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趣闻:赵匡胤心疼大内高手竟放弃攻太原城

趣闻:赵匡胤心疼大内高手竟放弃攻太原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36 更新时间:2024/3/2 8:25:36

赵匡胤称帝之初,有个皇宫园林管理处的官员看到皇宫中花草树木几年没有修剪,到处拉拉杂杂的一点不整齐,想要让人修剪修剪,又摸不准新皇帝的脾气,就打了一个报告,向上级请示。本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那些花草树木都皇宫的花草树木,只要是和皇帝有关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报告层层上交,交到宰相手中,宰相不敢做主,第一时间交到了赵匡胤手中,请皇帝亲自做指示。

赵匡胤正忙着处理各种军务、政务,看到这样一件屁事也要自己处理,有些郁闷,拿起笔来,刷刷刷写了一行批语:“汝手足指宁无长短乎?胡不截之使齐?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赵匡胤的话说得很好,“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花草树木顺应本性,自然生长才是最美的,何必一定要人为的整齐划一呢?

《道德经》中从饮食角度谈治国之道,有个名言流传很广,“治大国,若烹小鲜”。细细品味赵匡胤称帝之后的种种行为,我们会发现,赵匡胤治理国家的手法竟然和修剪花木惊人相似,都能够讲求顺应自然,进而顺应时势,顺应人心。

赵匡胤抢的是周恭帝的位子。虽然说五代十国时期,兵多将广拳头硬就是道。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满意赵匡胤,一些后周旧臣更是日夜密谋想要除掉赵匡胤,复辟后周。有一天,赵匡胤骑马出巡,经过大溪桥的时候,从山林当中飞来一只羽箭,力道十足,“嗖”的一声射向赵匡胤。幸亏赵匡胤多年从军,反应敏捷,一侧身,箭钉在身后的大旗上。众侍卫一片惊慌,可赵匡胤神态自若,竟然拍拍自己的胸脯,毫不在意,还说:“教射,教射!”说这刺客的箭法平平,想要射中他赵匡胤,还要多学几年。一行人回到皇宫,大臣们请示要不要全城戒严,搜捕刺客,赵匡胤摆摆手,不去追究。

网络配图

赵匡胤明白,自己刚刚取得帝位,眼红的人很多。与其把时间花在搜捕反对势力,不如把时间花在如何招抚中间势力,只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反对势力自然瓦解。当阳光雨水充足的时候,那些低矮的花木自然也会长高,多给一些时间,有些事情急不来。

皇帝虽然不在乎,可是负责赵匡胤安全的宫廷侍卫不敢怠慢。当赵匡胤再次出门的时候,有人就献给赵匡胤一个手杖。赵匡胤拿在手上,前看后看,没觉得有什么异常。那个侍卫走上前来,附在赵匡胤的耳朵边悄悄说:“陛下您拉下手柄试试。”赵匡胤一拉,龙头手柄下竟然是一把锋利的长剑。侍卫得意的说:“平常时候,不过就是手杖,危急时刻却可以解决大问题呢。”可赵匡胤哈哈一笑,把杖剑扔在地上,说:“要我拿这种东西,那要将军们干什么?何况危难发生,一把剑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在赵匡胤看来,真正可以保护他赵匡胤安危的,绝不是这把自欺欺人的手杖剑,而是众多真心拥护赵匡胤的臣武将。只要有这些人的支持,又何必担心什么刺客,什么反对势力呢?

