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演义趣事:周鲂年轻好学智败魏国大将

演义趣事:周鲂年轻好学智败魏国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3/12/22 5:03:10

众所周知,在曹丕称帝后的第九年,也就是229年,孙权才称帝,此前几年,孙权一直是王,算是魏国的藩国。

这主要是孙权得罪了老刘,担心干不过皇叔,只能抱曹丕大腿。等陆逊一把火烧了刘备,孙权这才把腰杆子站直喽。眼瞅着三家有两家都自立门户了,刘备地盘那么小都敢,自己又夺了荆州,占据长江天险,孙权自然不甘心。

但曹丕打着正统的旗号,实力也很强大,万一得罪了他,被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当时孙权名义上服从曹丕,确保北魏西蜀不会联合攻打自己;私底下又打起小九九:试探性的打一下魏国看看,如果你不行,那我肯定要称帝。

于是孙权和一个人策划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孙权敢不敢称帝。

这个人就是周舫,这场战争就是公元228年的石亭之战。

语文课本上曾经有一篇课文叫《周处除三害》,说的是周处仗着老爹是鄱阳太守,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

周处老爹就是周鲂

周鲂年轻好学,在军事方面也不弱,曾经一月之间,平定钱塘贼寇彭式极其党羽。

后来做了鄱阳太守,他和解烦军的胡综,联合剿灭了鄱阳盗贼,并活捉彭绮。

公元228年,孙权开始和周鲂策划石亭之战,但孙权的强项是用人,军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他打算让周鲂去收编那些山里有点名气并且魏国也知道的盗贼,让这些盗贼去把曹休哄来。

周鲂一听,很明智的说:“这样是不行的,指望这些盗贼,成不了事。”

意思是告诉孙权:曹休也非等闲之辈,你得下点血本,才能让他相信。

他让自己心腹送信给曹休,心中列举七条:大意几十说自己犯了错,怕被杀,打算用鄱阳以北的土地投降,让曹休来接应自己。然后又故意让上面来调查自己,他割断头发请罪等等。

断发在古代是大刑,叫髡刑,曹操曾经割发代首,这下曹休就相信了。

于是曹魏三路大军发兵,曹休到达石亭之后,在周鲂、陆逊、朱桓全琮等人的夹击下,魏军大败,死伤万余,曹休也差点嗝屁。

石亭之战周鲂立下大功,直接拜将封侯,一直担任鄱阳太守。

当然,最高兴的是孙权,他看到了曹魏也没那么牛,称帝之心就此坚定。

公元229年孙权终于决定称帝,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代。

标签: 周舫智

更多文章

  • 东吴重臣陆凯为何要用童谣劝谏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陆凯,东吴

    武昌鱼是一种美味,是长江中的珍馐鱼种之一,但在吴国晚年却爆出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那么,是谁向皇帝说了这样一首童谣,他又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上书皇帝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吴甘露元年(265年),吴国皇帝孙皓想迁都武昌,扬州一带的百姓对逆流输送武昌用度深感厌恶

  • 三国时吴国重臣陆凯生平简介,陆凯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

    陆凯出身于江东名门吴郡陆氏,是丞相陆逊的侄子。吴大帝黄武(222年—229年)年间,陆凯曾担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所任职之处都有治绩。后转拜为建武都尉,并统领军队。陆凯虽身任武职,但仍手不离书,尤其喜爱《太玄经》,论评推衍该书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见应验。致身军旅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太守,

  • 《是仪传》原文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

  • 胡综是什么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

    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孙策遇刺逝世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并跟随讨伐黄祖,拜鄂长。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与是仪和徐详共掌军政机要事物。刘备兵发白帝城,孙权因现有兵力很少,派胡综到各县挑选得

  • 胡综战场勇猛却酒桌放纵, 孙权不怪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综,三国

    有人说同窗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牢固的一种。大家知根知底,即便多年未见,相逢时仍是一片欢笑,毫无其他关系中的诸多顾忌和造作。有人事业有成,大都也会拉无条件的拉同学一把。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汉末三国时期,草根刘备之所以能崛起,与当年落魄时投靠同窗公孙瓒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公孙瓒给了刘备一个平原相

  •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蔺相如

    “渑池会盟”秦赵达成了什么协议?蔺相如其实只争取了表面利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虽然整体实力不如秦国,但一时半会也难以征服。所以秦国打算把重点放在外交攻势上,秦昭襄王主动邀请赵王在渑池会面,但赵王担心有诈不敢前去,此时蔺相如为赵王壮胆,准备同他

  • 三国赵达有何神通,为何被后世供奉为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达,三国

    三国之中人才英杰辈出,但下面这一位和普通的英雄才子不同,他仿佛能预知未来,他就是东吴名士赵达。东吴名士众多,如周瑜鲁肃等人,皆是三国风流人物,赵达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及,不过三国志中说他是孙权的实在亲戚,他的妹妹是孙权的小妾,虽说小妾的地位不高。但也应该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此人神奇之处在于推算。比如东

  • 滕胤:东吴历史上的大司马,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滕胤,东吴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一带)人。滕胤仪表堂堂,后来娶公主为妻,从而成为孙权的女婿。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阳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孙权临终之际,滕胤和诸葛恪等人,一起成为托孤大臣。孙亮继位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

  • 滕胤为什么能得到孙权的重视?他的为官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滕胤,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滕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曾言:“滕胤厉脩士操,遵蹈规矩,而孙峻之时犹保其贵,必危之理也。”这其中所说的滕胤便是孙吴政权的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就一表人才,成年之后更是风度翩翩,凭借着满腹才华得到了孙权的看重,将女儿嫁给了他为妻。等到

  • 滕胤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生平简介?滕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二人后来入仕孙权,滕耽官至右司马,滕胄也因善于文笔,受孙权敬待,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他们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为都亭侯。滕胤为人白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