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谋士第一人刘晔:一个历史被埋没的战略家

曹魏谋士第一人刘晔:一个历史被埋没的战略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3/12/5 8:06:12

那年,哥哥九岁,他七岁。母亲病危,临死之前告诫他和哥哥说:“你们父亲的侍从,有害人之心,我死之后,他肯定会作乱的。你长大之后如果能除掉他,那么我死而无憾了。”等他十三岁时,对他哥哥说:“母亲临终的话现在可以做了。”于是提刀入室杀了父亲的侍从,随即到目前坟前祭拜。父亲很生气,他跪下说:“这是母亲临终遗言,我愿接受不请示就擅自动手的惩罚。父亲暗暗称奇,并没有责罚他。

他是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裔。汝南许劭很了解他,说他有佐世之才。

胆略过人

扬州有很多狡诈之徒,像郑宝、张多、许乾等都拥兵自重。其中郑宝最骁勇,才力过人,地方很忌惮。当时郑宝想驱逐百姓到江表,就想强行借刘晔的名气来倡导这个建议。刘晔时年20来岁,心里很担心,但却无计可施。

恰好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晔就见了使者,和他共论时事,打算和使者一起回去,并请使者多住几日。郑宝这时候用数百人带着牛酒来迎接使者,刘晔让家童把郑宝随从拦在门外,宴请郑宝。刘晔暗令健儿借敬酒机会杀郑宝,但郑宝不喝酒,又紧紧盯着,果然健儿不敢下手。刘晔就亲自用刀杀了郑宝,提着郑宝的头到外面说:“曹公有令,乱动者和郑宝同罪。”众人吃惊,都退回营地。营地还有人督率几千精兵,刘晔担心他们作乱,就骑着马,带着家童,到郑宝营寨,喊出他们的首领,告诉他们祸福,这些人都磕头投降。刘晔安抚慰问,众人都心悦诚服,推刘晔为主。

出谋划策

刘晔眼见汉室衰微,自己又是皇室,不想拥兵,就把部下都给了庐江太守刘勋。刘勋奇怪,刘晔说:“郑宝没有法令,部下都劫掠抢夺,我没有什么资质,现在整备他们,久了他们肯定心有怨言,所以给你。”

当时刘勋之兵,在江淮之间很强大,孙策担心,就派遣使者用金钱结交,并谦卑地请求刘勋去攻打上缭城。刘勋本来就很相信孙策,又得了财宝,众人都祝贺,唯独刘晔不。刘勋问他,刘晔说:“上缭城坚,易守难攻,如果几十天还没攻下,到时候我们兵疲于外,国内空虚,到时候孙策趁机攻打我们,我们是守不住的。到时候会进不得,退无归,所以现在出兵的话是惹祸上身啊。”刘勋不听,果然被孙策偷袭,刘勋无奈投奔曹操。

曹操到寿春,庐江地界有山贼陈策,几万人凭险而守,之前派人攻打都未成功。曹操问部下能不能打,众人都说:“山高谷深,易守难攻,而且打下来没什么好,不打也没什么坏处。”刘晔说:“陈策只是趁乱占据一个坚城,凭借山险为贼而已,并没有高人为他们指挥。以前都是偏将资历浅,国内未平,才让他们得逞,而现在大势已定,可以先悬赏劝降再讨伐,肯定能打下来。”曹操同意,于是猛将在前,大军押后,果然如刘晔预料,一举攻下。

曹操征张鲁,到汉中,山高难登,粮食匮乏,便撤军让刘晔督后军。刘晔认为张鲁可以打败,对曹操说:“不如全力攻打。”曹操就全军进兵,多派弓弩射张鲁大营,张鲁逃走,曹操于是平定汉中。刘晔又说:“明公您以五千步卒打败董卓、袁绍和刘表,现在又攻下汉中,蜀人惊恐,气势瓦解,刘备虽然人杰,但占据蜀中还没有多久,不能依仗蜀人,此时您再攻打,肯定会成功的。如果给他们缓解之日,诸葛亮明治理、关张勇冠三军,蜀人安定,据险守要,就攻不下了,以后会成为大患的。”曹操不听。

