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国名将朱桓如何死的?朱桓传奇的一生

吴国名将朱桓如何死的?朱桓传奇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9 更新时间:2023/12/7 8:07:37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溪,朱桓分兵救羡溪,军队出发之后,才突然得知曹仁要进军濡须,但要追回救羡溪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当时朱然手下只有五千军队,诸将都十分恐惧,然而朱桓用兵法中攻守关系和自己与曹仁的能力对比分析战斗,鼓舞士气。又设计引诱曹仁派兵攻城,于是斩常雕,生擒王双,斩溺魏军千余人。

周鲂引诱曹休出兵皖城,朱桓为右督,助陆逊破曹休,吴军斩获万余人。朱桓又献计阻塞曹休退路,进图寿春,但陆逊认为不可行,于是没有实施。庐江主簿打算开城迎接吴军,全琮和朱桓率军接应,但事情败露,被迫退军。退军时吴军渡河,魏军打算出击拦截,但见到朱桓押后,于是不敢出击。后来朱桓狂病发作,回建业治病,并于第二年(赤乌元年)病死,时年六十二岁。

朱桓为人高傲,不喜欢为人所驱使,而又善养士卒,轻财重义,与人一见,数十年不忘,死时部下无不哭啼。

平剿贼寇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刚接手江东,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时,朱桓开始在孙权手下做事,被任命为余姚长。以往遇到疾病瘟疫,谷物粮食因减产而涨价,朱桓派遣部下官吏,让他们暗下亲自处理医治病人的事情,饭食粥食相继送到,民众感谢和爱戴朱桓。于是,朱桓被任命为荡寇校尉,统领士兵二千人,统管吴、会稽两个郡的军队,整合遗散的士卒,一年之间,就有一万多人。

后来丹阳、鄱阳的山贼蜂拥而起,攻陷城池,杀害地方官员,到处安营聚集。朱桓统领诸将,到各处征讨贼众的营寨,所道之处随即平定。之后被任命为裨将军,封为新城亭侯。

勇烈奋励

朱桓后来接替病逝的周泰任濡须督。

黄武元年(222年),夷陵之战之后,魏国大举伐吴,东吴三方受敌,其中魏国大司马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曹仁打算袭击州上,先假装要向东攻打羡溪;朱桓分兵赶赴羡溪,部队出发后,突然得知曹仁进军濡须,已经只有七十里了。朱桓派遣使者追回赶赴羡溪的部队,但部队尚未赶回,曹仁已经突然来到。当时朱桓手下以及附近部署的士兵,所在的只有五千人,诸将十分显得惧怕。朱桓开导他们说:"凡是两军对阵,胜负在于将领的能力,而不在于士众的多寡。你们听闻曹仁的用兵,怎么能和我朱桓比呢?兵法所说防守方只需半数兵力就可以抵挡数倍敌军,这指的是平原作战,没有城池作为守备的情况下,胜负取决于士众是否勇敢、进退是否一致。现在敌方的曹仁既没有指挥才能也不勇猛,况且他的士卒十分胆怯,又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人马疲倦困乏,我朱桓和诸位将军,一起据守高大的城墙,南面濒临大江,北面倚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战局。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且不用忧虑,何况只是曹仁之辈呢!"

于是朱桓偃旗息鼓,从城外看显得十分薄弱,从而引诱曹仁来攻。曹仁果然派遣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又派遣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人,早晨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众妻子儿女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朱桓统率兵将攻取油船,又另外派兵攻击常雕等将,朱桓等将又亲自抵御曹泰,火烧其营寨击退他们,于是斩常雕,生擒王双,送至武昌,临阵斩杀或溺死的有一千多人。孙权嘉奖朱桓德功绩,封他为嘉兴侯,任命为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从破曹休

黄武七年(228年),鄱阳太守周鲂用欺诈的计谋引诱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统率十万步骑到皖城接应周鲂。当时以陆逊为元帅,全琮和朱桓分别为左督和右督,各自率领三万人迎击曹休。三路一齐出击,冲杀曹休伏兵,并且追赶之,追至夹石,斩获一万多人。曹休知道上当受骗,引军退走,但又凭着士兵数目众多,渴求一战。朱桓献计说:"曹休本来是因为亲戚的缘故受到任命,不是有智有勇的名将。现在此战他必定战败,战败就必定逃走,逃走应该经过夹石和挂车,这两条道都是险隘的道路,如果用一万兵阻塞道路,那么敌军可以尽灭了,而曹休也可以生擒。请让我率领部下断这两条道路。如果承蒙主上的威名,生擒曹休完成此计划,就可以乘胜追击,直取寿春,割据淮南,进而谋图许、洛,这是决定千秋万事的时机,不容有失。"孙权和陆逊商议此计策,陆逊认为不可行,因此没有施行此计。

黄龙元年(229年),朱桓被封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

护前强识

嘉禾六年(237年),魏国庐江主簿吕习请求东吴出兵支援他,他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全琮和朱桓都率兵支援他,到达后,事情败露,军队要退走。城外有条溪水,离城一里,宽三十多丈,深的地方八九尺,浅的也有四五尺,各部队引兵渡河,朱桓亲自断后。当时庐江太守李膺整顿兵马,打算等待吴军渡至河中央时趁机袭击它。但一见到朱桓的节盖在后方,最终还是不敢出战。敌军是如此畏惧朱桓的。

