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中国首艘航母要用卫温来命名?此人做了什么?

为什么中国首艘航母要用卫温来命名?此人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09 更新时间:2023/12/7 17:53:24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元茂荣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首艘国产航母以“卫温”命名,提案还受到了多名代表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海军发展的关心也上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对于航母这一国之重器更是舆论的热点,而为航母起名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地名外,网络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用人名来命名中国航母的例子,比如刘华清号(海军司令、航母倡导者)、郑成功号(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施琅号(收复宝岛水师将领)等。那么现在这位“卫温”又是谁呢?

对于卫温,可能普通人,包括一般的军迷都不是很了解。

卫温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1788年前,也就是当时的公元230年,即黄龙二年,东吴霸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以求夷州和亶州。这里的夷州其实就是指宝岛,而亶州是指现在的日本。

当时中原已经了解到东海之中有夷州和亶州存在,特别是夷州离东吴所辖的东南沿海很近,是可以东渡的。从沿海渔民的零星传说中也了解到夷州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宝岛。三国东吴时期的临海郡太守沈萤曾经在自己著的《临海水土志》(世界上最早记录宝岛的文献之一)中这样描写夷州:“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

正好处于三国争霸期间的孙权希望能够得到夷州,在夷州征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已经年近50的孙权对自己的身后事也非常在意,当时都知道秦始皇徐福东渡亶州寻找蓬莱而未归的故事,他也希望能够通过夷州去往亶州,寻仙访药,或者是找到徐福的后人,以得长生之法。

为此,卫温和诸葛直领命率领1万兵士航向夷州。由于当时东吴已经拥有了较为发达的航运能力,对于并不远的夷州还是能够抵达的。当东吴军队到达夷州后,和当地山夷(土著)发生冲突,山夷不是成建制的东吴大军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

不过,深受儒家传统熏陶的中原军队并没有像此后的西方殖民者那样赶尽杀绝,而是很快与山夷部落取得联系,获知其还处于氏族公社的原始阶段,遂帮助其发展农业种植和水利,很快获得了岛上山夷部落的友谊。

东吴军队在夷州一住就是1年多。但是由于水土不服等问题,使得后期兵士多有疾病,在当年那种缺医少药的年代,生病往往就意味着死亡。卫温和诸葛直看到部队减员严重,已经无法再出海寻找亶州了。于是带着部队已经千余名愿意一同来中原的山夷返回东吴。

但是,由于此行未达到孙权扩充兵员的初衷,也没有抵达亶州寻找到仙药,晚年已经多猜忌的孙权一怒之下将卫温和诸葛直下狱,后直接处死。

卫温和诸葛直的赴台之行虽然有着东吴扩充地盘、为孙权找药等原因,但客观上搭建起了中原与夷州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使夷州成为一个更加清晰地形象出现在中原人们的脑海中,而夷州也知道了身边有一个庞大的大陆和一个相对温和的国家,没有了抵触心理,这为后世将宝岛纳入中原行政体系奠定了基础。

此行还很好地收集了夷州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三国东吴时期的临海郡太守沈萤在《临海水土志》中这样描写夷州:“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作斑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好以为饰也。”

卫温之行加强了两岸交流,成为史书中有据可考的第一次!

当然,航母采取什么名字命名是有规定的!但是卫温赴台的这段历史还是值得我们全民牢记的!也是对岛上那些跪舔日本,认贼作父的跳梁小丑最好的打击!

更多文章

  • “建安七子”之陈琳生平简介 陈琳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琳,东汉,汉朝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

  • 曹操轶事:华佗治不好的头疼为何被陈琳的祭文治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陈琳,三国,

    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势力最大,也非常有才华。曹操患疾头风,名医华佗为其治病,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而一篇讨伐他的檄文,竟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疼。实属千古奇文。“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说的是“建安七子”陈琳,作为汉末枭雄袁绍的幕僚,代袁绍起草了讨曹檄文。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头风

  • 曹操立太子崔琰却为何不力挺侄女婿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曹操,曹植

    在曹操晚年,一直在为立太子的问题苦恼。在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曹丕和曹植是两大热门人选。在曹操称魏公的时候,已经立自己的次子曹丕为世子(长子曹昂早已死去),但是立世子不同于立太子,曹操还有更多的考虑。曹操喜欢曹植,不喜欢曹丕。曹植和年轻的曹操非常相像。曹操是政治家,但是身上却有着浓浓的诗人气质,他的《

  • 曹操为何杀崔琰?曹操诛杀崔琰背后的夺嫡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崔琰

    曹操为什么诛杀崔琰?曹操攻下汉中之后,率军回到邺城,自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多年的征战杀戮,让曹操多少有些疲惫。本年没有大的战事。可是,朝中却出现一桩影响很大的冤案,为曹操服务多年,选拔了无数官吏的名臣崔琰,因为些许小事,竟然被杀。之后求情的曹魏另一名臣毛玠也获罪被贬。曹魏士林阶

  • 曹操手下大将崔琰简介 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曹操手下大将

    导读: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个人资料容貌: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

  • 三国时蜀汉大将王平:征战三十年经历上百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大将,王平

    导读: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脉西麓,有一个古称宕渠今名渠县的地方,渠江汇集巴河、州河等无数支流穿越县境而过,因名渠县。在县城西北方向上有一个古乡镇,名叫和乐,其名包含有既和且乐的寓意,意味深长。乡境内山峦起伏、江水环绕、景致独特。在其西南面,有一个地势雄奇的小山沟名叫将军沟。沟四周山脉绵亘、林木葱郁

  • 九殿阎王平等王:揭秘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十殿阎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等王,十殿阎罗,地府

    导读: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阿鼻大地狱又称无间地狱、阿毗脂大地狱、阿鼻焦热地狱、阿鼻大城。阿鼻大地狱广、深两万由旬,也就是九百亿平方公里(即九千个中国领土范围)。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敲骨灼身小地狱;二、抽筋擂骨小地狱;三、鸦食心肝小地狱;四、狗食肠肺小地狱;

  • 建安七子——应玚的生平简介,应玚的一些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应玚

  • 如何从应玚的作品中了解到东汉末年的社会百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应玚的作品

    应玚是建安七子之一,在歌赋领域有很高的成就,《灵河赋》、《愍骥赋》、《征赋》等都是应玚的代表作品。为了全面地了解应玚生平经历,那么还得从应玚简介开始说起。应玚通过应玚简介得知,应玚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17年,为当今河南人士。应玚在一个书香门第出生,祖父应奉才思敏捷,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伯父应

  •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的简介 后人如何评价应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应玚

    应玚是建安七子之一,在歌赋领域有很高的成就,《灵河赋》、《愍骥赋》、《征赋》等都是应玚的代表作品。为了全面地了解应玚生平经历,那么还得从应玚简介开始说起。应玚通过应玚简介得知,应玚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17年,为当今河南人士。应玚在一个书香门第出生,祖父应奉才思敏捷,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伯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