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迁都失败后赵匡胤为何会说宋朝有百年灭国的危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92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28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之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大,定都开封,年号为建隆。当他基本肃清了南方诸国及其他地方割据之后,赵匡胤以开封无险可守不适合作为首都为由,提出了先西迁洛阳,再迁长安的构想。为什么赵匡胤会提出迁都呢?

网络配图

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的交汇地带。从经济上而言,开封可谓是相当的发达,天下重镇。但其缺点是地理四通八达,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虽然离宋最近的有后汉、后周在此建都,但它们都是一个格局政权,开封的经济优势尚能弥补地理的缺陷。当宋建国,尤其是统一全国之后,开封越来越不适合建都,也无法起到养育庞大宋朝军队的能力。当赵匡胤提出迁都构想,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群臣认为洛阳无法养育宋朝的军队

公元976年,赵匡胤西幸洛阳,并打算留在洛阳。符看出了赵匡胤的心思。于是,他上书赵匡胤,指出:自安史之乱以来,洛阳久经战火的摧残。如果此时迁都洛阳的话,首先没有办公地方;其次洛阳地区的经济根本无法养活一下子去的这么多人。然而,迁都心切的赵匡胤立即带领大队人马前往洛阳。在洛阳期间,赵匡胤多次称洛阳是建都宝地。不愿扫兴的群臣保持了沉默,而赵匡胤误判形势认为群臣同意他的想法。

群臣认为开封漕运发达,更适合建都

网络配图

赵匡胤武夫出身,但他很开明,喜欢听群臣的意见。赵匡胤的部下李怀忠借势赵匡胤提出建议。他认为经过五代以来几代统治者不断开挖运河,疏通漕运,基本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江南、陕西、京东等全国各地的粮食都可以通过漕运运入开封。也就是说这些粮食可以解决开封军队、政府以及百姓的粮食问题。然而,洛阳和长安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李怀忠的意见被赵匡胤称道,但他还坚持原有观点。

赵光义认为定都在于政治,不在地理险要

当群臣一致反对赵匡胤时,宋太祖决定寻求赵光义的支持。然而,赵光义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建都“在德不在险”。赵匡胤被打击的说不出一句话来。由于群臣和赵光义的反对,宋太祖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于是,赵匡胤提出了不出百年,宋朝必定耗尽天下之力的预言。

网络配图

当宋朝发展到宋仁宗时期,宋朝养了120多万的军队。开封地带分布太多的部队,政府的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军队,天下的百姓却苦不堪言。然而,由于开封无险可守,宋朝又不能裁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冗兵吞噬着宋朝的大厦。1127年,被挖空的宋朝被金国灭亡。由此可见,我们不得不佩服宋太祖的远见。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光义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与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

  • 只因杯酒释兵权时算漏了他,赵匡胤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周世宗安排了三方势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后周天下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他死后仅仅半年,三方辅政的格局就此彻底打破,老柴家的天下改姓了赵。赵匡胤是

  • 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吗?这是一场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早有预谋吗?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缔造了两个历史谜案:生前,他演绎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死后,又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悬案。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际,忽然传来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事报告,大

  •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烛影斧声是不是赵光义弑兄的掩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酒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酒局

    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十大酒局之冠军: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

  • 为何赵匡胤死后继承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他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光义

    赵光义是不是真杀了赵匡胤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十一年,便于976年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不过在赵匡胤死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按理来说,把皇位传位给弟弟确实是比较罕见的,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奇怪的。真正让人觉得非

  • 为何赵匡胤死后继承的是他弟弟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十一年,便于976年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不过在赵匡胤死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按理来说,把皇位传位给弟弟的确是比较稀有的,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乖僻的。实在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是赵匡胤的奇怪去

  • 北宋一将军,曾舍命保护赵匡胤,最后皇帝为何赐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张琼,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如果某人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即使他犯下什么过错,基本不会有性命之忧。北宋初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舍命保护赵匡胤,为此差点被敌人杀死,但当他遭受同僚的诬陷时,赵匡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只说了“赐死”两个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