精准知人

蜀将孟达率众降,曹丕很喜欢孟达,让孟达做了新城太守,刘晔进言说:“孟达恃才有术,没有感恩之心,新城又和吴、蜀交接,一旦有变,会给国家带来患难的。”曹丕不听,孟达后来果然叛变。

孙权袭杀关羽,夺得荆州,曹丕问群臣刘备是否会为关羽报仇起兵伐吴,众人都认为不会。刘晔说:“蜀国虽弱小,但刘备肯定会带领大军显示军力威武有余。而且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不为关羽报仇,不能显示他们的情分。”后来刘备果然出兵伐吴。吴国称臣,群臣祝贺,刘晔却说:“吴国凭借长江天险,根本没有臣服之心,只是逼不得已而已。”刘晔还劝曹丕趁机伐吴,以绝后患曹丕不听。后吴国夷陵大胜,果然没有臣服之心。曹丕打算伐吴,刘晔又说吴国刚刚大胜,上下一心,又有天险,不宜出兵,曹丕还是不听。

后曹丕伐吴,问群臣孙权会不会来,群臣都肯定,刘晔却说不会,后孙权果然没来。曹丕回去后对刘晔说:“果然都如你所料,但你应该为我想法灭了吴国蜀国,不能只是光知道他们情况。”

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海凭山,会像胡族一样发动叛乱。建议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也许不用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后来果然叛魏。

刘晔是曹操重要的谋士之一,献过很多奇计,深得曹丕依仗“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他十三岁杀人,胆烈过人,有勇有谋,比秦舞阳更猛;二十余岁跟随曹操,历仕三代曹魏,最终遭受猜忌而,郁郁而终。

标签: 刘晔魏国三国名将

更多文章

  • 刘晔简介 三国时期魏国太中大夫刘晔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晔,三国,魏国大臣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普怒,遣人迫晔

  • 三国时曹魏重臣董昭简介 董昭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昭,三国人物

    导读:董昭(156-236年),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被拜为议郎。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九锡,成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执政期间,董昭也多有谋划,

  • 关索是谁?三国演义为何不记载关羽的三子关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关索,关羽

    关索荆州认父,宋、元以来流传很广,讲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由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老家辗转到荆州寻父,跟关羽父子相认的故事。其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将军,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

  • 病关索杨雄为何杀妻?杨雄怒杀潘巧云故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雄,潘巧云,石秀,水浒传

    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至四十五回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私通,被杨雄的结拜兄弟石秀发现,石秀将裴如海杀死,并和杨雄一起,在翠屏山将潘巧云杀死。原著中的潘巧云:“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

  • 历史上最矫情的绝交事件 华歆错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还是先说说华歆这人的三大缺点,因为有缺点,所以人家才跟他绝交。其一、不义气。话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日子里

  • 三国华歆拒赠的故事 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歆

    三国华歆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在今天的山东禹城西南,三国时,魏国的大臣。在汉灵帝末,被举荐为孝廉,在献帝初做了尚书郎。华歆在豫章做太守一职的时候,因为为政清廉,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入京做了议郎,参与军事,后来又做了尚书令。曹操在与孙权争夺的时候,让华歆做了军师。华歆画像后来,在魏国建

  • 华歆简介 历史上曹操手下谋士华歆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歆,新洛神,曹操

    三国华歆简介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

  • 司马芝是什么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司马芝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芝,三国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 温县 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

  • 《司马芝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芝传》

    原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

  • 司马芝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被称河南尹任上最出色、清廉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

    自秦汉以来,温县司马一族便人才辈出,其中就有西晋帝国的奠基人司马懿父子,也有享誉一时的名臣良吏。之前我曾经介绍过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本文介绍的则是司马懿的一位族人。这个人,名叫司马芝。司马芝与司马懿都是河内郡温县司马氏的族人,但具体关系不详。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司马懿一族离开家乡,辗转中原,而司马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