当时全琮为统帅,孙权又命令偏将军胡综传达命令,参与军事。全琮认为军队出征而没有斩获,打算把部队分给诸将,进行袭击。

朱桓一向志气高,耻于被人所统率,于是去见全琮,问他的行军计划,知道全琮有所计划,朱桓发怒,要和全琮理论。全琮为求解脱,就说:"主上命令胡综督军,是胡综认为应该这样做的。"朱桓更加愤恨,回去后就派人找胡综来。胡综来到军营门口,朱桓准备出去迎接他,回头对左右的人说:"我挥手,你们就各自出去。"有一人从旁边出去了,和胡综的使者交谈然后回来。朱桓出去门外,不见胡综,知道是那个人所为,于是斩杀了他。朱桓的参军进谏,朱桓又杀了参军。随后狂病发作,回到建业治病。孙权爱惜他的功绩和才能,所以不治罪。派朱桓之子朱异率领朱桓部下,令医者为他看病护理,几个月之后派遣回中洲。孙权亲自送朱桓,对他说:"现在敌人依然存在,称霸的道路尚未明确,我应该和你一起平定天下,打算让你统率五万人独当一面,来图谋攻取敌国,希望你的疾病不会复发。"朱桓说:"上天授予陛下圣人的姿貌,应当君临四海,委任重臣,来清除叛逆,这样我的病就会自然康复。"

朱桓性格高傲,耻于为人所驱使,每次临阵交战,统率军队不得自由控制,就会埋怨激愤。然而朱桓轻财重义,且记忆力好,见人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部下一万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朱桓都全部认识。喜欢供养士卒,赡养亲戚,俸禄家产,都分给他们一同享用。朱桓病重的时候,全军营都十分担忧。

赤乌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岁。部下不论男女,无不痛哭。又因为家里没有财产,孙权赐五千斛盐来处理丧事。子朱异继嗣。

标签: 吴国三国朱桓孙权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朱桓:性格高傲耻于为人所驱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桓

    朱桓,字休穆,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有一儿子叫做朱异。在孙权统事后,命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一些士卒,讨伐当地的山贼,他们在哪里,哪里就平定。后来朱桓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在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溪。于是,朱桓分兵救羡溪

  • 蜀汉最后一位战神罗宪 本是姜维接班人却归顺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宪,姜维,司马昭

    核心提示: 陆抗提兵3万会猛攻永安。但罗宪一边据城坚守,一边等待援军,吴军围攻6个月不下。网络配图一蜀巴东太守 罗宪 曾奉后主刘禅之命,率2000余人镇守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此地是蜀吴对峙的前沿,永安拥有天险,对下游来说易守难攻,如果永安不保,吴军就可溯江而上,直达蜀汉腹地,蜀汉将重蹈刘璋覆辙。

  • 阿斗降了姜维死了吴国趁火打劫 罗宪率两千人坚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宪,姜维,阿斗

    在大家的印象中,貌似赵云这个最后一位五虎将去世后,蜀国就没大将了。其实不然,蜀国后期还有“小五虎”,虽然比不过刘备时期的“五虎将”,却也算得上是各个骁勇善战,实乃一时良将。“小五虎”分别为:“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音ni)”(也有人说将廖化换成句扶),其他的诸如魏延、姜维、马岱更是声名远播。

  • 罗宪:蜀汉灭亡后抵抗到最后的不是姜维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姜维,罗宪

    说起来很诡异,笔者若提起黄皓、阎宇大概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两位在《三国演义》中出现,是蜀汉后期有有名的大奸臣。这俩人蛊惑刘禅,败坏了蜀汉江山,却也因此被后人记住了姓名。然而,蜀汉后期有一位“战神”一般的将军,却因为没被写进《三国演义》而被后人遗忘。他就是罗宪。罗宪,字令则,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官拜巴东太

  • 假如刘禅不排挤霍弋,蜀汉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弋,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蜀汉两大灵魂人物刘备和诸葛亮去世后,本就貌合神离的蜀国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后主刘禅在脱离相父管制后,很快沉迷于享受当中,朝政几乎全被宦官黄皓所把持,以姜维为首的丞相派坚持北伐,而被压制已久的

  • 刘备抚养长大的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弋最后成了刘禅唯一的依靠

    霍峻,原本是刘表部下,当刘表逝世荆州大乱之时投奔刘备。因为霍峻这个人才能不凡,可以说是为刘备所看重。霍峻虽然逝世的早,但也不是无名之辈。刘备入川助刘璋抵御张鲁,后来南下进攻成都时,留下中郎将霍峻守葭萌关,手下只有几百人。刘备南下后,刘璋派大将扶禁、向存等率一万多人由阆水北上进攻霍峻,霍峻凭城固守,从

  • 王浑:本是曹爽的部下,后来成了西晋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浑,三国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

  • 西晋名将王濬与王浑 攻打东吴时在三山矶结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晋国,名将,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节度”。这“二王”也从此结怨。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

  • 王浑简介 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京陵侯王浑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浑,晋朝,西晋大臣

    王浑(223-297),字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大臣,王泽之孙,魏司空王昶之子。承袭父亲京陵侯之位,属魏大将军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曹爽被杀,王浑随之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怀县(今河南沁阳)县令,参司马昭的安东将军军事,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264-28

  • 三国谋臣秦宓是如何巧答张温提问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谋臣秦宓

    秦宓,字子敕,是广汉竹绵人,就是现在的四川德阳人。他是三国蜀汉时期的谋臣,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最善长的便是舌辩。初仕益州牧刘璋,刘璋投降。刘备派简雍出使,但简雍十分傲慢无礼,于是就遭到了秦宓的怒斥。刘备称帝后,提升秦宓为学士。孙权一直想偷袭取得荆州,杀了关羽,对此刘备非常愤怒想要讨伐孙权,秦宓苦苦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