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已有先例 朱元璋为什么不学习前人的做法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已有先例 朱元璋为什么不学习前人的做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4/3/2 8:10:01

对朱元璋杯酒释兵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凡成大事者,往往都是一批克服了人性弱点的人。所以,根本就不能在人性的维度上,来比较朱元璋与赵匡胤

赵匡胤豁达且大度,所以杯酒释兵权、所以不杀功臣;朱元璋天性走极端,所以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必杀功勋。这就是在从人性与性格的角度来解释,但这么解释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当解释遭遇上帝,那么思考就该停止了。同理,当解释遭遇坏人,那么也就不容置喙。朱元璋就是一个坏人,所以坏人就该干坏人该干的事,然后也就没必要说什么了。但是,坏人也必须受制于局面,没有局面的配合,空谈坏人没有任何意义。

人性或坏人的解释,还忽略了个人的经历。赵匡胤从官宦世家打到九五之尊,而朱元璋更厉害,从一介贫民打到九五之尊。这两个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成功是自己打出来的,而不是世袭得来。这种成就的结果,足以反推他们的能力。所以,如果这他们不能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那么几乎不可能取得这种的成就。

01.赵匡胤和朱元璋所面对的局面,完全不一样

汉初屠戮功臣,明初屠戮功臣,所以历代王朝初期都要屠戮功臣。但这就是彻底地以偏概全。唐朝就没有屠戮功臣,宋朝也没有屠戮功臣。秦朝,在秦始皇时期也没有,只是因为秦二世得位不正,所以才屠戮功臣。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局的问题。

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是稳固而有序的创业团队,那么这伙人在建立新王朝后,一般不会发生屠戮功臣的事情。比如秦朝,创业团队就是秦战国;比如唐朝,创业团队就是李渊的太原军阀;比如宋朝,创业团队就是赵点检的一众骨干。

但是,在创业之初,如果没能形成一个稳固而有序的创业团队,那么这伙人在建立新王朝后,一般都要屠戮功臣。比如建立汉朝的刘邦团队,有团队但不稳固而且无序,谁都可能当老大,只不过是刘邦运气好。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团队,也是如此,他就是一个要饭的,自认为比他强的人太多了。

所以,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局面。唐宗宋祖的局面,打了天下然后分配利益,但分配利益的工作就简单很多,因为创业之前早有名分。但是,汉祖明祖的局面,就真心不好分配了,因为创业之前就没有名分,所以无论怎么分也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因此,宋太祖可以杯酒释兵权,不杀功臣;而朱元璋则要么不做、要做做绝,必须杀戮功臣。一切都是局面使然。

02.朱元璋是怎么屠戮功臣的

围绕皇帝这个核心,按照亲疏远近可以分出三支力量,依次是支柱力量、联盟力量以及拥护力量。朱元璋的支柱力量,是濠州红军旧部,如常遇春这些人,最初的创业团队、铁杆兄弟,所以封赏最重;朱元璋的联盟力量,是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伙人的功勋很大,但明朝立国后没分到多少利益。在廖永忠帮助之下,朱元璋渡江成功,又得到了大批的投靠者,也算联盟力量。这伙人分配利益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带来队伍的肯定能分到利益;一个是建立功勋的也能分到利益。但无论怎么分,都没法跟红军旧部比。

然后,朱元璋就开始屠戮功臣了。但老朱绝不是一杆子娄平然后逐个收割人头。朱元璋杀功臣是有章法的,越远的就越要先杀,然后依次递进,到最后才杀到支柱力量。

杯酒释兵权,可以一起杯酒释兵权。但是,杀功臣这个工作,可不能把功臣叫过来一起杀,因为真能杀到造反。于是,从外层到里层这么杀,阻力最小、做功最大。

03.朱元璋有力量屠戮功臣

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刘邦不仅把最恨的雍齿第一个封侯,甚至还把天下的三分之二都给分了出去。但是,朱元璋却要比刘邦更有力量。所以,他不仅可以拒绝跟功臣分享利益,而且还能把他们全部杀掉。

所以,朱元璋屠戮功臣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他能这么做。既然我怎么分你们都不满意,那么索性就不分了,把你们全都杀掉,这么做最省事。如果刘邦也有力量,他也这么做,只不过刘邦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除了支柱力量、联盟力量,还有一个拥护力量。朱元璋时期的拥护力量是谁?历代王朝的拥护力量,都是天下百姓。但是,这个力量有强弱之分。

秦末汉初的天下百姓,只知有诸侯国,不知有什么大汉王朝。所以,对于刘邦来说,这个拥护力量很弱。历经五代十国乱世,天下刚由分裂走向统一。所以,对于赵匡胤来说,这个拥护力量也不强。但是,朱元璋接手大一统的元帝国,天下百姓不仅知道他这个皇帝,而且也能支持他的新王朝。所以,朱元璋的拥护力量就很强。

特别是科举制成熟之后,拥护力量中的精英分子,完全可以通过科举渠道跻身朝堂,变身为朱元璋的联盟力量或支柱力量。

朱元璋打了天下,却不把利益分给功勋,因为功勋基本上都被他杀了。但是,朱元璋总不能独享利益吧?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之中,朱元璋一定要寻求自己的新联盟,他这个皇帝也要为自己所处的关系联盟代言。这个新联盟就是朱元璋的一众子嗣。朱元璋有26个儿子、14个女儿,孙子就更多。所以,在位期间,他封了25个藩王,这个联盟就建立了起来。

