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大将田豫:一生未尝败绩的大魏北疆第一人

曹魏大将田豫:一生未尝败绩的大魏北疆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3/12/8 0:44:45

他一生历经9战,三次斩将8胜1平未尝败绩,堪称大魏北疆第一将。

刘备称他: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如果仅阅读《三国演义》而不读《三国志》的话,那么田豫其人,或恐籍籍无名。小说中提到田豫的,似乎只有一处,就是曹睿主政时期陆逊袭取襄阳那一次,也就打个字幕而已,连跑龙套都算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田豫真的无足轻重到被浪花完全淘尽的地步?绝不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田豫在三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亦绝非“笑谈”二字可以应付。

一起看看田豫一生在九大战绩

1。东州之战(胜)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馀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田豫此举不下荀彧劝退郭援,此后田豫十分擅长运用心理战。了解敌人心理,对对手展开离间之计,此战应该是个开始。

2。代郡之战(胜)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小评:曹彰,田豫,一勇一谋,珠联璧合,大破乌桓鲜卑联军,稳固曹魏北疆,此后乌桓再也掀不起风浪。

3。北方大战(胜)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此战大约是曹魏与北方异族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在此战中,田豫成功运用燃火撤兵(颇似演义中诸葛亮增灶退兵之法)成功撤回马城。在马城,军队从南北俩门齐出,合击敌军,不仅冲散鲜卑包围圈,还追击二十余里,杀得尸横遍野。田豫巧用计策,终以少胜多。

4。斩骨进(胜)

乌丸王骨进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馀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慑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大智大勇,直入敌营斩杀敌酋,堪比傅介子斩楼兰王,班超斩匈奴使者。

5。和解(胜)

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6。破琐奴之战(胜)

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7。马城之围(平)

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于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为节将见围,不可拘于吏议,自表辄行。又并驰布羽檄,称陈形势,云当西北掩取虏家,然后东行,会诛虏身。檄到,豫军踊跃。又遗一通于虏蹊要,虏即恐怖,种类离散。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三国志·魏书·牵招传》

小评:虽大破郁筑鞬,但却让柯比能围城七天,可能是田豫轻敌了。要不是牵招冒着违吏议的风险赶来,田豫就悬了,因此算个平手。

8。成山之战(胜)

殄夷将军田豫帅众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杀贺。——《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著岸,无所蒙窜,尽虏其众。——《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小评:田豫的任务本来是要征伐辽东郡的公孙渊,虽然后来没打成,但却根据准确的判断,在成山成功截击从辽东郡退回的孙吴军队。再次展现利害的料敌本身。

9。新城之战(胜)

青龙二年,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人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标签: 三国曹魏名将

更多文章

  • 牵招本是刘备的兄弟,他为什么会去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牵招,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兄弟,却投靠曹操,最后其儿子还帮助曹魏灭了蜀国!由于《三国演义》中情节的虚构,我们常认为刘备有两个异性兄弟,毕竟当年在涿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一时传为佳话。但实际上,历史之中刘备的确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他不是关羽,也不少

  • 牵招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却常年为曹魏镇守边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牵招,刘备,三国,三国将领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魏治边二十年,威风远振,治边之称仅次于田豫的牵招与刘备曾是刎颈之交。---《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

  • 郭淮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车骑将军郭淮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淮,三国,魏国名将

    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年间(196-220)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

  • 桓范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范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桓范,三国,大臣,文学家,画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

  • 将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的竟是一介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邓艾,钟会,姜维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魏国的邓艾、钟会,以及蜀汉的姜维等三员大将被称为后三国时代的三杰,若论三人的才干,其他人简直是望尘莫及,罕有其匹。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三人最终却栽在了一介书生的手里,唐人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书生又是谁呢?这

  • 钟会伐蜀:揭开三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历史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艾似乎很无辜,姜维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公元 2

  •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旧会出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钟会,叛乱,灭蜀,

    各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很害怕下面人组织起来,因为松散的个体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很多,比如黑社会。不过世事无绝对,无组织也一样可能出事。三国后期,魏国派邓艾、钟会两员大将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心的蜀国进行灭国性进攻,战争迅速取得胜利。邓艾、钟会分处蜀国两地,掌握重要兵力,进行善后工作。此时,

  •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胤,东吴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

  • 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简介:迎娶了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循,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

  • 辽东王公孙康的生平事迹,公孙康的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

    公孙康在父亲公孙度死后,任辽东太守,曾经斩了势穷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康出军击之,攻破都城,焚烧邑落,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降康。康因汉在朝鲜所置郡县,四于韩濊势强,早在桓灵之世,民多亡徙,郡县多弃守。康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