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叔和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哪两大重要贡献?

王叔和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哪两大重要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33 更新时间:2024/1/1 14:50:16

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山西省境内)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王叔和,名熙,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王叔和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严酷的生活现实,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谦虚沉静的性格。他特别喜爱医学,读了不少古代医学典籍,并渐渐学会了诊脉治病的医术。

他在开始行医的时候,因为家境贫穷,衣衫破旧,人们瞧不起他。他只好背着药箱四处流浪,常常食宿无着。由于他对脉学很有些研究,慢慢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人,请他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逐渐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著作

《脉经》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脉学在我国起源很早,扁鹊就常用切脉方法诊断疾病了。切脉是祖国医学诊断学之“望、闻、问、切”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时仍不为一般医家所重视,如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中指出,有一些医生缺乏脉学知识,或者对于脉学不大讲求,这样临床诊断不明,对于病患者说来是很危险的。

因此,为了解决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正确应用脉诊诊断的问题,迫切需要一部脉学专著。王叔和搜集了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医家有关脉学的论述,并加上自己的临床体会和见解,终于写出了这部著名脉学专书。

《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过连年的战争,许多书简(当时造纸术尚不成熟,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都散落佚失或残缺不全了,即使是几十年前才完成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同样的命运。作为太医令的王叔和(太医令相当于今天的最高级医院的院长)深知这部医学论著的伟大价值,心中十分不忍,便下定决心使这部旷世奇书恢复其真正的面貌。于是他搜集仲景旧论,到各地寻找该书的原本,终于成功地得到了全本的《伤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和修复,将其保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伤寒论》。

后世影响

王叔和著成的《脉经》,是继《难经》之后的一部脉学专著。诊脉是中医学的独特诊断方法,脉象也在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此书中,王叔和对脉学的描述和阐释深刻而细致,可见他脉学的造诣之深。他将脉象分为24种,其中对于每种脉在医生指下的特点,代表病证等等,都描述得十分贴切,语言生动准确,非常实用。并与“平脉”(正常人的脉象)做了比较和区别。

古时诊脉是诊三部九候的,就是人迎(气管双侧的颈动脉)、寸口(手臂外挠侧动脉)、趺阳(足背动脉)三部,每部三候脉共九候,诊疗时过程繁琐,患者还要解衣脱袜,不太方便。王叔和将诊脉法归纳整理,又大胆创新,将这种方法改作了“独取寸口”的寸口脉诊断法,只须察看双侧的寸口脉,便可以准确地知晓人身的整体状况。

标签: 王叔和医学

更多文章

  • 王叔和简介 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叔和,晋朝,晋朝医学家

    王叔和(201—280年),名熙,汉族,西晋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王叔和生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的贵族,亦有名震当时的文人学士。由于家庭优越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使得叔和自幼

  • 东晋权贵王导多次偷偷娶妾遭北方名门蔡谟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王导,名门,

    “江北派”中,司马睿要寻找的就是非王氏势力的,也找到了一个,就是蔡谟。蔡谟出自北方的名门世家,司马越曾想用他,被蔡谟拒绝。北方大乱后,他逃到江南,虽然也跟随过王敦,但主要是在司马睿手下任职,相当于他的秘书。他和王导关系并不是太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东晋朝廷虽然王家一派独大,但

  • 《摇滚狂花》一张协议如何撕开了亲情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摇滚狂花》

    不知道多少小伙伴在追姚晨和赵子琪主演的新剧《摇滚狂花》呢?虽然女主角彭莱潇洒不羁的生活离我们比较遥远,但她那种飚爽不服输的大女主精神格外令人上头,一集又一集追得停不下来的节奏。十二年前,摇滚女孩彭莱在北京奋斗组建了乐队,她匆匆忙忙结婚生下女儿,却意外发现前夫出轨了自己的女闺蜜。一气之下彭莱决定离婚净

  • 魏晋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张载,与张协、张亢时称“三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晋,张载

    张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亢与张载、张协二人。那么下面

  • 司马柬: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深受宠爱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柬,西晋

    司马柬(262年-291年10月23日),字弘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晋惠帝司马衷同母弟,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封王授职司马柬为人沉着聪明,很有胆识和器量。泰始六年(270年)十一月,司马柬受封为汝南王。 咸宁三

  • 司马柬:武元皇后杨艳的小儿子,深得宠爱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柬,西晋

    他是晋武帝司马炎与杨艳的第三子,深得宠爱却英年早逝,此人便是秦献王司马柬,今天咱们来说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司马炎想必大家不会陌生,他是司马懿的孙子,也是晋朝开国皇帝。杨艳与司马炎是结发夫妻,也是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司马炎的前三子与前三女皆是杨艳所出,可以看出

  •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允,晋朝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

  • 司马允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允,西晋

    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母为李夫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出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迁镇军大将军、都督江扬二州军事,改封淮南王。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朝中有意拥立司

  •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受到将士敬重却不幸遇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允,西晋

    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九子,母为李夫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出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迁镇军大将军、都督江扬二州军事,改封淮南王。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朝中有意拥立司

  • 发动起义当上皇帝,齐万年最后被孟观俘虏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万年

    在西晋短暂51年的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不可小觑,故有「五胡乱华」之乱世。而在「五胡乱华」的高潮就是西晋的氏族领袖齐万年被拥立为帝。今天就给大家剖析齐万年的生平事迹。齐万年先说说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景象,主要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原百姓生灵涂炭,人口锐减,军队为了补充士兵巩固军力,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