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杨修是什么样的人? 杨修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的杨修是什么样的人? 杨修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88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1:17

历史上真正的杨修

在《三国演义》和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杨修之死的原因均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第一次是“门”内加“活”为“阔”事件;第二次是“一合酥”事件;第三次是揭穿曹操梦中杀人事件;第四次是杨修告太子曹丕与朝歌长吴质秘密往来事件;第五次是曹操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杨修教曹植“立斩门吏”事件;第六次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事件。在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提到了曹操对杨修的杀三次、又放三次;第一次是杀孔闻岱时,有意杀杨修而未杀;第二次是曹操假借梦中杀人,被杨修点破,有意杀杨修而未杀;第三次是踏雪巡营,曹操为杨修牵马坠镫,有意杀杨修而未杀。最后都是因为“鸡肋”事件,将杨修杀死。

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果,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修到底是怎样的?杨修之死真的是因为“恃才放旷”吗?通过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笔者得出的结论是:1、历史上杨修非常有才干,但是绝非“恃才放旷”之人;2、杨修之死是魏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3、罗贯中误导了后来的读者。

杨修,字德祖,汉末文学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9年,卒时方34岁。杨修生前的文学成和地位是很高的,他一生著作颇丰,不过由于遗失而导致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致使后人所知甚少。

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太尉”在汉代是管理全国军政的要员,从杨修的高祖到他的父亲,出了四个太尉,很厉害!那么,这么厉害的官宦世家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一定会传授很多为人和为官的规则。杨修如此聪明,从小耳濡目染,长辈言传身教,要说他不懂得官场的规矩,要说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显然是不可能的。

笔者注意到《后汉书·杨震列传》(裴注引《典略》)里面的一段文字: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

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说的是:杨修字德祖,他是太尉杨彪的儿子,他为人谦恭而且博学多才。请注意,这里对于杨修的评价用到了“谦恭”二字,说明杨修还是很谦虚谨慎的,这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恃才放旷”反差很大!

第二句说的是:建安年中,杨修因为孝顺而且廉洁被举荐,任命官职为郎中,曹丞相请他代理仓曹属主簿(相当于后勤处的处长),主管兵马粮草。“举孝廉”是汉代做官的一种制度,是汉代“察举制”的一种,和西方国家的选举制有点相似,不同的是西方选举是当地选、当地任职,汉朝是通过选举“孝廉”统一获取入仕资格,再由朝廷具体分配官职。这就要求获取资格者要凭德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出名,然后地方官才能把他举荐出来,所以已经带有一点民主的味道,比科举制度要好。

从第二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杨修因为孝顺而且廉洁曾经在某个地区有很好的名声,这在现代也是需要有点“做秀”和“炒作”能力的,至少说明杨修很会做人,大家才会推荐他;二是曹操是欣赏杨修的,不然不会将主管兵马粮草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理。

那么杨修担任仓曹属主簿一职的表现怎样呢?第三句话就是答案:当时正是军队和国家的多事之秋,杨修(在仓曹主簿的位子上)是份内、份外的事都很熟悉,他办事,大伙儿都满意!这说明杨修并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办事很有才干也很灵活,所以上上下下都满意!这和“恃才放旷”的评价根本就不沾边呀!于是乎,到第四句话说的是:自魏太子曹丕以下的官员,都争着向杨修交结示好,人才难得,争相笼络嘛!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中说:“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由上述可以看出:因为已经了解到杨修有才能,所以太祖曹操是很器重杨修的,根本就谈不上嫉贤妒能,来吃他这个小字辈的酸醋!

在《世说新语》中讲到了一个有关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有一次曹操和杨修路过曹娥碑,在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说,等我考虑一下。”结果行了三十里地,曹操才猜出是“绝妙好辞”,于是曹操叹道:“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其实这句话一方面表示了曹操的谦虚,另外一方面还透着一股亲热的味道呢!可惜由于后人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总认为是曹操在嫉妒杨修的才智。

既然杨修这么受曹操器重,为什么曹操最后要杀杨修呢?通过以上分析,应该可以排除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原因了。那又为什么呢?原来杨修卷入了曹氏“立嗣”的政治漩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他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曹丕,另一个是曹植;父子三人并称建安文学界的“三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都进入了曹操接班候选人名单。曹操还是很开明的一位君主,没有“立长不立幼”的讲究,一开始就让两个儿子自由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杨修在文学界声名卓著,而曹植更是聪明绝顶的文学天才,也许惺惺相惜吧,杨修投靠的是曹植这一方。《三国演义》也提到杨修帮助曹植出谋划策、写“答教”等等。《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说到:“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曹植很有才学,而且又有丁仪、丁廙、杨修等左膀右臂辅佐,曹操犹豫了很久,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曹操发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做事情任性而为,不知道节制,还是个酒鬼,他怎么放心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曹植呢?然而,曹操发现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曹丕很懂得权谋之术、御下之道,所以曹操觉得自己百年之后,曹丕应该能够撑得起曹氏天下。于是,曹操决心立曹丕为太子,这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的事了,此时曹操封为魏王已经有一年又五个月了——封为魏王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份。

