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的内幕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的内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1/18 11:29:18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赵匡胤颁布诏书,他将于四月起驾洛阳,去那里巡视参观。当然了,赵匡胤的理由非常地合情合理:洛阳那里,有我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我要回乡祭祖。

殊不知,对于这么一个理由,文武百官却给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意。

在这些反对的人中,以起居郎李符的态度最为坚决,他一口气提出了八个困难,誓死要让皇帝收回成命。

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续资治通鉴·卷十七》

史书记载,面对李符这八个难题,赵匡胤的回答也是那三个字:不同意。

要知道,在历史中的李符,是一个非常善于拍马屁、迎合上意的大臣,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成为赵匡胤的贴身管家,负责记录皇帝所有的言行(起居郎)。

那么,为什么这位赵匡胤的死党,都要提反对意见呢?或者说,这位赵匡胤皇帝,他为什么非要一意孤行,谁的话也不听呢?

网络配图

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同年四月,在按照原定计划、在巩义祭拜了自己父亲后,赵匡胤终于说出了这个秘密:“朕意已决,迁都洛阳城。”

此言一出,天下震惊,赵匡胤的心腹大臣、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立刻死谏道:“陛下万万不可,洛阳要啥没啥——一没粮,二没兵,而开封兵强马壮,势力更是根深蒂固,咱们为什么要仓促迁都洛阳城呢?”

对于这番质疑,史书上对赵匡胤的回应记录,就四个字:上亦弗之。

为什么不搭理你,因为赵匡胤在等一个人,一个真正需要提反对意见的人。

这个人,就是晋赵光义

面见自己的哥哥后,赵光义从多方面的考虑出发,最后委婉地告诉自己的哥哥道:“仓促迁都,不太可行,且行且珍惜。”

殊不知,面对弟弟的这番肺腑之言,赵匡胤却回答道:“迁都洛阳,只是权宜之计,早晚有一天,我要迁都长安。”

要知道,经过了五代十国的洗礼,长安比洛阳还要破旧不堪,因此更不可行,于是,赵光义马上撩袍跪倒,玩儿命叩首,希望皇帝收回这个成命。

看见弟弟这样拼死觐见(叩头切谏),赵匡胤马上解释道:“我之所以要将都城西迁,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凭借险峻的地形来阻挡敌人,借此裁掉大量的军队,仿效周朝、汉朝的办法,来治理天下罢了。”

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续资治通鉴.卷十七》

请注意,在这里,赵匡胤一共说了两个问题:

第一,打仗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人和”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唯有“地利”才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看来,赵匡胤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在一个根本无险可守的地方安家,只能雇佣大量的军队,这就产生了一个让宋朝一直苦不堪言的冗兵问题,可见赵匡胤的高瞻远瞩,以及解决这个办法的具体措施。

好吧,既然那么的合情合理,那就开始迁都吧。

网络配图

且慢,就在此时,在自己哥哥那得意的表情下,赵光义却慢慢地说出了五个字:“在德不在险。”

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赵匡胤为什么不答,或许,赵匡胤被这句话震住了,或许,赵匡胤觉得这句话“太幼稚”了,人家根本就不想答。

再或者,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字面上解释,所谓的“在德不在险”,就是说“要重视德、重视民心,而不要依靠地利”。这就是孟子所谓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通俗地解释,赵光义这是在教育自己的大哥,别老想着没用的地利,咱们要施仁政、揽民心,做到全民一心、共同抗战,到时候天下自然就太平了,咱们的江山就千秋永固了。

这番言论,对吗?

时至今日,每一个人都清楚无比,赵光义这是在说梦话,这就是他编制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根本就靠不住!

但是,您想过没有,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不靠谱,赵匡胤的“在险不在德”,就真的正确吗?

如今,咱们在讨论这件事情,在探讨这句“在德不在险”的时候,无非就是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政治;第二,经济;第三,文化;第四,军事。

在这四个元素中,洛阳和长安占其一,而开封占其三,这样算的话,占据三个方面的开封,它的胜算还是蛮大的,然而,开封唯一没有占据的那个方面,就是洛阳和长安唯一占据的那个方面,则是一个王朝最要命的保障,这个方面就是军事。

从军事防御上看,洛阳和长安确实优于开封,这两个地方群山围绕、易守难攻,还有虎牢关、函谷关、潼关等坚固的要塞,绝对是控制诸侯、称王称霸之所,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王朝选择它们作为自己的都城。

反观开封,这里四通八达,周围一马平川。虽然交通便利,但是周围没有任何的山川、要塞当做依靠。因此这里易攻难守,一旦敌人进攻这里,帝国就岌岌可危了。

除此之外,自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国后,开封就更加危险了,由于没有长城的保护,辽军一旦南下,他们的铁骑就将在华北平原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而且只要渡过黄河,敌军就可以直接兵临开封城,开始恣意妄为地攻城了。

网络配图

因此,开封城的军事方面的短板,就成为选择其为都城的一个明显劣势,而且终北宋的一生,这都是一个没法解决的难题。

综上所述,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这是错误的;而赵匡胤的“在险不在德”,这才正确,可真是这样吗?

