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牵招本是刘备的兄弟,他为什么会去投靠曹操?

牵招本是刘备的兄弟,他为什么会去投靠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28 更新时间:2023/12/9 10:46:25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兄弟,却投靠曹操,最后其儿子还帮助曹魏灭了蜀国!

由于《三国演义》中情节的虚构,我们常认为刘备有两个异性兄弟,毕竟当年在涿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一时传为佳话。但实际上,历史之中刘备的确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他不是关羽,也不少张飞,更不是赵云,而是牵招

在《牵招碑》中曾有提及,牵招与刘备在河朔一同长大,两人是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既是发小,又有过命的交情,虽说史料之中并没有记载两人是否拜了把子,但若算起来,牵招才是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好友。

然而在牵招十多岁的时候,他追随自己的授业之师乐隐一同来到了车骑将军何苗处,与发小刘备就此分别,只可惜这一别后,他们俩一人在北方,一人在南方,最终没能再见一面。来到京城后,乐隐被封为长史。只可惜好景不长,董卓进京后,扰乱朝纲,乐隐也不幸被杀。牵招为让自己的老师有葬身之地,召集其他门生,一同将乐隐的尸体抢了回来。但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在下葬乐隐的过程中,竟然不幸遇到了山贼,牵招因数日之内遭遇如此多的磨难,当即大哭起来。没想到这一哭,竟然打动了山贼的恻隐之心,将他们给放了。至此,牵招因感化山贼而声名鹊起。

后来牵招拜在袁绍帐下,被袁绍任命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他做事刚毅果断,袁绍的近臣犯法,他竟然敢先斩后奏。后来袁绍身死,他又在袁尚帐下做事,但袁尚胆小怕事,他在曹操围攻邺城时派牵招到上党去督办军粮,自己却偷偷跑到中山避难。当时牵招认为并州左有恒山作为天险,右有大河可以固守,又拥兵五万,北边有强大的胡人,非常适合袁尚坐镇,以应万变。而高干竟认为牵招图谋不轨,不仅不用其计,反而要加害于他。牵招见自己处处为袁家着想,却被袁家所不容,再加上此时高干已经在道路上布下重重阻拦,牵招无法回到袁尚身边,于是他一气之下,投了曹操。

曹操向来是唯才是举,像牵招这样的人自然十分欢迎,而后来牵招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曹操攻打袁谭之时,柳城乌丸打算出兵相助袁谭,而牵招此前统帅过乌丸突骑,因此曹操就安排牵招前去交涉。而牵招果然仅凭一张嘴,就让乌丸峭王选择了中立,从而让曹操少面对一支精锐之师,也让袁谭白白损失了五千轻骑。正因为牵招的努力,曹操最终打败了袁谭,进而一统北方。

然而牵招身为一员虎将,自然是希望征战沙场的,但或许是牵招昔日与刘备有旧,也可能是当年袁尚身死,辽东把袁尚的首级送来,悬挂在马市,牵招见到旧主去世,十分伤感,他不顾左右的劝阻,竟然对着首级设祭坛祭拜。曹操虽被牵招的忠义感动,没有怪罪他,但或许在心中也觉得牵招太过牵挂旧主,并不是真心辅佐曹魏。于是牵招在很长时间里都驻守边疆。只不过后来他的次子牵弘领陇西太守,随邓艾讨伐蜀汉,最终使得蜀汉灭亡,算是立下了大功。

或许是曹操知晓牵招与刘备有旧,心有不忍,因此一直没让牵招南下征伐蜀汉,但或许正是因为牵招与刘备有发小这层关系,牵招又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因此曹操也十分担心牵招会被刘备说服而背叛自己,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牵招这员虎将此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吧。

标签: 牵招三国

更多文章

  • 牵招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却常年为曹魏镇守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牵招,刘备,三国,三国将领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魏治边二十年,威风远振,治边之称仅次于田豫的牵招与刘备曾是刎颈之交。---《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

  • 郭淮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车骑将军郭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淮,三国,魏国名将

    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年间(196-220)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

  • 桓范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范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桓范,三国,大臣,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将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的竟是一介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邓艾,钟会,姜维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人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书生又是谁呢?这

  • 钟会伐蜀:揭开三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历史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艾似乎很无辜,姜维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公元 2

  •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旧会出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钟会,叛乱,灭蜀,

    各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很害怕下面人组织起来,因为松散的个体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很多,比如黑社会。不过世事无绝对,无组织也一样可能出事。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心的蜀国进行灭国性进攻,战争迅速取得胜利。邓艾、钟会分处蜀国两地,掌握重要兵力,进行善后工作。此时,

  •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胤,东吴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

  • 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简介:迎娶了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循,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

  • 辽东王公孙康的生平事迹,公孙康的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

    公孙康在父亲公孙度死后,任辽东太守,曾经斩了势穷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康出军击之,攻破都城,焚烧邑落,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降康。康因汉在朝鲜所置郡县,四于韩濊势强,早在桓灵之世,民多亡徙,郡县多弃守。康遣公

  • 袁绍与曹操火拼后被公孙康所杀 只怨他太蠢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

    建安十二年,袁熙与袁尚二人来投奔公孙康,有人向曹操建议,乘此机会,以追击二袁为名,派兵将公孙康解决,曹操说:“不必,我有办法,叫公孙康把二袁的头颅送来。”曹操的办法十分简单:不派兵,也不叫人去命令公孙康如何如何。曹操知道,倘若派了人去,公孙康反而会与二袁及其残部合在一起;不派兵去,公孙康就不怀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