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简介 推行以儒治国的皇帝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简介 推行以儒治国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10 更新时间:2023/12/8 6:46:39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可汗,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可汗”。

简介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āyurparibhadra)(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是元朝的第九位皇帝(改国号为“元”后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他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是皇庆(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在位九年,死后庙号仁宗,汉文谥号圣文钦孝皇帝,蒙古文谥号普颜笃可汗(BuyantuQaγan,又译作巴颜图可汗)。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生平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京城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帝封他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太子詹事王约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

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将王约特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月,仁宗要求中书省议行科举。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延祐二年(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此次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延祐元年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祐经理」。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

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元朝历代皇帝中,仁宗是一位较有作为之君。后毁约将武宗之子和世瓎徙居云南,立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元英宗),打破叔侄相传的誓约。在位九年(1311年-1320年),庙号仁宗。

政绩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世祖的曾孙,成宗之侄,武宗之弟,武宗死后继承皇位,改元延佑,于至大四年登基,成为元朝第四位皇帝,是对中华帝国的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

元仁宗继位时的元王朝已经过元世祖,元成宗两代(武宗时间较短)五十余年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再经元仁宗的励精图治,使元王朝到强盛的顶点,以元仁宗的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在位十年,但后期元仁宗好大喜功,使元朝腐败之风滋长,使元王朝由盛转衰。元仁宗时代是元王朝的转折点。

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延佑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佑经理”。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

标签: 元仁宗元朝皇帝

更多文章

  • 揭秘:“北齐第一御用杀手”刘桃枝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桃枝,南北朝

    曾几何时,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尚武的民族。这一点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期间盛行的刺客文明就可以看出。刺客是人类前史中一种特殊工作,常由于政治、私怨等因素,负责对某个方针人物实施谋杀或暗算。可是跟着儒家文明逐渐昌盛,并在我国占控制位置,刺客文明随之退避,并终究在我国大陆隐姓埋名,可是在一衣带水的日本却落地开花

  • 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北朝

    祖暅,字景烁,(456年~536年)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之子。同父亲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祖冲之父子总结了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

  • 琅琊榜梅长苏原型 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琅琊榜

    架空历史剧近来很红火,例如前几年的《甄嬛传》,今年的《琅琊榜》,此类剧真正是纯属虚构,无其事,无其人,却隐隐约约让人感觉到个中道出的人情世故和故事模式,总和历史上某段时期能套得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甄嬛传》原书本来没有具体所指是哪位皇帝和王爷,但电视剧里设置成雍正和果郡爷,倒也妥帖。对于最近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弘景,双修,南北朝,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雾,显现其庐山面目。一、生平事迹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

  • 陶弘景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弘景,南北朝,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

  • 萧子良简介:南朝齐宗室,组织名士编成《四部要略》千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子良,南朝齐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时期杰出名人的详细介绍,一起

  • 竟陵王萧子良能力出众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子良

    竟陵王萧子良出生在460年,他是兰陵地区的人,同时也是南齐的宗室,他的父亲是齐武帝,文惠太子是他同一个母亲的哥哥,在早年时期曾经担任过昭陵王身边的参军和主簿,后来又担任了安南长史,在479年的时候担任会稽地区的太守。直到他的哥哥继承皇位之后他才成为竟陵王。竟陵王萧子良图片竟陵王萧子良一直非常喜欢和儒

  • 萧子良简介 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子良,南北朝,文宣王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

  • 袁齐妫:历史上预言最准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齐妫,南北朝

    公元405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左光禄大夫袁湛家生了个女儿,取名叫袁齐妫。说起这个袁家,也是显宦望族,是陈郡阳夏人。袁齐妫的曾祖父曾做过晋朝的太守,祖父袁质做过琅琊内史,父亲袁湛则在刘宋官至左光禄大夫。我们知道,所谓“子以母贵”。这个袁齐妫的母亲身份卑微,是袁湛的小妾,因此袁齐妫在袁家的地位也就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袁齐妫,南北朝

    袁齐妫(405年-440年),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袁湛之女,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初为宜都王妃,生刘劭和东阳献公主刘英娥。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继位,立为皇后。元嘉十七年(440年),袁齐妫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谥号元皇后。袁齐妫是左光禄大夫袁湛的女儿,其母王氏出身卑微,袁齐妫在五