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矫文言文原文翻译,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

陈矫文言文原文翻译,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1/1 2:44:54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阼,转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景初元年薨,谥曰贞侯。

翻译

陈矫字季弼,是广陵郡东阳县人。到江东和东城躲避战乱时,辞掉了孙策和袁术的召聘,回到本郡。太守陈登请他担任功曹,并派陈矫到许昌,对他说:“许昌人好评论人物,有批评我不足的地方,您替我留意一下,回来转告我。”陈矫回来说:“我听了远近不少人的议论,都说您骄傲自大。”陈登说:“内室和睦,德行兼备,我敬佩陈元方兄弟;冰清玉洁,行动有礼有法,我敬佩华子鱼;修身养性,痛恨丑恶,有胆有识,我敬佩赵元达;博学多才,卓尔不群,我敬佩孔文举;才智出众,有建立王业霸业的谋略,我敬佩刘玄德:我这样敬佩他们,还有什么骄傲自大!那些人絮絮叨叨,哪里值得去听信呢?”陈登平时的想法确实如此,却非常尊敬和友善陈矫。

孙权围攻广陵郡匡奇时,陈登命令陈矫去向太祖求救,陈矫劝说太祖说:“我们郡虽然地方狭小,但地势对您有利,如果能得到您的援救,让它成为您的外藩,就能挫败吴国人的阴谋,徐州将可以永远安定,您威武的名声震动远方,仁爱之心传播四方,还未归附您的地方,就会望风而像影子一样归附您。崇高德惠,培养威严,这样才可以建立王业。”太祖很惊奇陈矫的才智,想留下他在许昌任职。陈矫推辞说:“我们的郡县面临危亡,本意是来向您告急求援的,纵使没有楚国申包胥搬取救兵的功效,又怎敢忘记卫国弘演的义举呢?”太祖于是派兵救援。吴军已开始撤退,陈登在多处设下埋伏,亲自率兵追击敌人,大败吴国军队。

太祖征召陈矫担任魏郡司空掾属,历任相县令,征南将军长史,彭城太守,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一男子的父亲病了,这男子杀牛为他父亲祈祷福寿,根据当时保护耕牛的法令县官判他抛尸街头的死罪。陈矫说:“这是孝子呀!”上表请求赦免了他。升魏郡太守。当时魏郡关押的囚犯有一千余人,有的关押了一年多还未判决。陈矫认为周代有三典法,汉代有约法三章,现在只重视判罪的轻重,却忽视了长期关押的恶果,这真是谬误呀!他亲自阅读了全部罪案,当时就作出了判决。大军东征时,进京任丞相长史。回师后,又任魏郡太守,转任西曹属。跟随太守征伐汉中,回来后任尚书。太祖未到邺,死在洛阳,群臣拘泥常规,认为太子继位应当有诏书的任命。陈矫说:“大王死在外面,天下惶恐,太子应当节哀,,马上即王位,以安定天下的人心。况且太祖宠爱的儿子就在旁边,如果发生争夺王位的灾变,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就召来百官,准备登基仪式,一天就筹办好了。第二天,以王后的命令,策太子即位,大赦天下,一切仪式圆满结束。文帝说:“陈季弼面临大事,头脑清醒,谋略过人,确实是一时的俊杰。”文帝即皇帝位后,陈矫转吏部任职,封高陵亭侯,升任尚书令。明帝即位后,进爵为东乡侯,封邑六百户。明帝有一次突然乘车来到尚书台门前,陈矫跪下问明帝:“陛下想要去哪里?”明帝说:“不过想看看文书罢了。”陈矫说:“这是臣的职责,不是陛下应当做的。如果臣不称职,就请陛下罢免我。陛下应当回去。”明帝很惭愧,掉转车头就回去了。他的诚信正直大都像这个样。又加官侍中光禄大夫,升任司徒。景初元年去世,谥号叫贞侯。

标签: 陈矫文言文

更多文章

  • 三国桓阶的亲身经历: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桓阶,曹魏大臣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网络配图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

  • 三国桓阶: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桓阶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崩离析,

  • 卫觊为什么打刘备?曹操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觊,三国

    秦峰派出曹操和袁绍两员大将,把刘备给忽悠了。,他又亲自出手,将卫家家主卫觊忽悠的正南正北。京城三少都是老戏骨了,只把刘备忽悠的要请客吃饭,又把卫觊忽悠的止不住感激。秦峰如此做,是有套路的,便是先下手为强,又是声东击西,也是转移试听。其中转移试听是重中之重,能不能成功,就看刘备被揍的狠不狠了。揍的狠,

  • 曹宇:曹操最长寿的儿子,三国时期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宇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膝下子女众多,但知名的儿子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继承了世子之位的曹丕、与他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曹植、被誉为神童的曹冲、好为将的曹彰......其中,位列“建安七子”的曹丕与曹植两兄弟都是年仅40岁便英年早逝,而曹冲比他们更短命,

  • 曹宇是什么人?三国时期曹魏燕王曹宇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

    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之父。娶张鲁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8年),改封鲁阳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进爵为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为下邳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单父县。明帝宠信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燕王

  • 曹操最长寿的儿子曹宇,曹叡对他非常优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宇

    曹操一生虽然子女众多,但大都是“短命鬼”,25个儿子中能活过四十岁的寥寥无几,而能够过古稀之年的,唯有燕王曹宇一人而已。曹宇的人生经历很奇特,不仅寿数冠绝兄弟辈,差点活到三国一统,而且备受明帝曹叡信任,差点当上辅政的大将军,儿子更是登上皇位。曹宇虽然没有天子之命,但集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父三大

  • 曹魏楚王曹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彪

    曹彪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汝阳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弋阳王。当年迁移封地,为吴王。黄初五年(224年),改封为寿春县。黄初七年(226年),迁移封地为白马。太和五年(231年)冬天,到洛阳朝见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楚

  • 三国时期唯一反抗司马懿的亲王曹彪,最后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

    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后,仅用了16年的时间便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在此期间,除几位忠于魏室的将军们起兵反抗外,作为国家藩篱的亲王们却几乎毫无作为,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着江山易主。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源自魏朝对诸王的禁防甚严,诸王非但不能掌兵干政,连日常起居情况都受到严密监视,对国家大事心有余力而气不足

  • 吕虔: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虔,曹魏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曹丕继任魏王后,加吕虔为裨将军,封

  • 三国曹魏大臣郑浑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浑,三国

    三国时期作为人才涌现的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谋臣武将可谓数不胜数。而作为三国当中最为强大的一方---曹魏,在曹操求贤如渴的情况下,阵营中也是聚集了很多顶级的谋士和武将。郑浑,字文公。开封人,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五世祖郑兴、高祖父郑众都是东汉的一代名儒。可以说家学渊源。早年间郑浑为了避难与郑袤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