历史上的“立嗣”之争是非常残酷的,杨修既然站在了曹植这边,按照官场的说法是“站错了队”,那么就是曹丕的死敌了。曹操既然已经立了曹丕为太子,作为一个有远谋的政治家,曹操对于曹植集团的干将杨修只能是打压了。但是曹操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等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十月曹操病重且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太祖(曹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见《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最后杀了杨修!

曹操杀杨修说到底是为了保护曹氏王朝的传承,试想曹植在政治上几乎是“弱智”,一旦曹操去世,杨修等能人辅佐曹植继续和曹丕争夺王位,尾大不掉,将来曹氏王朝的堡垒就会从内部攻破,这一点曹操不得不防。三个多月以后,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正月,曹操病逝!

后人有诗曰: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第一句就说杨修聪明,他出身官宦世家;第二三句说杨修下笔如神、智冠群英;第四句话点明杨修之死与是否退兵没有关系,他是死于他太有才了!“因才误”其实并不是曹操自己嫉妒杨修的才,而是杨修的“大才”妨碍了曹氏王朝的“大业”,只能杀之!

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误导读者,这与他“尊刘贬曹”的思想有关,杨修只不过是他用来“贬曹”的一个道具而已!现在看来罗贯中也不地道,完全不顾及杨修和曹操的名声受损。杨修也是有点倒霉,生前因为政治斗争成了牺牲品;身后因为文化斗争成了殉葬品;生前是在文坛声名显赫,身后在文坛默默无闻;还凭空担了一个“恃才放旷”的恶名。杨修冤哪,比窦娥还冤!

标签: 杨修曹操三国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杨修

    曹操与杨修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

  • 杨修之死 曹操主簿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修,曹操

    导读: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

  • 历史上的杨修是怎么死的?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修,新洛神,三国人物,杨修简介

    杨修简介——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袁术外甥,太尉杨彪之子,出身高门士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44岁。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

  • 文丑丑真的没有什么本事只能拍马屁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丑丑,雄霸

    天下会是风云第一大帮,实力最强,乃是武林中龙头老大的地位,帮主雄霸更是世间少有的一代奸雄!奸雄身边总离不开马屁精,文丑丑就是天底下最出色的马屁精,他拍马屁的功力远比星宿派门人厉害。文丑丑是雄霸身边最信任的人,他的职务就是秘书兼助理兼情报部长,雄霸很多法令都是文丑丑负责传达给他人,外界很多信息也是文丑

  • 文丑丑真的不会武功吗 那他是怎么躲过步惊云的排云掌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风云,步惊云

    赵文卓何润东版《风云雄霸天下》里,步惊云的排云掌是雄霸传授,此套掌法杀气腾腾如排山倒海,似风生云涌般变幻莫测,如实如虚,掌势所及,无人可敌!十年间,步惊云凭排云掌和聂风、秦霜一起,为天下会打下铁桶江山。谁知道这是在打谁?这是在打谁?排云掌这么厉害,可是有一次却很尴尬。步惊云正在院子里和剑晨互怼,突然

  • 文丑丑作为雄霸的得力助手 为什么最后还是会背叛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丑丑,雄霸

    文丑丑是雄霸的贴身管家,不仅管着雄霸的起居,也负责天下会内大大小小的事物,是个大小总管。电视剧中这一角色由何笃霖饰演,刻画的入木三分,很是精彩。文丑丑作为雄霸的得力助手,大事小事亲力亲为,甚得雄霸信任,只是伴君如伴虎,文丑丑看似荣耀,实际上却兢兢战战、如履薄冰。雄霸笑,文丑丑才能跟着乐,雄霸怒,一句

  • 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昭,曹芳,三国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历史上的法正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正,三国

    历史上的法正是什么样的人?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

  • 法正简介 三国蜀国刘备麾下奇谋士法正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法正,三国,蜀国谋士

    法正(176-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为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

  • 揭秘:顾雍为何能成为吴国任职时间最长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顾雍,孙权

    说到《三国演义》中有名的丞相,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曹操、诸葛亮,当问起东吴的丞相是谁,相信不少人一定回答不上来。最近,位于苏州穹窿山景区的小王山,成了不少苏城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相传那里埋葬的“顾氏三贤”,其一就是三国中的吴国丞相顾雍。清道光顾震涛所著《吴门表隐》以及苏州《木渎小志》均记载,顾雍和西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