多数反对者在面对赵匡胤这种宽仁政策的时候,都会选择顺从,毕竟仁君难得。当五代乱世多数统治者都用刀剑来发言,屠戮反对者的时候,赵匡胤顺从时势,顺应人心,给反对派一些空间,就显得弥足珍贵。当然也有一些死忠分子,宁可也不投降赵匡胤。赵匡胤征讨后周残余势力,抓到了前来支援的北汉大臣卫融。赵匡胤早就听说卫融的大名,很想把卫融招揽过来。见面之后,赵匡胤首先责备卫融不应该助纣为虐,违抗天命,杀害了许多宋军将士的性命,然后表态,北汉君主残暴短视,卫融在那里根本没有前途。只要卫融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并且有高官厚禄。一般人也就答应了。可卫融却说:“臣一家四十多人,深受刘氏厚恩,我怎么忍心背叛。就算是陛下您不杀我,我也绝不会投降。只要我有机会,我就会逃走,回到自己的国家!”卫融如此不给面子,赵匡胤又羞又怒,让人拖出去用铁棍打卫融的头,打得头破血流。可卫融依然倔强,大喊着:“人谁不会死呢,能够效忠君王而死,是我的福分啊。”暴怒的赵匡胤听后吃惊不小,赵匡胤把卫融叫到面前,亲自给卫融上药,赏赐卫融官帽、衣带、马鞍,对卫融的忠义赞赏不已。将心比心,当自己的部下被抓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像卫融一样呢?赵匡胤表示,只要北汉的君主能够答应归还宋朝的将领,那自己就放卫融回去。卫融很高兴,很期待。可卫融没想到,自己爱北汉,北汉不爱自己。北汉君王迟迟不肯放回北宋将领,卫融热血渐渐冷去。一年之后,卫融正式出任宋朝官员,为赵匡胤打江山去了。

网络配图

对那些反对势力,那些稀疏的花草,那些低矮的树木,赵匡胤能够宽以待之,不强行剪除。对那些开国的将士,那些茂密的花草,高大的树木,赵匡胤也能够予以关爱,尽量让人人都能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最后低矮的变得高大,高大的更加高大,放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

赵匡胤稳定后方之后,开始征讨四方,有的国家望风而降,有的国家誓死抵抗。攻打北汉太原城的时候,赵匡胤就碰了个大钉子。围攻太原已经几个月,可是还没有破城的意思。赵匡胤很苦恼,这时候,负责宿卫工作的卫兵们自告奋勇前来请命,将士们纷纷表示,小小一个太原城这么久都打不下来,那是因为地方的部队不能够出全力,希望赵匡胤允许,让卫士们前去攻城,这些人个个是万里挑一的高手,对皇帝绝对忠诚,一定会死战杀敌,回报君王。可赵匡胤不批准。赵匡胤说:“朕相信你们的实力。可是,从一开始的选拔,到日常的训练,到现在基本练成,朕为你们花费了无数心思。你们都是大宋军队精锐中的精锐,更是我的好帮手。我宁可不要太原城,也不希望拿你们的性命去冒险!”赵匡胤最终选择了撤军。全体卫士听到皇帝这么说,感动得一塌糊涂,许多大男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人后人多被派往各地担任州县军事长官,成为捍卫大宋的强大力量。

当然,赵匡胤也有做错事,不理智的时候,但就算是自己再生气,再不愿意,只要是对国家,对江山社稷有害的事情,赵匡胤宁可委屈自己,绝不会任性妄为。有一次,有一个大臣有功劳应当升迁,可赵匡胤和这个人以前有点小矛盾,不喜欢他,就故意把宰相赵普的报告给压了下来。可是,第二天赵普又打了一个申请升官的报告。赵匡胤继续不看,不批。第三天赵普又打报告,赵匡胤生气了,把奏折撕了,扔在地上,气呼呼地说:“朕就是不想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网络配图

赵普一点不惊慌,弯腰把碎纸片一张张捡起来。第四天,赵普把那个拼好的奏折又递上去,说:“自古以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何况赏赐也好,处罚也好,并非是陛下你一个人的事情,怎么能够听凭陛下您个人的喜怒呢?”赵匡胤狠狠瞪着赵普,也不说话转身就走了。没想到赵匡胤走到哪里,赵普就走到哪里。赵匡胤转到后宫一个妃子的寝宫,赵普不方便进去就在门外守着。赵普一站就站了几个小时,之后,赵匡胤明白过来,批准了给那个讨厌的人升官。在赵普看来,衡量官员是否应该升迁,不是看皇帝个人的喜怒,而是是否符合考评制度,符合国家法度。赵匡胤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走入园林,有人喜欢桃红,有人喜欢柳绿,可不能因为你喜欢桃红,就全部种桃树,也不能因为你厌恶柳绿,就把柳树拔光。不能因为你喜欢整齐划一,就强行要求所有花木、所有人都跟随你的喜好。