不是因为有了新联盟就必须要杀掉老联盟,而是有了新联盟就不必在意老联盟。所以,功勋集团也就真得成了食之真无肉、弃之不可惜的鸡骨头。

04.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屠戮功臣

拥护力量足够强,拥护力量可以随时转换成联盟力量和支柱力量,藩王子嗣连转换都不需要,直接就能够成为支柱力量。所以,朱元璋完全有力量屠戮功臣。而且屠戮之后,不用担心没人帮着他治理天下。

但是,朱元璋有必要做的这么绝吗?杯酒释兵权不会更好吗?非要弄得杀人无数才罢休吗?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人来自于传承,历史的教训让朱元璋不可能像宋太祖赵匡胤那么豁达大度。当大明军队已经打到元大都的时候,元朝在干什么?元朝的蒙古贵族们还在自己杀自己,自己搞内斗。这种局面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的。

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人,他们的特长是什么?最大的特长就是造反,跟着老朱一起造元朝的反,早就成了最有经验造反的一批人。那么,朱元璋可能对他们有什么仁慈吗?

明朝的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几乎没有一个跟大臣把关系处好的。原因是什么?北宋的皇帝能够与士大夫和睦相处,所谓“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但是,从老朱开始就不想跟士大夫共什么天下。

对大臣来说,朱元璋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对百姓来说,朱元璋要比北宋皇帝更爱民如子。跳过支柱力量和联盟力量,直接蹦到拥护力量上,这就是明朝皇帝的一贯逻辑。这个逻辑就决定了皇帝跟大臣的关系,不可能好。而这个路径依赖,就是从老朱定下的。因此,杀起大臣来,非但只有功臣,朱元璋从不手软,明朝皇帝也不会手软。因为老朱家就从来没想跟士大夫共天下。

最后总结:

人心和力量决定历史的前进,但局面决定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朱元璋和宋太祖的局面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别指望朱元璋也玩杯酒释兵权。

虽说力量未必决定一切,但是有力量真得可以更少牵绊、更多自由。拥护力量足够强,新的联盟力量能够迅速建立,所以功臣对于朱元璋可有可无。

元朝亡于宽松的教训,功臣们的造反本性,以及自朱元璋开始,明朝皇帝就没想学习北宋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杀功臣这件事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 这里边有什么样的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宋朝

    对赵匡胤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就是宋朝。宋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其他朝代的皇位都是父子相承,而在赵匡胤这里,却是兄终弟及。赵匡胤驾崩之后,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赵匡胤

  • 赵匡胤后代被宋朝地位如何 他们过的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匡胤后代地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宋太祖赵匡胤,人们在赞叹他非凡文治武功的同时,也会对他传位于弟弟时的“金匮之盟”和传说中驾崩时的“烛影斧声”所津津乐道。赵匡胤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爱将,为后周屡建战功,成为掌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柴荣病逝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把白起踢出武庙十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武庙是唐朝时期开始,唐玄宗为祭祀历代的名将建立的庙宇,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周朝开国太师姜子牙,副祀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包括张良在内的十位名将分坐左右,白起为左列之首,张良为右列之首,足以见得对白起的推崇,到唐德宗时期,武庙增加祭

  • 北宋开国大将曹彬:赵匡胤信任他,情商高最后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彬,北宋

    曹彬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腹将军,在“杯酒释兵权”对武将防范甚严的宋代,他凭借着超高的情商游刃有余,让他在建功立业和明哲保身之间达到了难得的平衡,他就是北宋开国大将曹彬。曹彬原本是后周的臣子,在前朝的时候就非常严于律己,朝中大官请他公府会宴

  • 揭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 赵匡胤究竟是被迫的还是自演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黄袍加身

    对黄袍加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隐士邵雍曾说宋朝有五件事是自唐虞以后从未发生过的,其中前两件发生在开国之初,一是“革命之日,市不易肆”;二是“克服天下在即位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之后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汴梁城,他几乎没有受到任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过程中 将领们为什么没有出现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对杯酒释兵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杯酒释兵权的过程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坐不上皇帝这个宝座的,为此我

  •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暴死,这背后到底有哪些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光义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谜中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传言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这段故事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但各不相同,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成为一个绵亘千年的

  • 功夫了得的赵匡胤,他的一身武功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匡胤

    武功第一的皇帝,创建的王朝却军力羸弱、备受欺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都是马上皇帝,能驰骋疆场、率军厮杀。但根据有关正史、野史的记载,真正能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只有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武林高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

  • 辅佐赵匡胤建立大宋的大功臣,苗训为何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苗训,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苗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作《宋论》中,曾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发家史,进行过一个非常精彩的评价。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佑之者,天也;承其佑者,人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赵匡胤运气爆棚的羡慕与惊讶。确实,看赵胤的崛起之路,除了初出茅庐的

  • 为了加固皇权,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收回兵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宋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赵匡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酒桌上确实能干成好多事,干成最大的事的,莫过于家国天下的政治大事。那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靠着手下的兄弟门,自己是殿前都护使,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为了巩固中央政权,必须收回兵权。各朝各代在开国之初都有这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