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3/12/23 2:00:55

电视剧《大提刑官》已经播完。据说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让人喟叹。看了以后,总的感觉是,恶政就如浪裹沙,长使英雄泪滂沱。

宋慈(1186——1246)尚刑名之学,以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也成为其着作《洗冤集录》的开篇醒语。宋慈而立之年入仕,一生断狱无数,绝少错纰,加之性情刚直,所到之处,“雪冤禁暴”,扶正安良,名震朝野。如《大宋提刑官》剧中所述,正当其以凿凿证据想参劾众官,整肃吏治的时候,面对南宋理宗(赵昀,公元1224——1264年在位)焚毁证物的举动,他突然感觉到:对于朝廷,他是其多;少时抱负,又何其虚妄?

网络配图

宋慈的辞官(假设果有此事)是可以理解的。古时的道德结构中,“忠”、“孝”之上还有“仁”,“仁”才是最高的道德诉求。虽也有天人感应、皇权神授之说,但中国的皇帝最终是世俗的皇帝(不象日本“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皇),官员有更多的机会觐见面圣,其神性易被窥破,尽忠的心理就会受到挑战。所以面临两难时,不尽忠,可成仁。对于“仁”的德行标准,已存古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于封建知识分子的宋慈,要其放弃刚直秉性,或毋宁死。那么既不能宦途腾达,不如归去。

但问题是,宋慈是如何忽然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呢?

事实上,宋慈的入仕时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南宋末期,内忧外患,民反兵乱频仍。宋慈的存在,或许为百姓留了一线希望,但同时对朝廷而言是不合适宜的。记得学者吴思曾在章《恶政是一面镜子》中说过,“一个变质的政府,一个剥削性越来越强、服务性越来越弱的政府,自然也需要变质的官吏,需要他们泯灭良心、心狠手辣”,而正派官员将被逐个淘汰。清官和恶官的混合比例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定选择的结果”。

他还举例东汉旧事。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皇都洛阳南宫起火。汉灵帝想重修,但国库已虚,如之奈何?于是下令,天下田每亩交十钱;官员升官上任,也须先交钱。当时钜鹿太守司马直乃正派官员,新接任命诏书,在效忠皇上和不搜刮百姓的两难选择之间徘徊数日,服毒自尽。

宋慈(网络配图)

在古代,知识分子要协调“忠”和“仁”是不易的。在心理的道德煎熬中,不忠和不仁或许都是无法原谅的,就只能从忠仁之争中退出来,或自尽以谢,或归隐而终。

可见宋慈的辞官也属必然。因为按他的主张,必须责罚众官,岂知理宗虽昏庸,但一个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法不责众,当时朝廷本是恶官云集,如全部较真责罚,哪里还有官吏维持朝廷正常运转?

当然,若真休克治疗,虽存风险,但中兴还是可能的。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遗憾的是,恶政在更多的情况中是一发不可收,象病毒一样感染、复制,为了防止恶政遭到外来的威胁,必须加大恶政的成本,如此一来,就需更加肆虐,培育出一个具有独立生命的利益集团。这也就是贪官的欲念模式,既然贪了,就要防范被揭发,防范是需要成本的,为了获得防范的资本,于是愈贪,骑虎难下。但是,当说一套做一套日益风行,当恶政超出了百姓的承受程度,那么一个朝也就必将寿终正寝。

汉灵帝卖官鬻爵修复寝宫的时候,距离东汉的“实际灭亡”只剩4年。宋慈死后,到南宋投降只剩30年。

宋慈(网络配图)

宋慈最初是迷信断狱技术的,他的高超技艺和审慎态度也证实了这一点。可技术是把双刃剑,对于技术的态度只能是信任而不是膜拜。比如其政敌刁光斗、吴淼水等就将过人心智用于贪赃枉法,以至一度让宋慈蒙冤。更何况当时本是魑魅魍魉的时代?当他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他的存在对于朝廷的多余。

