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杀还是病故?赵匡胤的离奇死亡之谜

他杀还是病故?赵匡胤的离奇死亡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4/1/26 3:20:08

一:宋太宗弑兄?

说到太祖的死亡,颇有离奇色彩,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离奇色彩才产生了死亡之后的一系列谜团吧。在正史中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似乎关于太祖的死亡显得颇为突兀。关于太宗继位之事也描述为颇为传奇。正史中记载先皇驾崩以后,太后叫内侍王继恩召秦皇入宫,王继恩却径直前往晋王府,晋王进宫,太后无法才呼“官家”以保住性命。此中重重,让人难免心生疑惑?太宗有没有“弑兄”?

网络配图

一部分人认为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据他记载:二十四日那天,阴霾四起,天气异常转变(注意是陡变)然后还下了冰雹,太祖召弟入阁对饮,屏退左右,酒至正酣。左右自窗口望去,但见兄弟两人似有争斗。随后,太祖扶着柱子用玉斧戳雪,对弟弟说:“好自为之。这便是神秘的“烛影斧声”事件。他们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

此外正史《宋史·程德玄传》还有记载: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程玄德半夜不睡,徘徊于晋王府(也就是赵光义的府门)之外这是何意?是担心谋害太祖一事东窗事发?

网络配图

此外史书还记载:王继恩径直走进晋王府,见晋王,赵光义犹有疑虑,王继恩急忙催促:“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此后到了宫门,程玄德又催促“便应直前,何待之有?此中种种反常言语不胜疑惑。

二:病故?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近年来医疗界普遍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燥狂忧郁症。据史料记载赵氏家族第一代赵匡胤五人,善终者只有太宗一人,其余不是早亡就是暴卒,第二代太祖四子中,优死和早亡各占一半。宋太宗九子,得尽天年的只有一人。赵氏一二代共28人,早夭4人,一个年龄不详,余23人平均年龄41岁,比宋代上流社会平均62岁小的多。

也有一种说法是,他死于酗酒,因为从流传下来的画像来看,赵匡胤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加上他平日很爱喝酒,并时常搞一些酒场政治(如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和大臣们喝酒聊天(如赵普、王彦等),动辄喝得大醉,甚至“或因宴会,至醉经宿”(《宋史全文》),时间长了,难免会得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肝病。赵匡胤虽然偶尔做些体育锻炼(如射箭、蹴鞠等),但他“勤劳邦国”,心力交瘁,身体渐渐支撑不住,在情理之中。但是此种说法又让人不禁想起,宋史中关于太祖的记载,向来没有身体很差之说。宋史中关于太祖死亡的记载也颇为突兀。让人难免心生疑窦。

网络配图

宋太祖赵匡胤的真正的死因已经掩埋在历史的真相之下,然而随着更多资料的发掘,我想这桩悬而未决的疑案终究会它解开神秘的面纱。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烛影斧声?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是一位了不得的皇帝。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虽然《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的,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宋太宗赵光义“弑兄夺位”网络配图赵匡胤

  • 喜好热闹!原来宋太祖赵匡胤也玩微服私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前本来是个闯南踏北的好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一道宫墙把他与外界喧哗热闹的社会隔绝开来。然而他喜好热闹的习性和对自己皇位深深的担忧常常促使他走出宫去,微服私访。《续资治通鉴长编》曾有“太祖初即位,亟出微行”的记载。《涑水纪闻》、《邵氏闻见录》中都记载有宋太祖微服私访到宰相赵普家的故事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是力挽狂澜还是谋权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传说赵匡胤降临人世就非同凡响,“红光满室,紫气盈轩,遍体显出金色,异香围裹,旬日不散。”所以起初起名为“香孩儿”。因为父亲赵弘殷是个军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军官,骁勇善骑射。由于母亲杜夫人头胎就生的一位公子,起名叫匡济,可惜夭折了,“香孩儿”出生不久,正逢赵弘殷奉召出征,为图吉利就把“香孩儿”改叫赵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为何会成为一桩千古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关于赵匡胤之死,《宋史·太祖本纪》只有寥寥两句话,可谓惜墨如金:一·“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二·“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杜太后是太祖赵匡胤之母,太宗赵光义是太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兄终弟及”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料里也并非没有先例,然而,一众多如牛毛的稗官野史、私家著作、论史笔记却绘声绘色,众说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至死也想要迁都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洛阳素有古都之称,在历史上洛阳也是九朝的古都。今天来跟随小编走进历史,来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也要迁都洛阳呢?北宋初年,宋太祖曾经有过迁都洛阳的提议,这一项提议最终因为大臣的强力反对而最终得以作罢。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洛阳夹马营是太祖出生之地(时为后唐禁军兵营)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迁都洛阳或者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众所周知,宋朝时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而南宋则因为历史原因,首都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开封大家应该多少都了解,属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说初期定都开封还情有可原,那么统一中原后宋太祖为什么不迁都呢?这其实很让人费解,但也是有其历史原因。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

  • 揭秘:年少的赵匡胤会成为军中神话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作为一位将军,作为一个帝王,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更多的是敌我双方的了解,对战争趋势的判断。在赵匡胤的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其实还并不是高平之战,而在更早。25岁之时,郭威即位,赵匡胤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庇护,成为禁军的一名军官。而这时的柴荣,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但朝中多有大臣不从。

  • 宋朝秘史: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是个完美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军人家庭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皇帝之一,是他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和他弟弟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种种功绩都表明,赵匡胤绝对是个天才!对于大宋王朝来说,赵匡胤是开山鼻祖。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涂地死了。《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

  • 赵匡胤施行“废座撤茶”为能在文臣面前立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茶始盛于唐,至宋影响力达到顶峰,不仅成待客“必需品”,更发展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推动者恰是宋太祖赵匡胤。网络配图960年二月,“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召宰相范质等议政。召见之初设座赐茶,与之“坐而论道”。范质行礼完毕刚要坐下,赵匡胤就说:“朕最近有些眼花,看不清东西,烦请爱卿将奏折拿到朕面前。 ”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