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手下大将崔琰简介 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曹操手下大将崔琰简介 曹操为什么杀崔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89 更新时间:2023/12/9 6:42:20

导读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个人资料

容貌: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 官至:中尉

家族资料:

兄弟姐妹崔林(从弟)

相关人物:曹操、袁绍司马朗毛玠

人物故事

劝谏曹丕

崔琰(163-216),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原本是袁绍的部下,曾经劝说袁绍不要攻打曹操,袁绍不听。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争着要得到崔琰作为他们的部下,崔琰称病不出,结果被投入监狱,因为得到阴夔、陈琳的营救,才能免罪。

曹操得到冀州之后,封崔琰为别驾从事。当崔琰来拜见曹操时,曹操对他说:“我昨天审查了一下冀州的户籍,总共有三十万人,可真是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袁氏兄弟又互相残杀,百姓苦不堪言。您来到这里,也不先问问百姓的生活风俗如何,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反而先问户籍,这可不是冀州的百姓所希望的啊!”曹操部下的宾客听完之后脸色都变了,为崔琰捏一把汗。想不到曹操没有怪罪崔琰,反而向他谢罪。后来曹丕在邺城,整日游猎,还是崔琰上书劝谏曹丕,不要以田猎为业。

为人正直

曹操做了丞相以后,封崔琰为东曹掾,并对他说:“您有伯夷那样的风范,史鱼那样的正直,贪婪的人听到您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壮士听到您的名字就会更加勇武奋战,您可真称得上是时代的表率了。所以才封您做东曹掾。”崔琰的为人正直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被封为魏公,当时还没有立太子,曹操就让官吏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众官全都密封作答,只有崔琰一人露板而答,说道:“《春秋》说要立子以长,再说五官中郎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应该让他继承您的大业。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坚持原则。”当时曹操的爱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众人都以为崔琰必然支持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够支持曹丕,曹操因此喟然叹息,封崔琰为中尉。

含冤而死

曹操加封魏王后,曾经被崔琰推荐为官的杨训上表盛称曹操功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为人虚伪,又说崔琰推荐错了人。崔琰阅过杨训的上表后,给杨训写信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原本是想说那些议论杨训的人不明事理。没想到有人说崔琰这封信是对曹操的不满,曹操听后很生气,说道:“民谚说‘生女耳’,‘耳’不是什么好词。他还说‘会当有变时’,这分明是出言不逊。”就将崔琰下狱。后来曹操听说崔琰在狱中还不屈服,就下令:“崔琰虽然受刑,然而还敢和宾客交往,门庭若市,还对宾客吹胡子瞪眼,好像有什么怨气。”因此将崔琰赐死。当时人们对崔琰的死深表叹息。

床头捉刀

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易中天点评

易中天在《品人录》中说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后人有赞曰:“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

标签: 曹操曹操手下大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蜀汉大将王平:征战三十年经历上百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大将,王平

    导读: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脉西麓,有一个古称宕渠今名渠县的地方,渠江汇集巴河、州河等无数支流穿越县境而过,因名渠县。在县城西北方向上有一个古乡镇,名叫和乐,其名包含有既和且乐的寓意,意味深长。乡境内山峦起伏、江水环绕、景致独特。在其西南面,有一个地势雄奇的小山沟名叫将军沟。沟四周山脉绵亘、林木葱郁

  • 九殿阎王平等王:揭秘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十殿阎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平等王,十殿阎罗,地府

    导读:平等王,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方沃燋石下的阿鼻大地狱。阿鼻大地狱又称无间地狱、阿毗脂大地狱、阿鼻焦热地狱、阿鼻大城。阿鼻大地狱广、深两万由旬,也就是九百亿平方公里(即九千个中国领土范围)。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一、敲骨灼身小地狱;二、抽筋擂骨小地狱;三、鸦食心肝小地狱;四、狗食肠肺小地狱;

  • 建安七子——应玚的生平简介,应玚的一些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应玚

  • 如何从应玚的作品中了解到东汉末年的社会百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应玚的作品

    应玚是建安七子之一,在歌赋领域有很高的成就,《灵河赋》、《愍骥赋》、《征赋》等都是应玚的代表作品。为了全面地了解应玚生平经历,那么还得从应玚简介开始说起。应玚通过应玚简介得知,应玚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17年,为当今河南人士。应玚在一个书香门第出生,祖父应奉才思敏捷,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伯父应

  •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的简介 后人如何评价应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应玚

    应玚是建安七子之一,在歌赋领域有很高的成就,《灵河赋》、《愍骥赋》、《征赋》等都是应玚的代表作品。为了全面地了解应玚生平经历,那么还得从应玚简介开始说起。应玚通过应玚简介得知,应玚生于公元177年,卒于公元217年,为当今河南人士。应玚在一个书香门第出生,祖父应奉才思敏捷,在文学领域颇有建树。伯父应

  • 刘桢与曹氏父子关系如何?刘桢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桢,曹丕,东汉末年,文学家,诗人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

  • 建安七子——刘桢的生平简介,刘桢的一些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建安七子

    成长经历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公元197年,因避兵乱,十一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

  • 三国演义中孟达不仅背叛刘备还敢写信戏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孟达,刘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夫子的意思是,如果你这个人不对长远进行思考,必然就会有眼下的问题爆发。三国里面,就有一个人几次三番去印证这个道理,不断地因为目光短浅而深受其害。这个人就是孟达。孟达本身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备入蜀的时候,他和法正、张松都是属于“通敌”一派的,变着花样引诱刘璋一步一步走进

  • 三国猛将孟达:诸葛亮 司马懿都非常欣赏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孟达,诸葛亮,司马懿

    在刘备死后,可以说诸葛亮就接管了蜀国的大小事宜,不但为蜀国份内的事操碎了心,就连魏国的事诸葛亮也是操着一万个心呢。魏国的孟达,当曹丕在位的时候,孟达就受到他的宠信,并且孟达还和桓阶,以及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的关系也非常的基情。但是,当这三个人都去世了以后,这个孟达心里那个愁啊,没了靠山,他该怎么继续在

  • 跑龙套人物潘凤:三国中的“无双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潘凤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在书本上很少有人去关注的历史人物,她就是三国中的“无双上将”——潘凤。潘凤这个人物其实是《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类似的虚构人物在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给关二爷扛了一辈子刀的周仓,被赵云抢去青釭剑的夏侯恩,“吓汝一跳”的邢道荣等等。他们存在的价值往往是用来烘托别人的,戏份也是有多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