但对于民间,百姓对宋慈仍是翘盼的。因为底层百姓的权益是极其脆弱的,极其容易受到“合法伤害”的,他们需要一种制衡,哪怕不多。

所以,崇拜清官的时代必是不幸的时代,清官被驱排的时代必是一个即将终了的时代。

标签: 宋慈

更多文章

  • 南宋的宋慈因何被尊称为法医界的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着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北宋时,宋慈的高祖宋世卿从

  • 北宋有包拯,南宋有宋慈,他们是如何破案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慈,南宋

    你真的了解宋慈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先说包拯,他是北宋名臣,在宋仁宗年间由进士入仕。他对父母至孝,因为父母在,而不肯出仕。后来为父母送终后,才出来做官。在26年政治生涯中,他既做过地方官,比如端州知府,也做过中央官,比如御史中丞。在地方为官时,包拯为百姓着想,改革时弊,秉公

  • “法医学之父”宋慈除了是法医,还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宋慈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法医学之父”宋慈除了是法医,还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今天要说的主角,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开创“法医鉴定学”,被世界尊称为法医鉴定之父世界法医学鼻祖。一本《洗冤集录》流传百世。他就是宋慈。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宋慈,只是一名文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宋慈,建阳

  • 他被誉为法医鼻祖,宋慈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慈,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法医在古代被称为仵作,是一份地位非常卑微,没人愿意干的工作。而历史上的宋慈是学儒学、考科举出仕的文官。并且他还不是文绉绉,除了做官,吟诗作对外,什么都不会的文人。他当过幕僚,带过兵打过仗,后来又做过知县、知州,最后官至广

  • 法医鼻祖宋慈有多厉害?揭秘其生平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慈,南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宋慈是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鼻祖”,对中国的法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这样的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却很少,就连元人所作的《宋史》里都没有他的传记。2005年,随着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热播,才

  • 宋慈的家世背景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成为法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宋慈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宋慈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宋慈这个人物应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主要因为他所从事的领域十分的特殊,所以它并不像历史上很多知名的文臣武将或者文人墨客一样被广泛知晓,反倒是一部曾经大火的电视

  • 燕云十六州:大宋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永远的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十六州,宋朝,赵匡胤

    先来说说燕云十六州,它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北京、河北和山西一带。自古以来这些地方便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便将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条件来换取契丹的支持。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当了皇帝,建立后唐。而契丹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垂涎已久

  • 后周股肱之臣王朴:被赵匡胤誉为可以阻挡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朴,后周,柴荣,

    王朴(906-959) 后周大臣。字文伯,东平人。幼颖悟,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中,擢进士第。柴荣镇守澶州,王朴为节度掌书记。柴荣为开封府尹,拜王朴为右拾遗。柴荣即位为后周世宗,升王朴为比部郎中。因献策平定边境有功,又升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同年改任左散骑常侍,端明殿学士。这时,世宗锐意进取,决意征伐

  • 最会用人的皇帝:李世民赵匡胤不杀功臣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皇帝,李世民,赵匡胤

    历史上出现了两个不杀功臣的皇帝: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赵匡胤。 跟那些愿意跟功臣斗争的开国皇帝相比,他们显得挺可爱的。他们因 此赢得了很多赞扬。他们为什么不杀功臣呢?这两个人,一个是靠谋杀兄弟夺得了皇位,另一个则是趁着老皇帝去世的机会夺取了别人的 江山。这两个人的人品实在是太差劲了。象他们这么阴险毒辣

  • 揭秘: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匡胤,宋朝,

    题记:李汉超,北宋初年著名将领。历任散指挥都指挥使、绵州刺史、控鹤左厢都校、恩州团练使。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随军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不久升任齐州防御使、关南兵马都监。开宝二年,即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李汉超任北面行营都监。太平兴国元年,即公元976年,升任应州观察使、判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