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为何作写生图来凌辱女俘小周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92 更新时间:2024/1/23 2:53:04

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这八年间,南唐在国运蹇涩、民生维艰、存废相较的关键时段里,李煜小周后仍然沉迷于酒宴歌舞、诵经礼佛、温香暖玉。从李煜的《喜迁莺》一词中也能看出端倪。其词曰:“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随伊,留待舞人归。”其词大意是:幽梦方醒,晓月西坠;天光初现,宿云微漠。惆怅无语之人,辗转反侧,愁绪万端,绣枕频欹。离恨恰如春草,别后思念依依;远雁几声凄厉,离情音信难凭。独处画堂深院,孤寂萦绕心头。莺啼消散,余花凌乱,伤心深深庭院。落花满地,休要清扫,且随伊人而去,我静等着那一天:落红如雨,香径逶迤,风韵多情的舞人飘然而至、踏花而归。有人曾评价此词:“惝恍飘忽,极饶烟水迷离之致,而其自然灵妙尤不可及。”可见在词人笔下,无论大小、远近、高低、巨细的自然景象,一经摄取,加以点染,即成完美的精品。

网络配图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祖以“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之名,挥师南下,宋军所向披靡,金陵也随之被攻破,亡国之君李煜肉袒出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李煜,与子弟四十五人一起由宋兵押往北方。李煜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而小周后也被封为“郑国夫人”。从此,他们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里,过着寄人篱下,忍辱含垢,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宋代王铚在《默记》中记载:李煜入宋后,“有旨不得与人接”,直如身居囹圄之中。他寄给金陵旧宫人的书信中也说自己“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就在这年冬天,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驾鹤西归,其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承祧延嗣、继位称帝,改元太平兴国,是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十一月,李煜由“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看似爵位得以晋升,然则实非如此。宋太宗时常对李煜进行讥讽侮辱,令李煜感到窘迫难堪、无地自容。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上元佳节,所有命妇(受有封号的贵妇,俗称诰命夫人)依例入宫谨贺。不想小周后自元宵佳节入宫朝贺,时过多日,杳无音信。李煜终日提心吊胆,坐卧不宁,望眼欲穿。直至正月将尽,小周后才被放出宫禁,然而伊人仪容不整,面容憔悴,欲言又止,掩袖啜泣。逸史记载,从当年元宵节至七夕节,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玉体纤弱、孤苦伶仃的小周后,多次被宋太宗肆无忌惮地凌辱蹂躏。宋人王铚在《默记》中这样记载:“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据载,宋太宗还召来宫廷画师,将行幸小周后的场景进行所谓的“写生”绘画,这就是著名的宋代春宫图《熙陵幸小周后图》。因宋太宗死后葬在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四十一里处的永熙陵,故称其“熙陵”。元代冯海粟题诗于此图:“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网络配图

明代姚士麟《见只编》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此幅图画曰:“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就在这种国破家亡,受尽蹂躏,忍气吞声的悲惨日子里,李煜的丧国之痛、毁家之伤、凌辱之悲、夺妻之恨不时地齐聚心头。于是,他只能用无言东流的滔滔江水,寄托自己不尽的愁绪与悲愤:《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江落红东逝的春水,正猛烈地撞击着李煜悲愤难抑的心。

网络配图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七夕节,恰逢李煜四十二岁寿诞。此时此刻,李后主顿感孤寂凄凉,由是,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酒,将李后主毒死。这首让人闻之断肠的《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不久,小周后便殉情自尽了。《艳异编·卷十三》记载:“太平兴国三年,陇西公薨,周氏亦薨。”极为巧合的是,那年,小周后年方廿九,与她姐姐大周后去世时芳龄相同。

就是这样一幅宫庭写生图《熙陵幸小周后图》,充分揭示了作为南唐俘虏的小周后凄惨的命运。小周后虽然香消玉殒了,但她却为后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个吟咏爱情题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还有人在作画吟诗,赞美她与李煜的那段浪漫往事。回望千年,往事如烟云过眼;生死轮回,世界已物是人非。但这一段曲折离奇的家国悲欢、爱恨情仇的恩恩怨怨,仍然在文人笔墨,戏曲唱词,街谈巷议中断续流传着。

标签: 赵光义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你最愿意跟谁打天下?赵匡胤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光是开国之君,创业之君就有几十位。但是,这些君王夺得天下后对于自己的功臣,那对待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如果你古代跟了刘邦,或者朱元璋等打天下,那么天下打下来后,你离死也就不远了。尤其是朱元璋,几乎将开国功臣都杀绝了,这类属于过河拆桥型的领导。但是,历史来看,也有不少好领

  • 黄袍加身了两次:为啥是赵匡胤最终得到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要你的拳头够硬,你就可以做皇帝,而百姓也习惯了换皇帝,大臣么也习惯了换皇帝,反正皇帝换了,大臣还是那些大臣,百姓依然种地交皇粮,只是皇帝不一样而已,有点像现在换总统一样。网络配图 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就是黄袍加身的那

  • 只因杯酒释兵权时算漏了他,赵匡胤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周世宗安排了三方势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后周天下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他死后仅仅半年,三方辅政的格局就此彻底打破,老柴家的天下改姓了赵。赵匡胤是

  • 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吗?这是一场作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赵匡胤早有预谋吗?宋太祖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缔造了两个历史谜案:生前,他演绎了“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死后,又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悬案。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公元960年的元旦,正值后周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际,忽然传来北方镇、定二州的紧急军事报告,大

  •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烛影斧声是不是赵光义弑兄的掩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

  •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酒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酒局

    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十大酒局之冠军: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

  • 为何赵匡胤死后继承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他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光义

    赵光义是不是真杀了赵匡胤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十一年,便于976年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不过在赵匡胤死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按理来说,把皇位传位给弟弟确实是比较罕见的,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奇怪的。真正让人觉得非

  • 为何赵匡胤死后继承的是他弟弟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了十一年,便于976年去世了,享年四十九岁。不过在赵匡胤死后继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按理来说,把皇位传位给弟弟的确是比较稀有的,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乖僻的。实在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是赵匡胤的奇怪去

  • 北宋一将军,曾舍命保护赵匡胤,最后皇帝为何赐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张琼,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如果某人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他,即使他犯下什么过错,基本不会有性命之忧。北宋初期的一位将军,他曾经舍命保护赵匡胤,为此差点被敌人杀死,但当他遭受同僚的诬陷时,赵匡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只说了“赐死”两个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此

  • 关于赵匡胤的哪里人,历史上一直有哪两种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是哪里人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创建者。他的父亲是河北涿州人,后来迁至河南洛阳,赵匡胤就是在河南的夹马营出生的。后来赵匡胤长期居住开封,死后埋葬在永昌陵,永昌陵在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关于赵匡胤的哪里人,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河北涿州,一种是河南夹马营。可是根据我们中华民族关于祖籍的认知,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