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华歆简介 历史上曹操手下谋士华歆怎么死的?

华歆简介 历史上曹操手下谋士华歆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3/12/17 2:58:01

三国华歆简介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华歆历史年表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五月,冀州刺史王芬欲废灵帝、立合肥侯,邀华歆共议废立。华歆认为王芬难成大事,遂拒绝王芬。事后王芬事败自杀。华歆举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华歆被任为尚书郎。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迁都。华歆求为下邽令,后因病从蓝田到南阳。袁术在南阳,遂收留华歆。华歆劝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从。华歆辞袁术,东至徐州,任豫章太守。华歆清廉公正、做事有效率,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繇病卒。刘繇旧部欲奉华歆为主。华歆鉴于自己身为人臣,遂拒绝。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欲取豫章,遣虞翻劝降华歆。华歆自知无力与孙策战,遂降。孙策以上宾礼待华歆。后孙策死。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假天子之命征华歆回朝。孙权意图将华歆留在江南。华歆道:“将军当奉天子之命,同时可与曹操结好。”孙权遂遣华歆北上。数千人为华歆送行,共赠送数百金。华歆收下礼金,临行前将所收之礼一一奉还。同年,曹操封华歆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公元204年(建安十九年)华歆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玺绶,并鸠杀二皇子。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六月,华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二月,华歆任相国,被封安乐乡侯。华歆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和赏赐多用于接济朋友、亲人、旧故,并为奴仆们安家。同年,华歆任司徒。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华歆举荐管宁。曹丕征用管宁,管宁不从。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十二月华歆任太尉,欲让位于管宁。曹睿不允,征管宁为光禄大夫,管宁不从。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六月,曹真伐蜀。同年八月,华歆上书:“出兵浪费人力物力,于民有害,于国无利。况且蜀国地势凶险、易守难攻,太祖、先帝先后讨伐,皆出师不利。”并劝谏:“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时逢大雨,曹真举兵难进。曹睿诏曹真回师。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十二月,华歆病卒。

两副历史面孔

华歆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东汉恒帝时累官尚书令,后依归曹操,官至太尉。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有一出传统京剧《白逼宫》,说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幽居深宫,皇位不保,乃与伏后商议,草就血诏,嘱其父密图汉贼,曹操获悉,带剑入宫,杖毙伏后,毒杀其子。这出戏川剧的名称叫《血带诏》,而湘剧的名称直接就叫《华歆逼宫》。剧中曹操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进宫收捕伏后并将她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杀死,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剧中的华歆好一副奸佞小人形象。

作为戏剧人物的华歆还出现在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中,剧中的汉献帝刘协,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丧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又是一副奸臣模样。

历代对华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其实,华歆“逼帝禅位”只停留在戏曲、小说之中,史书并无确切记载,《三国演义》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段落,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文人笔记《世说新语》也以华歆故事佐证他德行卑污:“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以此印证华歆操守不如管宁。

在正史记载中,华歆却甚有清名。《三国志·华歆传》记载:华歆做高唐吏时,“议论持平,语不毁人”;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爱之”。《三国志》还特别谈到:华歆在曹丕受汉禅时,并非气焰嚣张,实是面有忧色,曹丕很不满意,问尚书陈群:“我应天受禅,文武群臣加官进爵,人人莫不欢喜,唯华歆和你不悦,这是何故?”陈群答曰:“我和华歆都是汉朝旧臣,若真像大家一样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许还会引起你的憎恶吧。”曹丕听了,遂打消疑虑。王沈著《魏书》说,华歆“性周密,举动谨慎”。陈寿在《三国志》中也称道华歆“清纯德素”,为“一时之俊伟”。裴松之则赞誉华歆“积德居顺,其智可及也”,还评价他“事上以忠,济下以仁”。史书中还特别提到华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居三公之位的华歆,家庭生活非常简朴当是事实。华歆抓捕伏皇后事,见之于《后汉书·献帝伏皇后传》。站在汉献帝角度观察,华歆是揎袖犯上的打手,罪不容诛。站在曹操的角度看,华歆敢顶住压力直蹈龙潭,忠实有靠。站在今人的角度看,专制制度中的宫廷斗争,历来都是血淋淋的,奉命行事而已,无所谓罪孽或忠勇对于戏剧、小说将华歆塑造成奸臣模样,当与“汉为正统”以及“尊刘抑曹”的传统历史观念有关。

标签: 华歆新洛神曹操

更多文章

  • 司马芝是什么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司马芝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芝,三国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 温县 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

  • 《司马芝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芝传》

    原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

  • 司马芝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被称河南尹任上最出色、清廉的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

    自秦汉以来,温县司马一族便人才辈出,其中就有西晋帝国的奠基人司马懿父子,也有享誉一时的名臣良吏。之前我曾经介绍过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本文介绍的则是司马懿的一位族人。这个人,名叫司马芝。司马芝与司马懿都是河内郡温县司马氏的族人,但具体关系不详。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司马懿一族离开家乡,辗转中原,而司马芝则

  • 管宁是个怎样的人 管宁交友的两个标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管宁是个怎样的人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管宁图片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曹魏几代的统治者都听说他的贤明征召过他,但是管宁却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心寡欲无忧无虑的生活

  •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与至交好友华歆割席断交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割席断交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曹魏几代的统治者都听说他的贤明征召过他,但是管宁却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心寡欲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不想

  • 春秋时期管宁和华歆非常好的朋友却断绝了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管宁,华歆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管宁图片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曹魏几代的统治者都听说他的贤明征召过他,但是管宁却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心寡欲无忧无虑的生活

  • 东汉末年名士、大臣邴原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邴原

    邴原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家中贫穷,又早早成了孤儿。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老师问他说:“小孩子悲伤什么?”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那些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们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说:“想读书,可

  • 【邴原自制】原文翻译,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邴原自制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诗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已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译文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

  • 陈寿称王脩为“忠贞”?只因他屡次舍身救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

    王脩是这么说的,一生也都是这么做的。他是北海人,初平年间,孔融担任北海国国相,征召王脩任主簿,代理高密令。 当时天下动乱,郡中时常有谋反的人,王脩一听说孔融有危难,就连夜奔往孔融那里。当初,那些贼人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孔融就对身边的人说:“能冒着危难前来帮我的,只有王脩了!(能冒难来,唯王脩耳!)”话

  • 东汉末年大臣王脩简介: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脩,东汉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脩(生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