赵匡胤不但领悟了这个道理,并且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于是,赵匡胤夺位之后不到半年,就稳定了京城,不到一年就消灭了后周残余势力,占领了全部后周地盘。十来年后赵匡胤去世,除了吴越(已经臣服)、北汉还没有并入版图,赵匡胤基本完成了统一。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揭宋太祖赵匡胤的选帅用将之道:亲自为人拍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太祖

    北宋王朝逐渐统一中国并平定边境,离不开一批战功赫赫的名将。而在这些名将中,曹彬被后人认为是“宋良将第一”,堪称帅才。跟他的同僚潘美、王全斌、曹翰等人一比,便不难看出,像曹彬这样的名将,确实是罕之又罕:他虽为大将,却力主“不战而屈人之兵”,反对血腥屠杀;他身居高位,且参与讨伐平定后蜀、南唐两国,又曾出

  • 赵匡胤一夜暴毙 为何在死后被迫将皇位传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皇权交接中充满着阴谋和迷雾,处处暗藏杀机和险恶,人为制造了许多未解之谜,因而这些猜疑常常给历史蒙上错乱使人不清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制作了历史上两件有名的事件“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可他却没想到自己会死于“烛光斧影之下”赵匡胤在一夜之间暴毙,正史上没有他相关患病记载,民间野史中的说法不一,他的死

  • 一文钱竟难倒英雄汉:宋太祖赵匡胤的尴尬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当他还是一名武将时,就已名扬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这样一条英雄好汉,曾因一文钱竟被逼得就地打滚。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他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

  • 赵匡胤: 适时忍耐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资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当他还是北周大将时,有一次,他奉命领兵与南唐交战,战斗打响时,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先,那一场战役及其激烈,战制半天,双方互有死伤,不分胜负,之后只好暂时鸣金收兵。网络配图 回到营中后,赵匡胤突然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要求所有将士们将身上所携带的皮笠戴上,此命令让其它将士们大为不解,

  • 揭秘:为什么说赵匡胤的梦想是“世界和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自古以来,帝王难为,特别是开国之君,想要坐稳龙椅,往往需要大开杀戒,屠戮功臣,排除异己,以保江山。从刘邦到朱元璋,在登基初的非常时期都曾采用过非常手段。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却能屡屡用非常智慧取代非常手段,达到非常效果,堪称帝王楷模。网络配图 以赵匡胤为男主角的几大历史事件都体现了赵匡胤非凡智慧,他总

  • 文化爱好者赵匡胤 一生唯一留下的一首半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学习骑射武功,最终也是靠兵变登上皇帝宝座,是最典型、最成功的军人形象。网络配图 赵匡胤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文化、最器重文官的皇帝之一。赵匡胤秉承着“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天下”的理念,制定了很多发展文化的政策,广开科举,重用文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到了前无古人后

  • 赵匡胤最信任器重的人 为何被他罢免赶出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被赶鸭子上架的赵匡胤,只能无奈地从上司的幼子手里接过禅位诏书,建立宋朝。宋初,武官权力过大。赵匡胤想要建立一个太平长久的盛世王朝,避免走晚唐时期的老路。于是他问赵普,应该怎么办呢?赵普说:“削兵权,用钱和美女堵住他们的嘴。”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由来。网络配图赵普和赵匡胤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一路官运亨通,

  •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一生中最大政治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

  • “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当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怎样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的也只有简单的两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急唤

  • 弟弟赵光义要干掉赵匡胤是为了继承皇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