

而公子章的叛乱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主父赵武灵王过分的纵容。主父赵武灵王之所以对公子章过分纵容,一方面是对公子章心怀愧疚,一方面是想借助公子章牵制赵惠文王,进而达到收回权力的目的。上述逻辑似乎成了历代史家的通论。但这样的逻辑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致命伤,那就是从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95年“沙丘之变”之前这段时间,谁才是赵国真正的国君?如果答案是赵惠文王则上述逻辑才能成立,如果不是则不能成立。

赵主父为什么会被饿死,因为兄弟两人开撕都顾不上爹地。赵惠文王这一派诛杀了公子章一派后,其实本来就不愿意留赵主父这个麻烦在世,但是又没愿意被弑君的名声,可能赵惠文王也不想被骂成楚穆王。所以,赵惠文王这一派选择围宫不战,就这样耗了三个月,赵主父饿死了。赵主父这个结局,纯粹是自己折腾来的。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赵主父比上个饿死的齐桓公还能折腾。

标签: 赵武灵王春秋

更多文章

  • 战国最具争议的雄主,赵武灵王到底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时代,因其乱局,是以雄才伟略之君主亦屡出。如秦之惠文王、楚之昭王、魏之文侯、燕之昭王,而其中于中国历史最具强大意义者,莫过于赵武灵王赵雍。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嬴姓,赵国人,赵氏,名雍

  •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有什么成就 如何评价周必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文学家周必大能够深得皇上敬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学家周必大,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周必大的成就有哪些 周必大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必大的成就,周必大

    周必大是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周必大简介如下:周必大生于1126年8月15日,死于1204年10月25日,自称为平园老叟,祖籍是河南郑州人,出生于今天的苏州。周必大少年时多有磨难,四岁丧父,母亲王氏在外祖母家教导周必大读书,十二岁时丧母,跟随伯父到处飘泊,他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栋梁之

  • 葛邲怎么读 葛邲生平简介 葛邲怎么死的 葛邲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葛邲,南宋,宰相

    葛邲生平简介葛邲(1135 ~1200年),字楚辅,南宋左丞相,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生,江阴青阳人,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而授建康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高中进士,当上了国子博士。在一次论州官受纳及鬻爵之弊的对策中,得孝宗奖谕,授

  • 南宋枢密使赵汝愚为什么强迫皇帝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汝愚

    这人强迫皇帝退位,但大家都赞他;被权臣贬官,连学生也帮他叫屈,这个人名叫赵汝愚,是宋朝光宗时期的枢密使。宋朝皇室有两大特点,一是家族不昌,二是精神病人多。家族不昌盛表现在生育能力低。因为无子,皇位旁落的就有仁宗、哲宗、高宗、宁宗四位皇帝。皇室中有精神病的则有宋太祖弟弟赵廷美、长子赵德召,宋太宗长子赵

  • 赵汝愚在策划“绍熙内禅” 扶立宋宁宗继位方面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汝愚,宋朝,宋宁宗,宋孝宗

    赵汝愚 赵汝愚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尽管出身高贵,他却并非纨绔子弟,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有志向,说出了“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样的话。“明明可以靠出身,他却偏偏要靠才华。”赵汝贵不依靠家族,靠自身努力于宋孝宗乾道二年高中状元,这可以说是相当励志!之后他担

  • 南宋大臣余端礼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余端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余端礼,南宋,宰相

    南宋大臣余端礼生平简介余端礼(1135年—1201年),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

  • 京镗怎么读 京镗生平简介 京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京镗,南宋,宰相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

  • 南宋丞相京镗的作品 京镗的词作集萃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京镗,南宋,宰相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