如果地利真那么重要的话,那个曾经辉煌一世的汉朝,为什么亡国了?那个占据潼关要塞的唐朝,为什么也亡国了?那个在“难于上青天”的后蜀里天天醉生梦死、开怀畅饮的孟昶,他为什么也亡国了?

上述这些朝代的首都,无论是洛阳、长安,还是成都,这些城市都比开封的地利强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没有长治久安呢?

所以,“在险不在德”这句话,就真的正确吗?

那么,假设赵匡胤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换一种思维模式,如果你的国家拥有一个四代经营(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早已繁花似锦、车水马龙,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并成为无数人的梦想与骄傲时,突然有一天,君主却告诉你:“我们要搬家了,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地形不好,我们要去一座贫瘠的城市,然后从头开始建起。”

听到这番话后,你会作何感想?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历代帝陵全档案:宋太祖赵匡胤尸体百年后喷毒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盗墓者在盗墓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恐怖的怪事发生,如打开古墓后发现死了几百年的人,身体不仅没有腐烂,脸色还鲜活如生;或者他们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宝时,尸首突然坐了起来;再或者在挪动尸体的时候,尸体的口中突然喷出黏液。宋末元初时,有个盗墓贼在挪动赵匡胤尸首时,就被喷了一脸的黏液,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

  • 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死在亲弟弟手里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最近,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了,影帝、影后和最佳导演都名花有主,各入各袋,影帝影后们的一座金马奖杯也够吃一辈子了。吃瓜的围观群众实在没有你们什么事,散了,散了。那么,现在要问中国历史上演技最好的“影帝”和最佳的”导演”是谁?那非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莫属。为什么?因为他执导并主演的两部历史大戏“陈桥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历史真相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根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个家喻户晓、众人皆知的故事,它是这样演绎的:话说有一天(据说是建隆二年七月十五日),赵匡胤召集大将们喝酒。喝到高兴时,赵匡胤突然说道:“别看我现在这么高兴,实际上我天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一听这话,这些大将们就很奇怪,他们问道:“陛下富有四海,何出此言?”赵匡胤回答

  • 赵匡胤威名镇敌军 五千人竟然战胜敌军两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公元956年,后周皇帝柴荣御驾亲征,向富庶的南唐进攻。赵匡胤先是用一百人做诱饵,取得了五千人战胜敌军两万人的辉煌战绩;然后,又用这五千人攻下了易守难攻的滁州,斩杀了沙场名将皇甫晖。形势危急,南唐皇帝立即派出第一军事强人李景达来挽救败势。网络配图当李景达带着两万精锐部队经过六合时,居然遇上了后周的军队

  • 宋太祖赵匡胤的转世复仇 宋朝皇位如此戏剧变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却因为南逃路上受到金军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实在不甘心,延医用药,历经针灸治疗,却依然恢复不了生育能力。满朝文武看到赵构憋红了脸生不出儿子,都劝他,

  • 宋太祖野史: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很少有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天下的皇帝好色的不少,贪淫成性的更是举不胜举,至于夺人妻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例外的,有些皇帝能够贪色不迷,端的是大丈夫所为,让人景仰。如今却说一位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叫赵匡胤,居然坐怀不乱,堪称君子风范。那时赵匡胤尚未登基,因触怒当朝权贵,提一条短棍齐眉,外出逃避,来到山西太原清油观。恰好遇上被

  • 赵匡胤手段有多高明?功臣的权力说没就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登上帝位之后,虽然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但有一块心病却在持续困扰着他,那就是五代以来轮番上演的兵变惯性,那些猛士悍将一旦掌握了中央禁军的兵权,或者盘踞地方,很容易拥兵自重,甚至取而代之。为此,他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安稳。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重演,是当务之急。一天,赵匡胤问赵普:“天下从唐末以来

  • 赵匡胤是灰太狼转世吗?为什么那么爱吃羊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

    相信大家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那里面有个灰太狼,那叫一个爱吃羊啊,虽然一直都在失败,但是每集都去抓羊,那叫一个执着,堪称屡败屡战的典范,灰太狼爱吃羊可能是出于天性,但是,在历史上有个皇室家族也爱吃羊,这是咋回事?据说,赵匡胤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在长安(今西安)街头流浪,因饥饿难耐,不得不低下男儿头

  • 赵匡胤为何暴毙?烛影斧声中藏着怎样的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驾崩,时年五十。关于赵匡胤的死,历来说法不一。在《宋史》之中只是简单的写道“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没有任何有关死亡原因的介绍。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没有任何铺垫,任何人看了也会倍觉突兀。而在《太祖本纪》最末尾,对于传位则又有一笔,“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 揭宋太祖野史: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很少有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天下的皇帝好色的不少,贪淫成性的更是举不胜举,至于夺人妻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例外的,有些皇帝能够贪色不迷,端的是大丈夫所为,让人景仰。如今却说一位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叫赵匡胤,居然坐怀不乱,堪称君子风范。那时赵匡胤尚未登基,因触怒当朝权贵,提一条短棍齐眉,外出逃避,来到山西太原清油观。恰好遇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